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一生》:我尽力去理解俗世之恶,但绝不苟同

芥川龙之介擅长以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说剖解人性,他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大师,他的文学作品把日本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日本文学芥川奖以他的名字命名,已成为日本纯文学的至高奖项,他与夏目漱石、森鸥外鼎足而立,但他只活了35岁便服食过量安眠药而自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他的《罗生门》和《竹林中》被黑泽明改编为电影《罗生门》,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傻子的一生》:我尽力去理解俗世之恶,但绝不苟同

在他电石火光般短暂而又璀璨的人生中,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文学天才和他的悲观主义,这在《傻子的一生》这本由他晚期所写的作品而集结而成的书中,可有所知。

他出生在东京市京桥区人船町八丁目一番地,其父为新原敏三,经营牛乳业,其母名福,在他出生七个月之后发疯,因此他被送到母亲娘家的舅父抚养,后收为养子,改姓芥川。他于1892年3月1日出生,恰好赶上辰年辰月辰日辰时,故取名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上面有两个姐姐,大姐初子夭折,二姐初与葛卷义定结婚,生一男一女,夫死后,改嫁西川丰,西川死后,她再次回到葛卷家。父亲在之后与母亲的妹妹冬子结合,生下异母弟得二。根据那年7月的司法裁定,作为冬子入籍新原家的条件,芥川龙之介正式过继为芥川家的养子。

养父芥川道章是母亲的兄长,是当时东京府的土木课长,他们家是有相当大宅邸的大家族,世代担任江户城的茶会吏一职,作风严厉但博学多识,具有浓重文人气息,从养父母到姨妈都爱好文学,这给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再加上他从小聪明异常,总是名列前茅,这一切都为他卓越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

但母亲的发疯和父亲家完全的剥离,使他陷入悲观主义。1915年,他热烈地爱上了青山女子学院英文科的才女吉田弥生,二人双双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但他们的恋爱却遭到了养父的极力阻挠,于1918年2月2日, 同山本文子结婚,后二人育有三子。

《傻子的一生》:我尽力去理解俗世之恶,但绝不苟同

自出生起就陷入没有归属感的境地,在人生的第一次追寻自我的过程中,又被现实残忍地拦腰截断,这在芥川龙之介以后存在还是毁灭的矛盾纠结中都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他一生都在探究人性的善与恶,自己也在这善与恶的探寻中一次次迷失,却一次次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拉回。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人性,但他的教养让他无法为恶,只有一次又一次让自己回归善,最终身体和精神都走向崩溃,终于在青壮年的35岁就服药自杀。

深知人性之恶,他却以善解恶

他的代表作《罗生门》被全世界传阅,虽然是对一个民间老故事的重新讲述,却给了世人以震撼的人性善恶之警示。

罗生门是日本平安时代的首都平安京的中轴线上最南端的一扇门,本为罗城门,后被传来传去,就讹传成为“罗生门”。平安京是以唐代长安为蓝本建造的都城,但其繁华远远比不上长安城。

而作为整座都城南端的总大门,罗城门神秘而又庞大地在荒野中巍然屹立、耸入云端,看在人的眼里,甚至会显得非常不可思议。后来逐渐荒废,这里变成了抛弃尸体的场所、盗贼的巢穴,于是种种关于邪恶与罪孽的鬼故事便在这里传扬开来,俨然成了一个连接人间与地狱的所在。

《傻子的一生》:我尽力去理解俗世之恶,但绝不苟同

日本古本《今昔物语》中记载:一个盗贼登上罗城门的城楼,发现城楼上摆着许多尸首。而在城楼的另一端,昏暗的火光旁,是一位年轻女性的尸体,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妪正拔着这具尸体上的黑发。

而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正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但他把这个盗贼改成了一个走投无路刚被主人辞了的家丁,正在思考人生以后的路,因避雨踌躇在此。夜深,他借着微弱的火光爬上城楼,就看到了古本上记载的那一幕。

这时,家丁显出了极度的嫌弃与愤怒,一个人要做到何等邪恶才能连一个死去女人的头发都不放过,于是,他上前一步,手按刀柄,呼道“哪里走”,赌住了老妪的逃路。老妪连连哀告:不过是为了生存,拔了这女人的头发卖与做假发的人去换点钱,以致不饿死。

听到老妪如是说,家丁不免悲从中来,想起自己的处境,不也与老妪一致吗?这时,家丁生出同情将刀收进了鞘。然转念间,另一种恶顿时生了出来,“那么,我便是强剥,你也未必怨恨罢。我也是不这么做,便要饿死了。”于是家丁迅速剥下了老妪身上的桧皮色衣服,朝黑暗里扬长而去。

《傻子的一生》:我尽力去理解俗世之恶,但绝不苟同

我们知道,一个连在绝境下之下的人都不放过的人,必定禽兽不如、十恶不敕,但芥川龙之介却从如此恶毒之人身上解读出人性的善。家丁并非无可救药,而是在生存的压力下他压抑了自己的善心,义无反顾地向一条自己并不喜欢的路走去罢了。

