現在還有很多人存定期存款嗎?為什麼?

雨中風69


近些年的定期存款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般一直在下降,反而還在增加。題主可能身邊沒有多少人做定期存款儲蓄,所以才有感嘆。現在定期存款的人,可能感覺不多,但是額度確實在增加。有兩點:

1、自移動互聯網到來以後,手機銀行逐漸普及,造成的後果則是銀行營業部感覺空蕩蕩的。金老師在十年前,去銀行的時候,每次去都有很多人,不管是早上還是下午,有很多的人辦理業務。雖然現在的這種現象還存在,但一些銀行的客流量明顯是下降了很多。

金老師認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機銀行的普及。很多儲戶在手機中就能完成操作,沒有必要到營業部中去。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現在做銀行定期存款的投資者少了。

2、金融產品豐富了。原來金融產品很單一,銀行定期存款算是最主流的理財產品。但是,近些年不僅僅有銀行定期存款,別的產品可謂發展迅速,比如貨幣基金、逆回購、銀行理財等。特別是平臺式的貨幣基金,比如餘額寶、零錢通等產品,發展迅猛。

當年很多投資一年期、二年期定期存款的投資者,面對現在年化利率不高的局面,轉而投資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的流動性要遠遠優於銀行定期存款,並且年化收益率不比一年期、二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低。

這麼多人去做了貨幣基金理財,定期存款的總量按道理講應該下降,為什麼還上升了呢?這在於貨幣基金的投資渠道。貨幣基金的投資渠道主要在銀行定期存款、理財、大額存單、國債、逆回購、信託等。其中重要的渠道就包括了定期存款與大額存單,所以在此基礎上,理財的投資者間接的將資金儲蓄到了銀行定期存款。

總結:現在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金融產品的豐富,讓人感覺沒有多少人做定期存款,但銀行定期存款的金額總量卻是逐年遞增的。


厚金說


現在依然還有很多人存定期,而且跟年齡段相關,下面我就結合我的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很真實很殘酷。

首先說一下年輕人(30歲以內)

這類人基本沒什麼存款,一個是收入不是太高(富二代或者有特殊經歷的除外),二是消費一般都比較高,年輕人剛踏入社會肯定都比較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就像很多人說的要活的精緻,收入基本都會用來花銷,不要說存錢了,不用信用卡、花唄的都少,所以這部分人是根本沒錢存的。

再說一下中年人(30到50)

這部分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成家立業了,他們追求的更多的是生活的穩定而不是不切實際的提高生活質量,這個年齡段的人一般都是有一定存款的,他們可能會拿出一部分錢用來炒股、買基金等理財,但絕對會留一部分錢存在銀行的,這是他們生活的基本保障,用來應對一些生活危機,需要錢有較好的流動性,這個時候定期存款就比較適合了,這個年齡段的人不在為了那點收益了,追求的更多的是穩定。

最後說一下老年人

這個就不用說了,老年人是銀行定期存款的忠實用戶,原因也很簡單,他們很難去接受新鮮事物,對銀行產品還是非常信任的,再就是老年人也是對本金比較看重,他們不會去冒太大的風險,所以也比較喜歡選擇銀行存款。

最後,我認為從不同年齡段來說,年輕人沒什麼錢,更不用說存款了,中年人、老年人更看重看重本金的,肯定多少會在銀行存些錢的,以上就是我觀察身邊的人的一點感觸,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出海抓魚潛水摸蝦


有的,我就定存了12萬,基於為什麼要存,主要是因為我想破頭也想不出其他好的投資渠道。

我的總共存款有36萬,有12萬定存了,其他的部分放在餘額寶,部分買了季度的或月度的理財型產品,至於我為什麼有這麼多存款,呵呵,其實怪不好意思的,結婚的時候親爹給了15萬,婆家給了20萬,結婚前自己存了1萬,然後現在每個月賺的只夠開銷。

