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詳細解讀養蝦之三關:“白便”“空腸空胃”和“偷死”

專家詳細解讀養蝦之三關:“白便”“空腸空胃”和“偷死”

早在四、五年前年,華南對蝦土塘養殖的過程中就有白便出現,當時發病率低、危害小,通過常規的水質調節和內服清熱解毒和保肝類中藥或直接使用抗生素就能治癒,沒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三年前對蝦白便開始蔓延,兩年前開始流行,如今已成氾濫局面。

多數蝦塘發生白便之後不久就開始出現空腸、空胃遊塘,繼續惡化後出現趴邊“偷死”。

對於許多經歷過“浩劫”的蝦農而言,談白便色變!

專家詳細解讀養蝦之三關:“白便”“空腸空胃”和“偷死”

對蝦白便

專家詳細解讀養蝦之三關:“白便”“空腸空胃”和“偷死”

試驗塘下風口僅寥寥幾條白便,病情好轉

專家詳細解讀養蝦之三關:“白便”“空腸空胃”和“偷死”


專家詳細解讀養蝦之三關:“白便”“空腸空胃”和“偷死”


專家詳細解讀養蝦之三關:“白便”“空腸空胃”和“偷死”

對比塘下風口布滿白便,病情惡化

蝦農總結養蝦有三關:“白便”“空腸空胃”和“偷死”(死蝦肝臟萎縮、殼肉分離)。

目前“偷死”已成危害養蝦業的頭號殺手,可以說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階段,為“偷死”亮起了紅燈,所以我們預防白便治療白便最能有效遏制後期的“空腸空胃”,以及“偷死”造成的巨大損失。

一系列可能引發“白便”的因素:

1.蝦苗幼體肝胰臟的健康程度,肝胰臟的結構和功能是否健全

2.苗場標苗期間是否用過傷害肝胰臟的產品,比如過量的抗生素

3.養殖期間水質底質、天氣是否惡化,尤其是弧菌是否超標

4.養殖期間對蝦是否吃到乃至長期吃到傷肝的食物。如:副溶血性弧菌、腐敗黴變的飼料、死藻或其它含化工成分的傷肝食物。

生力泰主要成分是抗菌肽,能夠抑制細菌繁殖,調節腸道,預防腸炎的發生。現在購買還可享7折優惠!

“白便”的症狀:

蝦糞細長呈白色(如棉線)、有粘性、浮在水面、大量聚集有惡臭散發。

初始階段對蝦攝食正常,但隨著病情加重,出現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蝦身瘦弱(殼肉分離),且伴隨遊塘及偷死(蝦腸道發紅或腸道有白色膿狀物)。

典型的腸道病理變化為粘膜下層細胞增生, 上皮細胞脫落;增生並纖維化的細胞層整體脫落,且可多次脫落,形成多次白便。

“白便”的原因分析

1細菌感染

實驗室發現,“白便”的主要成分為肝胰臟排出的病變組織、粘液和毒液,腸道脫落的粘膜以及一些正常的糞便成分,而非人們常規認為的蝦糞便。

我們從中檢測出大量的副溶血弧菌、哈維氏弧菌、創傷弧菌等致病菌。這些致病菌聚集在池塘底部,附著在飼料、殘餌、有機碎屑、死藻上不斷繁殖生長。

對蝦吃食這些物質後,通常引起胃腸道感染、心肌損害、肝胰臟明顯萎縮。很多發病池塘停料後,對蝦發病程度明顯減輕。

2藻毒素

藻毒素可分為兩類:

一類為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單環肝毒素,主要為微囊藻毒素

另一類為神經毒素,主要為魚腥藻毒素-a。

肝毒素直接導致肝胰臟腫大、萎縮、出血、壞死以及胃腸道炎症、壞死等病變

神經毒素是一種潛在的神經肌肉傳導阻止劑,它可以在短時間內導致骨骼肌肉等癱瘓,重症者可因呼吸系統屏障而致死。

3水質惡化

南美白對蝦是底棲動物,在他們生活的中下層水體,由於殘餌、糞便、死藻的大量累積以及濫用絮凝性底改等因素導致該層水質、底質發熱、發臭、泛酸,生物和化學耗氧量大,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嚴重超標,成為原生動物、細菌、病毒的滋生地,成為名副其實的“聚毒層”。

