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的身世:一個披著匈奴貴族外衣的“精神漢人”

劉淵,字元海,匈奴冒頓單于直系後裔。

東漢末年,羌渠單于被殺後,其子於扶羅自稱單于,率幾千騎逃入漢地,恰值當時董卓之亂,他就趁機狂掠太原、河東地區,並在河內地區駐屯。於扶羅單于死後,其弟呼廚泉單于得立,以於扶羅單于的兒子劉豹為左賢王。這位左賢王,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劉淵的父親。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的身世:一個披著匈奴貴族外衣的“精神漢人”

劉豹 畫像

曹操分南匈奴為五部,劉豹得為左部帥。在《晉書》中,劉淵以字稱,寫到他都稱他為“劉元海”,因為,《晉書》是唐朝大臣編撰,為避高祖李淵的名諱(另一位羯族皇帝石虎被統稱為“石季龍”,因為李淵他爸叫李虎)。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的身世:一個披著匈奴貴族外衣的“精神漢人”

唐高祖李淵 畫像

劉淵自幼居於漢地,深受漢文化薰陶,從小就刻苦好學,師從上黨名儒崔遊,學習《毛詩》《京氏易》《司馬尚書》等漢族傳統典籍。由於出身將種,他還特別喜愛研讀《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等與征伐相關的權謀兵書。史載,他“《史》《漢》,諸子,無不綜覽”。可稱是高度漢化的匈奴人。

此外,劉淵七歲的時候母親病死,他擗踴號叫,哀感旁鄰,宗族部落,鹹共歎賞。如此“孝道”,也顯示出劉淵這些匈奴人的道德禮儀近乎完全漢化。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的身世:一個披著匈奴貴族外衣的“精神漢人”

劉淵 畫像

青年時代,劉淵就有大志,常對同門學習的漢人文士講:“吾每觀書傳,常鄙隨陸無武(漢朝文臣隨何、陸賈),絳灌無文(指漢朝武將周勃和灌嬰,周勃曾受封絳侯)。道由人統,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恥也。”

於是,他發奮習武,妙絕於眾,猿臂善射,膂力過人。本來就是尚武的匈奴王族直系後代,五部又多善騎射之人,劉淵習武,肯定是水到渠成的易事。不僅文采風流,又有一身好武功,才兼文武,劉淵在當時不啻為人中之龍。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的身世:一個披著匈奴貴族外衣的“精神漢人”

劉淵 畫像

由於世為匈奴貴種,劉淵的遺傳基因非常優秀。相貌方面,此人“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須長三尺餘,當心有赤毫毛三根,長三尺六寸”。晉人喜從一個人的相貌判斷將來運數,好幾個相士見到劉淵後,都大驚說:“此人相貌非常,吾所未見也。”

太原大族王渾也深嘆劉淵一表人才,並命其子王濟拜見劉淵。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的身世:一個披著匈奴貴族外衣的“精神漢人”

司馬昭 畫像

曹魏鹹熙年間(264—265),劉淵作為“任子”(即少數民族貴族子弟在京城做“人質”)在洛陽居住,當時,司馬昭就很器重他,常邀之入府做客。

晉武帝受禪後,時任晉朝大臣的王渾就不停地在晉武帝面前薦舉劉淵這個“半老鄉”。晉武帝召見劉淵後,大悅,對王渾的兒子、自己的女婿王濟說:“劉元海儀容機鑑,由余、金日磾也比不過他啊。”王濟應答說:“聖上所言皆是,但劉元海的文武才幹遠遠超出由余和金日磾兩個出身異族、輔佐漢室的古人。陛下如果能派他去平吳國,肯定能馬到功成。”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的身世:一個披著匈奴貴族外衣的“精神漢人”

王渾 畫像

聽到王渾、王濟父子的薦舉,晉武帝自己又對劉淵有很好的印象,一高興還真要下旨派這位匈奴人去帶兵平吳。幸虧當時的大臣孔恂、楊珧很有政治遠見,諫說道:“劉元海之才,確實超出常人。陛下如果給兵不多,不足以成事;如果授之以威權,恐怕他平吳之後,肯定自立為王,再也不會北渡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果真把匈奴本部交由他統領,他憑藉朝廷威名外討,為臣真為陛下寒心!”武帝默然,沒再堅持。由此,劉淵的第一個“好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的身世:一個披著匈奴貴族外衣的“精神漢人”

晉武帝 劇照

後來,關隴一帶的氐族酋帥樹機能反叛,晉武帝於朝中大臣間訪尋誰能勝任平叛的主將。劉淵的另一位老鄉、上黨人李憙(時任尚書僕射)又推薦他:“陛下誠能發匈奴五部之眾,授劉元海將軍名號,鼓行而西,可指期而定。”大臣孔恂又一次諫阻:“李公之言,只能是一患未平又生一患!”

李憙勃然大怒,辯駁說:“以匈奴之勁悍,元海(劉淵)之曉兵,奉宣國威,為什麼不能平叛呢!”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的身世:一個披著匈奴貴族外衣的“精神漢人”

孔諫對稱:“劉元海果真能斬殺樹機能,奪取了涼州,恐怕涼州才是真正面臨大禍亂。蛟龍復得雲雨,就不會再蜷縮池中了。”

武帝再次打消了念頭,劉淵第二次一顯身手的機會就又錯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