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一生》:我盡力去理解俗世之惡,但絕不苟同

芥川龍之介擅長以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說剖解人性,他被稱為日本近代文學大師,他的文學作品把日本文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日本文學芥川獎以他的名字命名,已成為日本純文學的至高獎項,他與夏目漱石、森鷗外鼎足而立,但他只活了35歲便服食過量安眠藥而自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他的《羅生門》和《竹林中》被黑澤明改編為電影《羅生門》,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傻子的一生》:我盡力去理解俗世之惡,但絕不苟同

在他電石火光般短暫而又璀璨的人生中,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文學天才和他的悲觀主義,這在《傻子的一生》這本由他晚期所寫的作品而集結而成的書中,可有所知。

他出生在東京市京橋區人船町八丁目一番地,其父為新原敏三,經營牛乳業,其母名福,在他出生七個月之後發瘋,因此他被送到母親孃家的舅父撫養,後收為養子,改姓芥川。他於1892年3月1日出生,恰好趕上辰年辰月辰日辰時,故取名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上面有兩個姐姐,大姐初子夭折,二姐初與葛卷義定結婚,生一男一女,夫死後,改嫁西川豐,西川死後,她再次回到葛卷家。父親在之後與母親的妹妹冬子結合,生下異母弟得二。根據那年7月的司法裁定,作為冬子入籍新原家的條件,芥川龍之介正式過繼為芥川家的養子。

養父芥川道章是母親的兄長,是當時東京府的土木課長,他們家是有相當大宅邸的大家族,世代擔任江戶城的茶會吏一職,作風嚴厲但博學多識,具有濃重文人氣息,從養父母到姨媽都愛好文學,這給芥川龍之介的文學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再加上他從小聰明異常,總是名列前茅,這一切都為他卓越的文學成就奠定了基礎。

但母親的發瘋和父親家完全的剝離,使他陷入悲觀主義。1915年,他熱烈地愛上了青山女子學院英文科的才女吉田彌生,二人雙雙墜入愛河而不能自拔,但他們的戀愛卻遭到了養父的極力阻撓,於1918年2月2日, 同山本文子結婚,後二人育有三子。

《傻子的一生》:我盡力去理解俗世之惡,但絕不苟同

自出生起就陷入沒有歸屬感的境地,在人生的第一次追尋自我的過程中,又被現實殘忍地攔腰截斷,這在芥川龍之介以後存在還是毀滅的矛盾糾結中都埋下了深深的隱患。他一生都在探究人性的善與惡,自己也在這善與惡的探尋中一次次迷失,卻一次次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拉回。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人性,但他的教養讓他無法為惡,只有一次又一次讓自己迴歸善,最終身體和精神都走向崩潰,終於在青壯年的35歲就服藥自殺。

深知人性之惡,他卻以善解惡

他的代表作《羅生門》被全世界傳閱,雖然是對一個民間老故事的重新講述,卻給了世人以震撼的人性善惡之警示。

羅生門是日本平安時代的首都平安京的中軸線上最南端的一扇門,本為羅城門,後被傳來傳去,就訛傳成為“羅生門”。平安京是以唐代長安為藍本建造的都城,但其繁華遠遠比不上長安城。

而作為整座都城南端的總大門,羅城門神秘而又龐大地在荒野中巍然屹立、聳入雲端,看在人的眼裡,甚至會顯得非常不可思議。後來逐漸荒廢,這裡變成了拋棄屍體的場所、盜賊的巢穴,於是種種關於邪惡與罪孽的鬼故事便在這裡傳揚開來,儼然成了一個連接人間與地獄的所在。

《傻子的一生》:我盡力去理解俗世之惡,但絕不苟同

日本古本《今昔物語》中記載:一個盜賊登上羅城門的城樓,發現城樓上擺著許多屍首。而在城樓的另一端,昏暗的火光旁,是一位年輕女性的屍體,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嫗正拔著這具屍體上的黑髮。

而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正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但他把這個盜賊改成了一個走投無路剛被主人辭了的家丁,正在思考人生以後的路,因避雨躊躇在此。夜深,他藉著微弱的火光爬上城樓,就看到了古本上記載的那一幕。

這時,家丁顯出了極度的嫌棄與憤怒,一個人要做到何等邪惡才能連一個死去女人的頭髮都不放過,於是,他上前一步,手按刀柄,呼道“哪裡走”,賭住了老嫗的逃路。老嫗連連哀告:不過是為了生存,拔了這女人的頭髮賣與做假髮的人去換點錢,以致不餓死。

聽到老嫗如是說,家丁不免悲從中來,想起自己的處境,不也與老嫗一致嗎?這時,家丁生出同情將刀收進了鞘。然轉念間,另一種惡頓時生了出來,“那麼,我便是強剝,你也未必怨恨罷。我也是不這麼做,便要餓死了。”於是家丁迅速剝下了老嫗身上的檜皮色衣服,朝黑暗裡揚長而去。

《傻子的一生》:我盡力去理解俗世之惡,但絕不苟同

我們知道,一個連在絕境下之下的人都不放過的人,必定禽獸不如、十惡不敕,但芥川龍之介卻從如此惡毒之人身上解讀出人性的善。家丁並非無可救藥,而是在生存的壓力下他壓抑了自己的善心,義無反顧地向一條自己並不喜歡的路走去罷了。

