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八陣圖本來是諸葛亮行軍打仗的排兵佈陣的圖形,《三國志》上說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陳壽說得很嚴謹,是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因為八陣之說古已有之,孫子兵法中就有“孫子八陣”,孫臏兵法裡也專門有八陣篇。東漢時竇憲用八陣之法大敗匈奴北單于,所以諸葛亮的八陣圖就是在前人基礎上進行的優化。

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諸葛亮塑像

但諸葛亮這八陣圖是什麼?陳壽雖然編了《諸葛亮集》,卻唯獨沒有收錄這八陣圖,這就更加了八陣圖的神秘性。

據說這是因為陣法太過奇妙,堪稱當時的核武器。晉的帝王們怎麼能允許把這麼重要的秘密武器記錄在書上呢?

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水經注》上記載,諸葛亮研發此陣成功,他自己說:“八陣既成 , 自今行師 , 庶不覆敗。”——從此打仗都是勝利,再也沒有失敗了。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有沒有這麼高調姑且不論,但歷史證明他這句話是錯誤的,否則窮其一生怎麼也沒實現光復大漢的夢想呢?

當然諸葛亮的名頭不是白給的,這陣法肯定有其精妙之處。《晉書》上說當時攻破蜀漢,司馬昭還讓陳勰去學習諸葛亮所創陣法,陳勰後來就就用“武侯遺法”練兵。

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八陣圖

到了晉武帝司馬炎的時候,鮮卑人禿髮樹機能叛亂,大將馬隆出師平叛,他行軍佈陣就是用八陣圖,把叛軍打得落花流水,一月時間就斬殺了禿髮樹機能,凱旋班師。馬隆還寫過一本《八陣總述》,大概是他實際運用中的心得體會。東晉末年,刁雍被劉裕迫害,逃到了北方,他大概就偷偷帶過去了八陣圖,在北魏,他用八陣圖打敗來犯的柔然。

所以,這麼厲害的兵法,如果給別有用心的人學會了,拿來對付朝廷,豈不是自毀長城?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作為秘籍,只供內參,外人不能隨意閱讀。

秘籍一般人接觸不到,但是八陣圖遺址卻可以隨便看。

可能諸葛亮推演八陣圖的時候,先用石頭做的模擬,所以就留下幾處石頭遺蹟。最有名的有兩處,一在定軍山,一在重慶奉節。兩處遺址都是一堆堆石頭壘成,分為八行,行距兩三丈,自成圖形,神秘莫測。

既然八陣圖有這麼大的威力,那為什麼不把這遺址也破壞了呢?

原來可能有兩個:第一,這石堆充滿了魔力,毀壞不了。第二,光看遺址,沒有兵書介紹,根本學不會。

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八陣圖遺址

東晉的時候,桓溫伐蜀,見到魚復平沙上的八陣圖遺址,沒有人認出來這是什麼。只有桓溫看出一點玄機:“這是常山蛇勢。”出現這種情況,大概就是因為只有桓溫這樣的高層才能閱讀到八陣圖兵法,其他人看不到書,所以見到這些石頭也就一頭霧水。

其實後人一直懷疑桓溫是否也看懂了,因為他說的常山蛇勢,只是一句泛泛的話,所謂常山蛇勢,出自《孫子兵法》,說善於帶兵之人,要如率然之蛇。這種蛇,”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打它的頭,它的尾巴就來救援,打它的尾巴,則頭來救援,打它的中間,則首尾都來救援。因為這種蛇出自常山,跟常山趙子龍是老鄉,所以稱常山蛇。

孫武舉蛇的例子就是為了說明用兵要首尾相顧,到了桓溫時代,這是將領帶兵的一個常識,他說這八陣圖是常山蛇勢,也就是一句正確的廢話,顯得自己很懂的樣子。

當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這堆石頭就越加神秘,特別是這石頭還跟諸葛亮這麼一個有故事的人有關係。

東晉人的眼裡,這石頭堆簡直就是一個法陣,傳說這石頭堆裡有常有鼓甲之聲,天陰就更響。記載這件事的人叫幹寶,他最有名的書是《搜神記》,但這件事神乎其神,他卻不是當神話說,而是當成正史收錄在他的《晉紀》裡。看來作為當時社會精英的幹寶對諸葛亮的神異也是深信不疑的。

既然是八陣,不能沒有名字。

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八陣圖示意圖

這方面我以為要感謝桓溫,如果不是他點出了一個常山蛇陣,為後來編故事的人提供了靈感,這八陣圖多半要按照八卦來命名了。但是桓溫指出了蛇,就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八陣命名為:天、地、風、雲、龍、虎、鳥、蛇。

