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偷死”並非絕症,堅持這樣做,使對蝦遠離“偷死”

自2001年以來,“偷死症”在高密度集約化養殖區域是令很多養殖戶棘手的一個難題,給南美白對蝦養殖業造成相當大的危害。同時,氣候環境、水質等因素引起的南美白對蝦偷死綜合症嚴重影響了今年的對蝦養殖業,因此必需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從池塘清理、水源控制、水質調控、飼料控制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把好關,多方面入手控制這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對蝦“偷死”並非絕症,堅持這樣做,使對蝦遠離“偷死”

南美白對蝦“偷死症”的流行特點

偷死綜合症又稱“死底病”,養殖戶也常常稱之為“耗底病”。

通常,水溫在28℃以上的高溫季節,養殖中後期(養殖60天以後)對蝦規格達到80尾/斤的高密度養殖蝦塘較易暴發此病,對蝦大量蛻殼時,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時,水質惡化時均極易暴發此病。

南方海南、廣東和廣西三省區暴發的高峰期一般在5到12月份,最嚴重在6到11月份,尤其在對蝦蛻殼期間,而低溫期和養殖前期一般危害不大。集約化養殖密度較高的蝦塘發病率較半精養養殖模式高。發病對蝦規格一般在80尾/kg~120尾/kg,發病初期,一般每天在池底可發現少量死蝦1kg/池~2kg/池(有時在排水口或池塘的中央排汙口發現),發病後期一次損失可達500kg/池~1000kg/池,在高潮期對蝦大量蛻殼時往往死亡情況會加劇,若不加以控制,死亡現象會持續下去,直至對蝦收穫,累積死亡率高者甚至達到90%,個別池塘甚至絕收。因為絕大多數“偷死”並不造成全池失敗,表面看來危害不嚴重,但是直接結果可能造成蝦池一定程度的減產,餌料係數偏高,有時高達2.0以上,養殖成本大幅度增加,

尤其在目前對蝦養殖業處於薄利期,會嚴重影響對蝦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和積極性。

對蝦“偷死”並非絕症,堅持這樣做,使對蝦遠離“偷死”

造成偷死綜合症的主要原因

1、病毒和致病性弧菌單獨感染、合併感染或繼發感染引起。

主要症狀為身體上某些部位特別是近尾部的小塊肌肉呈現不透明,表現出壞死症狀,蝦體的透明度降低,體色加深,斷須,附肢變紅特別是晚上更明顯。

對蝦“偷死”並非絕症,堅持這樣做,使對蝦遠離“偷死”

2、環境脅迫引起。

在高密度養殖的蝦塘中,由於養殖密度大,且養殖過程中對水質的管理和調控不力,到了養殖中後期,養殖池塘或多或少存在缺氧現象,如夜間蝦的吃料速度明顯慢於白天,且較接近於水面活動,在燈光的照射下跳躍強烈,說明池塘夜間溶解氧偏低;

如底質發黑,排汙口發臭,說明池塘底層缺氧;陰雨天吃料慢,而晴天又很正常,說明陰雨天因光合作用產氧量少而缺氧……

氧氣不充足,有機物的氮循環受阻,氨轉化到亞硝酸鹽階段就會因氧氣不足而難以繼續轉化成無毒的硝酸鹽,硫化氫也難以轉化為無毒的硫酸鹽,而氨氮、亞硝酸鹽及硫化氫等有毒物質不斷在池中積累,造成對蝦慢性中毒,不斷死亡;

長期處於低氧狀態下,藻類有可能率先死亡,特別是在連續暴雨、陰天等惡劣氣候下,易出現“倒藻”、“泛池”等,這樣就更加劇了水體的缺氧狀態,造成對蝦大量偷死;而在低溶氧狀態下,對蝦大量蛻殼時也會造成對蝦大量偷死。

對蝦“偷死”並非絕症,堅持這樣做,使對蝦遠離“偷死”