“聚毒層”如不及時消除,就會加重肝胰臟負擔,腐蝕腸粘膜,最終導致“白便”。

往往併發黑鰓、黃鰓、爛鰓、爛眼、紅須、紅尾、爛尾、斷須、白濁等症狀。

4黴菌毒素

由於劣質的原料和貯存方法不當等原因,往往造成飼料中黴菌毒素超標。

長期食用黴變的飼料,造成肝細胞壞死,肝胰臟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礙。

導致腸內黏膜和血細胞的壞死,這些細胞可以產生胰腺,胃腺,使一些器官顏色變淺。

這些副作用反過來又導致對蝦生長緩慢,飼料效果變差。

黴菌毒素使對蝦機體免疫受到抑制,容易誘發大規模的疾病。

5濫用藥物

濫用抗生素、消毒劑、殺蟲劑均能導致對蝦肝胰臟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肝功能障礙。

關於“白便”的討論

我們認為, “白便”的實質是細菌、藻毒、水質、黴菌、藥物等綜合作用肝胰臟所致。

肝胰臟作為對蝦體內最大最重要的內臟器官,它的被侵害與損傷,是導致“白便”“空腸空胃”“偷死綜合症”的直接原因。

大多數人認為“白便”是腸道的產物,發生“白便”時候腸道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基於這些表象,人們就定義為“白便”為腸炎,是否就是“腸炎”一說呢?

眾所周知,肝胰臟具有解毒、消化、免疫調節等功能,是對蝦體內最大最重要的內臟器官,對蝦大多數疾病都和肝胰臟有關。

肝胰臟的組織和細胞遭受以上原因的侵害發生病變,就會引起解毒功能下降,引發消化液分泌失常,直接導致消化液中消化酶特別是蛋白酶成分結構和功能異常,而異常的蛋白酶會導致腸道內蛋白質消化分解異常,於是蛋白質不會徹底地被分解為最終產物氨基酸,就被分解為中間產物——眎或者是腖。

這種成分存留在腸道中短時間內得不到進一步分解,受理化因素影響,就很快變性或變質,形成粘性聚合物,產生髮臭的異味。

這種聚合物含刺激腸粘膜的有毒成分,會引起腸粘膜脫落、增生、腸道發紅等,這種聚合物難溶於水,密度比水小,或者說比重輕。

如果排出體外的蝦便中佔的比例過大,就會懸浮水中或漂浮於水面,這種聚合物在腸道內一般呈淺棕色,排出體外經水解氧化發生顏色反應後呈現乳白色,我們稱之為“白便”。

“白便”的主要成分為肝臟排出的病變組織、粘液和毒液,腸道脫落的粘膜以及一些正常的糞便成分,並非對蝦糞便,也不是腸粘膜等腸道組織。

而所表現的“腸炎”症狀也是基於肝胰臟病變後的表現。由此可見“白便”不屬腸炎而屬於肝炎。

總結:養蝦有三關:“白便”“空腸空胃”和“偷死”。

1,目前“偷死”已成危害養蝦業的頭號殺手,“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階段,為“偷死”亮起了紅燈,所以我們預防“白便”治療“白便”能有效的杜絕“空腸空胃”和“偷死”為對蝦養殖帶來的巨大損失。

2,“白便”是細菌、藻毒、水質、黴菌、藥物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對待“白便”應立足於“無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3,只有從提高對蝦體質、改善和優化水體環境、切斷病原體傳播途徑等方面著手,開展綜合和推廣健康養殖模式,才能達到杜絕“白便”治療“白便”的目的。

4,至於“白便”是腸炎還是肝炎一說,我們也不必過多的討論,只要我們定期做到“整腸保肝”“調節水質”,合理的放養比例與密度,做到養殖過程中全方位的管理,“白便”也就無可乘之機了,我們就已成功了一半。

專家詳細解讀養蝦之三關:“白便”“空腸空胃”和“偷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