八陣名字主要出現在隋唐時期,李世民問李靖搞不懂這八個名字的含義。

李靖不虧大軍事家,對此解釋說:”這都是外行的誤解,為了彰顯神秘性,故意用這麼不著調名字,所謂天地風雲原本是隊旗,龍湖鳥蛇不過是便於記憶取的名字。“

李靖不愧是大唐戰神,見解果然高人一等。這事記載在《李衛公問對》裡,這本書是李靖回答李世民問題的記錄,李世民就兵法問題提出種種疑問,李靖一一解答。他們兩個言語裡,涉及到八陣圖的內容有很多,李靖對八陣圖的歷史進化做了一番詳細的講解。

按照李靖所言,八陣圖的創始人應該是黃帝。軒轅司令這一生征戰殺伐無數,晚年寫出來一本軍事專著《握奇經》,又叫《握機經》。

之所以有兩個名字呢,李靖說因為奇是個多音字,在這裡讀機,所以有時就寫作機——原來是錯別字造成的。

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但軍事家的事,怎麼能叫錯別字呢?

李靖說這個奇就是機,戰場上出奇兵就是要把握戰機,兩個字的含義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握是把握的意思。

怎麼把握戰機呢?陣法很重要!

李靖說黃帝最初創造八陣的靈感是井田制。井田制中間為公田,四周為私田,正如行軍打仗,四周是大將率領之兵,中間是主帥所掌之軍。但是黃帝初創時,只有五陣,因為他只考慮四個方向(加上中間,正好五個),沒有想到四個角落。

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當然這套陣法一直在進化之中,第一個加以改進的是姜子牙,他創立了太公陣法,藉以蕩平商紂餘孽,也得封齊國。他的齊國好像專門為這套兵法所立,後來齊國的大司馬田穰苴,詳加研究,創立五行陣,為齊國捍衛疆土;再後來名相管仲,整理太公兵法,幫助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

到了諸葛亮手裡,他集其大成,創立八陣圖,取得了重大突破,把原來黃帝的五陣改為八陣(其實應該是九陣),增加四陣便是井田那四個角。當然諸葛亮不是終點,這個陣法又傳到了李靖舅舅隋朝名將韓擒虎手裡,隨後又到了李靖手裡,李靖又再次改進,創立簡單易操作的六花陣。

這一番下來,讓人大為咋舌,這一套陣法上下數千年,無數名將付諸心血,其威力可想而知。

說得這麼熱鬧,但太不可思議了。

井田制有沒有都是問題,很多人都懷疑井田不過儒家的烏托邦,黃帝發明井田制本身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故事,想不到他老人家還能二次創作,在軍事上衍生出一套陣法。而且即便真的有井田制,作為一種落後的生產方式在春秋就瓦解了,而由此派生出來的陣法竟然惠澤百代。李靖這想象力不亞於人們後來把他說成託塔李天王,還生了一個哪吒兒子。

實際上,一直有人懷疑《李衛公問對》是一本經過後人篡改的偽書,李靖和李世民兩人可能談過話,後人覺得不太符合自己的想象,於是在裡面進行各種改,借李靖的名頭,夾帶自己的私貨。

更離譜的是,李靖提到的黃帝專著《握奇經》在唐朝也出現了,但是書上寫的作者是風后——黃帝手下的大將,當然也算是皇帝所著了。整本書共有三百八十四個字,基本上就是在解讀八陣圖。這在學術界是公認的偽書,朱熹認為這就是唐玄宗時期李筌偽造的,李筌是個上了《神仙感遇傳》的人,他年輕時修道,在嵩山虎口巖得到一個玉匣。上面寫著一行字:大魏真君元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寇謙之那是南北朝著名的道士,李筌趕忙打開玉匣,內有一卷軸,展開看去,竟然是《黃帝陰符經》。李筌說他就認真拜讀,但是讀了上千遍,也不明白含義,後來他到驪山去,遇見一個老太太在誦讀此經,顯然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驪山老母了。驪山老母為他詳細講解了經書含義,李筌茅塞頓開。出山入仕,撰寫《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本想在大唐一展將略,無奈李林甫妒賢嫉能,只好再度入山,此後不知所蹤。

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從這個神奇的故事裡,就可以看出李筌滿嘴跑火車,什麼得到《黃帝陰符經》,什麼驪山老母講經,不過是抬高自己的噱頭。偽造《握奇經》更是如此,他的《太白陰經》就是一本兵書,裡面陣圖一卷,涉及到八陣圖。要說服別人自己真不是瞎編的,就必須讓人相信自己得到了黃帝秘傳。