有人問我為啥不去做投資?其實我也做過投資,比如18年初我花了7萬轉手了一家小型冒菜館,幹了9個月發現全部替房東打工了,自己還因為買菜煮菜弄得又黑又醜,果斷再轉手,止損。然後就很認真觀察了家附近的商場,十個店有九個倒閉,然後前赴後繼也有新的商家入駐,然後接著倒閉……觀察了一圈後發現,有錢還是握在手裡好了,這年代“做點什麼”有時候還不如“什麼都不做”。

炒股不會,怕風險,做網店也不會,怕砸錢……自己曾經的工作經驗(在某大型醬油廠做了5年採購)也沒給自己增加點實用的技能(光吹水去了),等等,綜合考量後,這點存款只能是先存著了。


頑主1990517


當然有人願意存定期,以中老年人為主,通常是1-2年期限,3年期時間太長,存的人比較少。那麼為啥在目前投資渠道這麼寬的背景下,還有這麼多人存定期存款的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1、由於現在各種理財產品都打破了剛性兌付,那麼相對於存定期存款投資價值也就上升了。過去不願意存銀行的資金,也有部分返回。當然,一些多元化資產配置的投資者也要把一部分資金放在定期存款裡面,作為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一部分。

2、隨著房地產市場興旺發達,還有醫療、教育、養老的市場化,廣大民眾總要存點錢,放在比較安全可靠的地方,以備不時之需,有的人要積攢點錢買房,有的人要存點錢養老,甚至子女出國留學等等。所以,存錢在銀行只是一個積聚的過程,準備以後要辦重要大事。

3、現在股市不好,房地產市場又不好,把錢放在P2P、信託等地方又不安全,餘額寶又限制10萬元存款上限,而在資產泡沫破滅之時,現金為王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一方面,萬一發生經濟危機,有現金可以買到日常生活用品,總比房產和股票要實惠的多。另一方面,手裡握著大量的資金有利於投資,以後只要在股市、樓市見底時買入,這樣可以炒到歷史大底。所以存款未必是真要存多少錢,還是要等以後拿這筆錢等待更好的投資機會。


不執著財經


我是走心的HR,我來回答。

現在存款定期的人還非常的多,但其主要分佈在經濟不夠發達,年齡段較大的人群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水平程度不夠高的人群,沒有更多的理財渠道,只知道存在銀行,而存在銀行,定期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畢竟活期基本無利息,而定期差不多還有1.95%的年息。一萬塊錢一年還有195左右。

2.農村老年人,對於現在五花八門的理財方式不夠信任,甚至對於四大行都不信任,只信任農村信用社之類的銀行機構,所以現在來說,存錢在農村信用社的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其餘四大行之類的商業銀行,更多是企業,企業家等人群。

3.還有一部分是過多迷 信定期等額存款等方式的小年輕,他們對於風險控制很關注,對於股票、基金等理財途徑也不熟悉,也不敢就錢放入股市,而選擇定存。

所以說,現在定存仍然存在,而且應當佔很大比例,但此種現象會逐漸變化,等80後,90後成長起來,其理財價值觀,消費觀變化後,估計定存會越來越少,而使用貸款會越來越多。


走心的hr


現在在銀行辦理定期存款的人不在少數,而且呈上升趨勢。

之前存定期存款的人,多數是年齡偏大的人,因為存款簡單,隨時可以支取,而且有銀行背書,有存款保護法,可以認為安全可靠,

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老認為理財方式很多,瞧不起笨笨的存定期的法子,而且年輕人使用資金的地方會更多,更喜歡諸如餘額寶等貨幣基金,支取靈活,收益率比一年期普通定期高一點。

但是,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實時到賬的理財產品,包括餘額寶和微信的理財通上的貨幣基金,一天最多一萬塊,而且收益率持續降低。於是很多年輕人也將資金重新轉入到定期存款上來。