3、水體嚴重富營養化,有毒藻類迅速繁殖,藻毒素大量積累引起。

養殖後期,蝦池水體嚴重富營養化,藻類大量繁殖,夜間呼吸作用過強,造成池底溶解氧偏底,易引起對蝦大量死亡。

當水中pH相對較低、氨氮含量較高時,有害藻類繁殖更為迅速,藻毒素的毒性亦會加強,對蝦體的毒害作用也就越大。

對蝦“偷死”並非絕症,堅持這樣做,使對蝦遠離“偷死”

應對“偷死症”,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從池塘清理、水源控制、水質調控、飼料控制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把好關,控制這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1、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清理。

養殖結束的蝦塘底部淤積了大量殘餌、排洩物、生物屍體、有害生物等,是病原細菌、病毒滋生的溫床,為下一輪對蝦養殖埋下了極大的隱患,所以新一輪養殖開始前一定要清塘,消除隱患。

首先排幹水,去除汙物,然後暴曬(沙質底和泥底的蝦塘每畝加入100千克的生石灰翻耕後暴曬),最後進行池底消毒。

2、對養殖用水進行嚴格的處理和控制。

養殖用海水經1.5米以上的沙層過濾,過濾後的水再使用有效氯為30g/m3漂白粉或強氯精蓄水消毒處理後,使肌肉壞死症狀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3、增加中央排汙次數、加大換水量。

養殖中後期一餐投餵幾十斤甚至上百斤料,一造蝦得用好幾噸料,即使養殖水平高一斤蝦料能養一斤蝦,而蝦僅能利用不到一半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水中的殘餌、糞便、死亡動植物等,單靠細菌及藻類是無法分解吸收掉那麼多有機廢物的,所以必須進行適量的換水和排汙以清除多餘的有機廢物。

換水和排汙在養殖前期就應進行,等到中後期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後再進行是來不及的,有時反而因為換水產生應激反應,造成更多的偷死。

4、維持優質穩定的藻相。

優質健康的藻相不僅能夠提供營養豐富的天然生物餌料;而且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大量的氧氣;

還可以利用殘餌糞便等有機物分解後產生的氮、磷等合成自身所需的物質,使水體得到一定程度的淨化。

中後期的蝦塘有機物增多,水變濃,適量的補充水體中可能缺乏的磷鉀微量元素,可以讓有益藻因為營養全面均衡而大量繁殖,而新鮮的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可產生豐富的氧氣,氧化分解這些有機物又可變成藻類可利用的無機鹽,形成良性循環,水體自淨能力強水質好了,藻相也就穩定了。

5、增加增氧機,採用多種增氧方式,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

有條件的蝦池要增設底部增氧、構建立體增養體系,要注意監測水體的溶解氧,一旦發現溶解氧低,提前換水,加大增氧機開啟次數及臺數,儘量在中午12:00-15:00的時候多開。

攪動水體把表層富足的氧氣帶到底層,保持水體溶氧均勻,減少水層底部缺氧,同時採用增氧劑,如過氧化鈣、雙氧水等全塘潑撒,增加水體溶解氧,降低養殖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的含量,避免低溶解氧造成偷死。

7、保護肝胰腺,發生偷死時慎用活菌

生物菌的大量繁殖會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當水質差,蝦體出現疾病症狀時,使用生物菌會增大對蝦的死亡率。

在日常管理中,要尤其重視南美白對蝦肝胰腺的保護,這一點養殖朋友都應知道,肝胰腺是南美白對蝦重要器官,保持肝胰腺清晰飽滿,可以有效防控對蝦“偷死症”的發生。

因此,在日常飼料中,拌料使用膽汁酸,可以保護對蝦肝胰腺,促進肝胰腺發育,促進肝胰腺排毒解毒,避免養殖後期藻毒素對蝦體的損傷,有效應對南美白對蝦腸炎、白便、偷死。

總之,南美白對蝦“偷死綜合症”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防治措施也應從多個方面同時入手,單一的措施所起的作用終究是有限的,需要採用一系列的綜合防治措施,嚴格控制好養殖的各環節,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