李筌估計自己畫了風后八陣圖,送給當時的文學家獨孤及。獨孤及跟大多數文學家的毛病一樣,食古不化,盲目迷信上古一切,一見此等古物,就大為震驚,寫下一篇《風后八陣圖記》來頌揚此事,為別人的造假背書。

根據他們的描述,八陣都有自己獨特的名字,分別是:天覆、地載、風揚、雲垂、龍飛、虎翼、鳥翔、蛇蟠。名字上相互對偶,更富文采,更容易讓人相信很有威力。獨孤及還舉了例子,他說項羽學此道,萬人難敵;黥布得此術,九江為王;漢武有此圖,犁掃匈奴……這幾個排比句,大大增加氣勢,外行一看就信了。有趣的是,他沒有提諸葛亮,說了這麼多道聽途說的話,獨獨不提正史上有記載的——不知是鄙視孔明,還是學養不夠。

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但獨孤及這篇文影響可不小,在唐朝就被刻成石碑立在立在河南密縣的雲巖宮。傳說這裡是黃帝在和蚩尤作戰前練兵之處,想必也是他和他的戰友風后一起研創八陣圖地方。讓後來的人到在此處,一看石碑,不由自主就信了,原來真有風后八陣圖。

宋朝的趙官家就相信八陣圖很神奇,還讓人專門研究學習。

八陣圖就這樣成了一門玄學,完全神秘化了,這這個神奇的故事走向很符合大眾期待,流傳更廣。而作為遺址的那些石頭,必然要有更多的神話產生。

詩聖杜甫就見證過一個。

杜甫晚年流浪到四川,在魚復平沙見到八陣圖遺址,激動得寫下一首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這裡的“江流石不轉”便是一個神話,說的就是江水怎麼沖刷,這片石頭能一直保持形態,不會移動。不過有人說老杜才沒有那麼神道,他這裡的石不轉用的是詩經裡“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形容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堅如磐石。但是八陣圖遺址不是磐石,而是小石頭。酈道元在水經注裡就說“有亮所造八陣圖……皆累細石為之”。

鑑於這首詩歷來有爭論,特別是遺恨失吞吳,老杜到底說諸葛亮的恨是什麼?歷來學者見解不一,吵吵鬧鬧,也沒有爭出個是非來,成為學界公案。

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那麼我們讓詩豪劉禹錫可以作證。

劉禹錫曾到夔州任刺史,《唐語林》說他登高下看八陣圖,系細石壘成,五尺高,六十圍,縱橫棋佈,排列為六十四堆。陣形箕張翼舒,鵝形鶴勢。春天,雪消水漲,石頭就被水淹沒。此時江水滾滾而下,聲如雷吼,勢如馬奔,巨石大樹都隨波漂浮,但是卻奈何不了這些小石頭。冬季水枯,萬物顯露,都不復故態,唯獨八陣圖的石堆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劉禹錫深入思考了一下這是為什麼,得出的結論一是因為這石頭是諸葛亮所壘,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二是因為八陣圖是諸葛亮從姜太公《六韜》裡學來的,姜太公那是何等聰明之人,智商高可封神。諸葛亮以忠誠之心行神明之事,感動上天,保住石堆。

劉禹錫激動地寫下了《觀八陣圖》:軒皇傳上略,蜀相運神機。水落龍蛇出,沙平鵝鸛飛。波濤無動勢,鱗介避餘威。會有知兵者,臨流指是非。”不光是波濤無奈其何,就連魚龍都要避開。

八陣圖能擋十萬精兵,何人所創?諸葛亮這處遺址引無數英雄折腰

這片石頭在諸葛亮和姜子牙智慧與忠誠雙重光環的照耀下,已經脫離物理學規律了。宋元的時候有人還真的找到石頭不移動的“科學”原理:因為有八百萬星官在這八堆石頭上。這事記載在《三國志平話》上,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在危難之際擺下此陣,呂蒙一見就大吃一驚,說這陣法按周公八卦所擺,諸葛孔明以周天行法,派駐八百萬星官在此石堆之上。陸遜一聽,連忙撤兵。夷陵之戰的危機就這麼解除了。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去掉了星官的說法, 他讓陸遜困在這石堆之中,真正彰顯了這片石頭的厲害。

說來可笑,諸葛亮八陣圖本是兵法,千餘年來,經過不斷渲染,唐朝之後,成了傳說中的神術,在戰場上沒有立功,最終在文藝界為中國小說創造了新的題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