在資管新規出臺的大背景下,理財打破了剛性兌付,銀行保本保收益理財將取消,各商業銀行紛紛研發了一些智能存款,靠檔計息,年利率高,收益完全秒殺貨幣基金。而且P2P爆雷頻出,網絡平臺理財風險較高,股市震盪,樓市調控,越來越多的資金迴流到銀行。

其實從家庭資產配置上來看,配置一些定期存款未嘗不可。

現在部分商業銀行發行的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給人們理財方式提供了新的選擇。較普通定期來說,有的靠檔計息,能降低人們提前支取,資金流動性的風險,減少利息損失;有的掛鉤金融衍生產品,在保本的基礎上,通過金融產品的配置,從而取得更高的收益。

大額存單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3年期,基準利率2.75%,上浮50%為4.125%,上浮55%為4.2625%,各銀行根據銀行品牌和產品七點不同,利率可能不是太一樣,是家庭長期規劃的不錯選擇。

總而言之,隨著貨幣基金的收益下行,P2P爆雷頻出,股市震盪,樓市調控,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保本資產的重要性,而且現在銀行存款產品也在改革創新,越來越多的資金迴流到銀行,各種存款重新得到了重視保本客戶和長期配置資產的青睞。

我是李玉娟,一名專業的銀行理財經理。如果方便,可以關注我,隨時為您解答關於銀行的一些問題。


理財經理李玉娟


今天你存錢了嘛? 現金為王時代將要到來

有網友問“現在還有很多人存定期存款嗎?為什麼?”其實目前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到銀行辦理定期存款,只是辦理個人定期存款業務的人數會比以住減少。你可能會問人們為什麼要將錢存銀行呢?現在餘額寶裡或是微信理財通以及各大銀行都推出“寶寶”類型的理財APP,年化收益率都在4%左右,遠遠超出銀行定期存款利息。為什麼人們還是回存定期存款,下面我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第一、我國居民愛存款是有傳統的,不管互聯網怎麼衝擊,一些行為習慣還是難以改變。

第二、對於老年人來說,將錢放入支付寶和微信的人還是少數,特別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眼睛、思維不如年輕人,也不喜歡弄這些繁瑣的工具。月末發工資的日子,你到銀行可以看到好多老年人都在排隊辦理業務。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連銀行卡都不使用,都是使用紙質的存摺。存摺上面的交易記錄和手裡面的現金才會讓他們感到踏實。

第三、從銀行存款人群的年齡比例的統計數據來看,40歲是存款人群的分水嶺。40歲以上,家庭和事業基本都穩定了,花銷小了,財富當然越積累越多。這時候的財富有很大一部分是考慮以後兒女教育經費和養老看病的錢。這部分錢不太敢進行投資,多數還是覺得銀行存款和國債比較穩當,所以這部分人的存款當然多。

第四、中國目前的投資環境不是特別理想,特別是針對普通老百姓投資產品不僅稀缺而風險還特別巨大。房地產投資門檻過高,房價已經到達頂峰,隨時可能套牢。P2P投資理財,收益高風險大血本無歸。股市更是“一熊到底,跌跌不休”。黃金、外匯、期貨、比特幣更是坑你沒商量。手裡有點閒錢還是存個定期心理踏實。

第五、近期隨著貨幣政策持續寬鬆,近期以餘額寶為首的貨基寶寶收益率大幅下跌,普遍七日年 化收益率破3%,餘額寶的收益目前已經下降到2.7760%。與之相反的是銀行大額存單利率,2018年7月份以來大額存單利率繼續走高,一年期以上大額存單利率上浮幅度均超過50%。中農工建四大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執行都是3.85%以上,農行50萬起點的大額存單年利率為4.07%。大額存單業務受到大家的追捧,每一期大額存單業務一推出,30分鐘之內就會被搶完。

所以,現金為王的時代將會到來,請你保管好手裡的現金。一旦經濟結構開始調整,就要時刻準備著,當調整結束之後,就是我們手握現金者的天下。暫時把手裡不用的資金存入銀行定期是個不錯的選擇。


