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多少家底,有多厚

二戰後,世界進入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時期,世界上唯一能與美國平起平坐和一爭高下的當屬蘇聯。因此,肢解蘇聯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二戰後共同願望和目標。蘇聯也正是在內部與外部作用下,於上世紀九十代徹底解體,分為15個獨立國家。蘇聯解體後,當年蘇聯龐大的軍事裝備去哪了?其中俄羅斯繼承了蘇聯主要衣缽,蘇聯時期大量的軍事裝備被俄羅斯繼承下來。但蘇聯“家底”不僅在俄羅斯,遍佈各個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還有一個國家成為“繼承家底”較多的國家,此國就是烏克蘭,繼承了蘇聯30%的武器裝備。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多少家底,有多厚

重要基地

烏克蘭是蘇聯重要的加盟國,蘇聯最早建立之初就是俄、白、烏三個東斯拉夫人為基礎的聯盟國家。因此,烏克蘭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有著較深的歷史淵源,後來中亞及波羅的海的三國陸續加入,但這些加盟國只是蘇聯領土,並不是蘇聯時期重點建設的國家。蘇聯重點還是放在俄羅斯、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另外,烏克蘭出了很多蘇聯領導人,像蘇聯前領導人赫魯曉夫夫出生於烏克蘭、勃列日涅夫也出生於烏克蘭。因此,烏克蘭成為蘇聯重點建設的一個加盟共和國。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多少家底,有多厚

正是因為蘇聯的重視以及蘇聯平衡發展戰略,蘇聯在烏克蘭投資很大,特別是重工業及軍事工業是蘇聯在烏克蘭投資及資源分配都很大。據西方國家分析,烏克蘭的軍事工業潛力佔到了蘇聯的三分之一。烏克蘭的企業、科研與國防工業掛鉤,也就形成了烏克蘭發達的機器製造業、燃料動力業、冶金及其他高技術行業,像火箭裝備、戰艦、導彈及航空宇宙飛船等軍工產品都有。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多少家底,有多厚

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老家第聶伯羅彼得羅斯克州有名的“巴甫洛格勒機械製造廠”、“南方機械製造廠”,裝備研發及生產能力很強。蘇聯時期,第聶伯羅彼得羅斯克等城市還是很隱蔽的城市,由於生產蘇聯國防工業產品,一般人很難進入該城。該城市的地位在蘇聯時期很高,直到勃列日涅夫去世後,地位才有所下降。蘇聯如此高的重視程度,使烏克蘭在蘇聯的國防工業佔有一席之地。

雄厚實力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蘇聯時期“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等各種類型武器裝備。其中蘇聯11個飛機設計局,有名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就設在烏克蘭。蘇聯時期有名的安-124和安-225就是在烏克蘭誕生。對於超大型的航空器製造,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初期應該是全球第二家。其設計、航空材料加工及發動機在世界上屬前列。其中有名的安-225運輸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

有飛機必然有發動機,大推力的D-18T渦扇發動機就是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研製生產的。這個公司還生產俄羅斯米-17、卡-27等軍用直升機的發動機,D-136發動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渦輪軸發動機。據說這個公司的發動機用在一百多個國家飛機和直升機上。

位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南方機械製造廠”,蘇聯一半以上洲際導彈出自該廠,世界上發射重量和投擲重量最大的SS-18液體燃料洲際導彈,就是該廠生產。此導彈問世後,曾讓西方害怕,因此該型導彈有分彈頭,打擊距離超過了一萬六千公里。烏克蘭還能生產三種類型的運載火箭,獨立後就成為世界航天大國。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多少家底,有多厚

烏克蘭造船業很也發達,蘇聯30%的造船業在烏克蘭生產,俄羅斯現役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就是烏克蘭製造,還有瓦良格號,就是後來我國在此基礎上建造的遼寧艦航母。此外,烏克蘭還生產作戰用氣墊船,其技術也很發達。

“地上跑的”主要是指烏克蘭坦克裝甲車生產量也佔了蘇聯的30%,有名的T64坦克曾領先世界。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多少家底,有多厚

另外,烏克蘭的焊接技術全球一流,其技術在世界上無人趕超。當年蘇聯宇宙飛船焊接就使用烏克蘭巴頓研究所的太空焊接技術,現在美國依然採用巴頓研究所的焊接技術,用於國際空間站。

如今現狀

烏克蘭解體後,繼承了大量的軍事實力,令美國等國羨慕,但俄羅斯很嫉妒也很憂慮,主要擔心將來烏克蘭投靠西方後,會造成俄羅斯軍事核心技術的外流。特別是在導彈技術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就積極推動烏克蘭銷燬核導彈,並與美英兩國一起與烏克蘭簽訂了《布達佩斯協定》,根據協議,1992年,烏克蘭銷燬了176枚彈道,銷燬176個核彈發射井,還銷燬了1272枚核彈頭,解除了俄羅斯及美國的憂慮。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多少家底,有多厚

烏克蘭剛獨立時,也面臨著時局動盪及經濟不景氣的問題,使軍工產業一度停滯。由於保留一些軍事裝備需要花費很多錢,烏克蘭不得不大量進行封存和銷燬。為了擺脫低迷的經濟,烏克蘭不得不對外出售武器裝備,甚至一些軍事技術都出售到國外。烏克蘭的做法讓俄羅斯很惱火。俄羅斯雖然也賣武器,但俄羅斯很鬼,很多高尖端的技術他們不會往外賣,但烏克蘭自獨立後,亂局不斷,國內寡頭勢力至今還存在,大量軍工企業進行了改革兼併,一些寡頭眼裡只有金錢,他們才不會介意俄羅斯怎麼想,這也是俄烏交惡的一個重要因素。

現在烏克蘭時局依然不穩定,也沒有精力與財力去研製生產高精尖的武器,況且經過二十多年變賣,烏克蘭在軍事裝備領域並沒有很大優勢。一些軍工企業被兼併後,曾經蘇聯時期的一些專家已經退休,一些民眾看到帶有蘇聯印記的東西都反感,至此對於蘇聯時期的一些烏克蘭裔專家,烏克蘭並沒有高度重視。今年1月,烏克蘭基輔街頭一名老人被警察打,這個老人就是安-225運輸機的設計師之一。還有安-225運輸機項目的首席設計師兼安東諾夫設計局總設計師佩特羅·巴拉布耶夫,就因為對烏克蘭航空企業的重組不滿,2005年辭職,兩年後病逝。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烏克蘭政府對於這些“國寶級”軍事專家根本不重視。以這樣的態度對待一些軍事專家,烏克蘭談何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