人類的生物性就是讓人生存下去、繁衍下去,似乎為了活著做任何事都是不為過的。九歲小孩被精神病患者毆打至死,當時看到的人都說,自己開始是打算去制止的,但看到精神病患者力大無窮並手拿改錐,就放棄了。於是,九歲男孩在大家的注視下失去了生命體徵,只是他倒黴而已。

當然,在場人這種漠視的行為讓人感到憤怒,小男孩的死他們也難辭其咎,但他們並非十惡不敕之人,也許他們之中有許多人事後也會對自己充滿了悔恨與自責,這些是我們沒有看到的,但這一切卻被不在場的芥川龍之介早已看透。

雖然你的惡可以被原諒,但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告訴你什麼是善

芥川龍之介理解人性之惡,對其沒有片言片語的指責,只是剖開了給你看。有良心的人會思潮翻滾,沒有良心的人可能依然會睡個安穩覺。

是的,遇到點事情,我們似乎都知道怎麼做,也都按照這約定成俗的方法去做,這似乎已成了鐵律,不是嗎?因為見義勇為是特例、拾金不昧是特例、捨身舍義是特例,所以我們才要大形表彰,我們損害別人而讓自己苟活是一種常態,所以就不用大張旗鼓了。

我們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活著而作點惡,不都是挺應該的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是我們信奉的生存規則嗎?神經病患者的父母為了不受人異樣的目光,為了假裝生活得體面,把自己的神經病兒子安插在正常人群之中,他們吃了九年冷飯,他們已經犧牲的夠多了,難道還能要他們放棄自己唯一的兒子嗎?無論他怎樣,那畢竟是個兒子呀!我們能說神經病患者是惡人嗎?能說神經病患者的父母是惡人嗎?不能!

《傻子的一生》:我盡力去理解俗世之惡,但絕不苟同

但是天才如芥川龍之介,每一個人都捨不得他離去,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精神狀況後,怕自己會給別人帶來傷害,一直在考慮一種體面的死法。

我理解這世上所有的惡,但我絕不作惡,甚至不惜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來終止這可能的惡。

這就是芥川龍之介。在芥川龍之介的生命後期,病魔侵蝕著他的心靈與肉體,神經衰弱、胃痙攣、腸炎、溼疹、心悸等病症一直困擾著他。長期的失眠,加速了他神經衰弱的病情,使他最後出現幻覺、幻聽,創作活動一度中止。他在《寄給某舊友的手記》中寫道:“我的情況只是一種模糊的不安,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一種模糊的不安”。

而在那位殺害九歲小男孩的精神病患者及他的父母身上,未必沒有這種“模糊的不安”,但他們選擇為了自己而活,為了自己活得更好而活,而不需要去考慮別人。如果不是殺了人別人要追究責任,他們怕是自責都不用,畢竟如《羅生門》裡的老嫗所說,我這麼做,不過是為了活著。似乎為了活著,一切皆可原諒。

然而,芥川龍之介告訴我們,為了善,我可以去死且必須去死。

他用生命駁斥我們習以為常的舊有觀念,他是天才,他是勇士,他也是傻子。

在惡橫行的現世,傻子在捨身取義裡獲得人世的舍利,卻把它留給世人

芥川龍之介曾說:“非凡的作品,有時難免要把靈魂出賣給魔鬼。”在《地獄變》中,他描述了一個奇醜的畫師良秀,為了追求藝術的完美,要求一睹地獄的真實場景。為了應允他的這一要求,他的主人堀川大公把他最珍愛的、唯一的、美麗的女兒放在裝飾華美的檳榔車裡被火燒烤,呈現了他想要看見的畫面。

《傻子的一生》:我盡力去理解俗世之惡,但絕不苟同

但良秀看到被燒烤的是自己的女兒時,他是極度痛心的。他衝到火把面前,伸出雙手想要救出女兒,而就是這樣的近距離觀察,良秀被畫面的美麗和痛苦的嘶喊迷住了,他開始戰慄般地欣賞,看著女兒化為灰燼,最終完成了他的絕世之作,而後自殺。

而芥川龍之介,又何嘗不是如此?他緩緩踏進人性之惡的陰溝裡,慢慢尋找、細細打撈人性之善,完全不顧自己身體和精神的完整,為了夢想,把自己撕成片片碎片,在幻覺,在莫名其妙的感覺牽引下神智不清地行走於人世,最後把自己弄到虛實不分。他的病態在《齒輪》中有詳細的描述,但他還是在偶爾清醒的時候,結束了自己。

他的犧牲成就了人間,讓人們得以見到如此生動、如此細膩、如此微妙的人性之流動,那是一個我們每個人都熟悉的感覺,卻無法用語言和文字呈現出來的感覺,而他卻如文字的手術刀如此形象的把它剖解了出來。

《傻子的一生》:我盡力去理解俗世之惡,但絕不苟同

但他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他把人性深藏的惡剖解了出來,還在於他用自己的生命再次將人性之惡封印。這種用毀滅追求永生的大愛,不是一個傻子又是什麼呢?

看完《傻子的一生》,我明白了一個最艱深的道理:傻子是對一個人最榮耀的榮耀稱呼。請問,現世的聰明人,誰能配做一個傻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