人类的生物性就是让人生存下去、繁衍下去,似乎为了活着做任何事都是不为过的。九岁小孩被精神病患者殴打至死,当时看到的人都说,自己开始是打算去制止的,但看到精神病患者力大无穷并手拿改锥,就放弃了。于是,九岁男孩在大家的注视下失去了生命体征,只是他倒霉而已。

当然,在场人这种漠视的行为让人感到愤怒,小男孩的死他们也难辞其咎,但他们并非十恶不敕之人,也许他们之中有许多人事后也会对自己充满了悔恨与自责,这些是我们没有看到的,但这一切却被不在场的芥川龙之介早已看透。

虽然你的恶可以被原谅,但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告诉你什么是善

芥川龙之介理解人性之恶,对其没有片言片语的指责,只是剖开了给你看。有良心的人会思潮翻滚,没有良心的人可能依然会睡个安稳觉。

是的,遇到点事情,我们似乎都知道怎么做,也都按照这约定成俗的方法去做,这似乎已成了铁律,不是吗?因为见义勇为是特例、拾金不昧是特例、舍身舍义是特例,所以我们才要大形表彰,我们损害别人而让自己苟活是一种常态,所以就不用大张旗鼓了。

我们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活着而作点恶,不都是挺应该的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是我们信奉的生存规则吗?神经病患者的父母为了不受人异样的目光,为了假装生活得体面,把自己的神经病儿子安插在正常人群之中,他们吃了九年冷饭,他们已经牺牲的够多了,难道还能要他们放弃自己唯一的儿子吗?无论他怎样,那毕竟是个儿子呀!我们能说神经病患者是恶人吗?能说神经病患者的父母是恶人吗?不能!

《傻子的一生》:我尽力去理解俗世之恶,但绝不苟同

但是天才如芥川龙之介,每一个人都舍不得他离去,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精神状况后,怕自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一直在考虑一种体面的死法。

我理解这世上所有的恶,但我绝不作恶,甚至不惜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终止这可能的恶。

这就是芥川龙之介。在芥川龙之介的生命后期,病魔侵蚀着他的心灵与肉体,神经衰弱、胃痉挛、肠炎、湿疹、心悸等病症一直困扰着他。长期的失眠,加速了他神经衰弱的病情,使他最后出现幻觉、幻听,创作活动一度中止。他在《寄给某旧友的手记》中写道:“我的情况只是一种模糊的不安,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种模糊的不安”。

而在那位杀害九岁小男孩的精神病患者及他的父母身上,未必没有这种“模糊的不安”,但他们选择为了自己而活,为了自己活得更好而活,而不需要去考虑别人。如果不是杀了人别人要追究责任,他们怕是自责都不用,毕竟如《罗生门》里的老妪所说,我这么做,不过是为了活着。似乎为了活着,一切皆可原谅。

然而,芥川龙之介告诉我们,为了善,我可以去死且必须去死。

他用生命驳斥我们习以为常的旧有观念,他是天才,他是勇士,他也是傻子。

在恶横行的现世,傻子在舍身取义里获得人世的舍利,却把它留给世人

芥川龙之介曾说:“非凡的作品,有时难免要把灵魂出卖给魔鬼。”在《地狱变》中,他描述了一个奇丑的画师良秀,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要求一睹地狱的真实场景。为了应允他的这一要求,他的主人堀川大公把他最珍爱的、唯一的、美丽的女儿放在装饰华美的槟榔车里被火烧烤,呈现了他想要看见的画面。

《傻子的一生》:我尽力去理解俗世之恶,但绝不苟同

但良秀看到被烧烤的是自己的女儿时,他是极度痛心的。他冲到火把面前,伸出双手想要救出女儿,而就是这样的近距离观察,良秀被画面的美丽和痛苦的嘶喊迷住了,他开始战栗般地欣赏,看着女儿化为灰烬,最终完成了他的绝世之作,而后自杀。

而芥川龙之介,又何尝不是如此?他缓缓踏进人性之恶的阴沟里,慢慢寻找、细细打捞人性之善,完全不顾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完整,为了梦想,把自己撕成片片碎片,在幻觉,在莫名其妙的感觉牵引下神智不清地行走于人世,最后把自己弄到虚实不分。他的病态在《齿轮》中有详细的描述,但他还是在偶尔清醒的时候,结束了自己。

他的牺牲成就了人间,让人们得以见到如此生动、如此细腻、如此微妙的人性之流动,那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感觉,却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呈现出来的感觉,而他却如文字的手术刀如此形象的把它剖解了出来。

《傻子的一生》:我尽力去理解俗世之恶,但绝不苟同

但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把人性深藏的恶剖解了出来,还在于他用自己的生命再次将人性之恶封印。这种用毁灭追求永生的大爱,不是一个傻子又是什么呢?

看完《傻子的一生》,我明白了一个最艰深的道理:傻子是对一个人最荣耀的荣耀称呼。请问,现世的聪明人,谁能配做一个傻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