哈哥說房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實際上,現在在銀行存定期存款的人遠比使用互聯網金融理財的人要多得多。畢竟,銀行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受到了更多人的信任。

現在雖然移動支付和互聯網金融的崛起,讓大家手裡的錢放在哪更加的有選擇性,但也提高了很多的風險。比如說今年的P2P,雖然看似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很有可能讓你傾家蕩產。今年的P2P雷暴就應證了這一切。

再而言之,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和移動支付雖然現在很發達了,但都體現在了一二線城市上,三四線城市還並不普及。加之,電信詐騙案件的逐年增多,大部分人都只敢把錢放在銀行裡存定期。

還有就是,理財相對來說只是一二線城市中產的一種行為。上下兩極都會選擇銀行定期存款來保管自己的財富。

實際上為了競爭用戶現在銀行也在提高自己的存款利率來吸引用戶。對於高端用戶,銀行更是提供了高收益的大額存單等一系列服務,而相對於互聯網理財,這些服務也絲毫不佔劣勢。所以,一直以來銀行存定期的人都是很多的。


正商參閱


先寫結論:我個人認為還是有很多人存定期存款的

為什麼?

首先佔大多數的底層人民根本就不知道有投資理財這回事

你想想在火車站、地鐵站是不是會碰到很多連互聯網取票都不會的勞動人民,往往他們的年齡40歲以上

說這個並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想說,這個互聯網時代很多人還沒有融入進來

更別談手機上的投資理財了,他們不知道,也不懂這玩意兒

很多人對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有抵抗意識,只相信他們存了大半輩子的銀行

最簡單的例子,以支付寶來說,大夥可能除了餘額寶(一定數額上可以直接看到收益,部分人可能會放心一點),像黃金、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型基金基本上都不回去碰

不懂,怕虧損。其實,只是好事,不懂不碰

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還是很不錯的,大額存款有些銀行可能會高達4%

對於很多小城鎮和農村農村而言,每年3%到4%的收益率,他們就很滿足了。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通貨膨脹是咋回事,只曉得現在的錢不值錢,然後繼續加倍努力賺錢養家,為兒子娶媳婦存錢。

中國底層人民的人數遠遠大於你所看到的,拿到2000月薪的人也比你想象得多

中國的本科率大概只有4%左右。也就是說,一百個人裡,也就4個大學生。遠遠不是我們所說的大學生扎堆。

推薦一個視頻《差館》,記錄了廣州火車站,一個公安局裡的眾生百態。

想看的朋友可私信得視頻資源

我是百元,一個喜歡說乾貨的小青年,關於理財賺錢的事我都聊,歡迎關注點贊留言

我把我知道的寫出來,也希望你把我們不知道的寫出來,我們共同成長


百元理財


現在的人還定期存款,就是懶惰唄,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理財方式,又不想花時間學習,又對金融沒信心,對自己玩金融也沒信心,就用上一輩上上輩傳下來的習慣:存銀行,存定期。

這類人一來太懶,二者沒有主動學習能力。

按理說,即便是阿里巴巴和騰訊,也有不少理財產品了,也讓理財更深入人心了,定期存款可是最最原始的呢。

為什麼沒有突破能力,去學習呢,主要也因為錢不多,幾千塊幾萬塊存款也不值得怎麼理財,如果你要去學習,這些學習費都不夠。

說回來,還不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壓力太大了,稍微有點錢,就要拿去玩遊戲,或者旅遊,再多點錢需要找朋友去花銷,再然後談朋友了,要結婚,買房子的話,每年都月供了,哪有多餘什麼錢做理財呀。

如果你不欠銀行錢,也不欠其他朋友錢,還能有100萬元存款的話,我打賭一定會去了解其他理財方式,一定知道什麼叫組合式了。有人買黃金,有人買國債,或者一部分買股票、基金,一部分還借出去,一部分還做投資呢。

存定期的話,多是小額的吧,也多是一定時間內的行為吧,它一定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