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錢學森

01

他們為什麼放棄優越的條件回國?

建國後,從國外回來了一批科技人才,幫助國家造出了原子彈、氫彈、衛星,也幫一窮二白的祖國,打下了基礎。

其中有我們熟知的錢學森、錢三強、郭永懷等兩彈一星獲得者,也有一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像梁思禮、張孝騫、張鈺哲、張文裕、王承書等等。

這些名字很多人都沒有聽過。

後輩對他們是非常敬仰的。但現在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理解他們為什麼會回國。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郭永懷

以錢學森為例子,在迴歸之前,他是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的雙重教授,月薪輕鬆達到5000美元。當年的美元是和黃金掛鉤的,購買力可想而知。而回國後工資只有200人民幣,雖然當年的錢更值錢,但和在美工資相比,依舊是天壤之別。

這還不包括在美其他福利,例如房子車子。

有人會想不通,錢學森當年為什麼回來,那一批華人華僑,為什麼願意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

其中原因,除了愛國情懷之外,還有很少提及的士大夫精神。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02

什麼是大夫精神?

士大夫精神脫胎於儒家經典,核心是“士志於道”,這個道著眼點在於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是對儒家道德的高度凝練。

士大夫精神也是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化,從為天子做事,慢慢變成了知識分子的行為準則。

這不是到近代才完成的。到宋代已經有了清晰的輪廓。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例如范仲淹,雖然是失敗的改革家,卻被後世文人稱讚,朱熹說他:“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劉宰說他:“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

范仲淹那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句非常直觀的體現了士大夫推崇的精神面貌。

不得不說到明清,特別是清朝,對於讀書人的精神是有閹割的,特別是清朝修撰《四庫全書》之後。

但士大夫精神還是隨著詩詞歌賦、二十四史等潛移默化地傳承了下去。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03

和紳士精神相比

西方推崇的精英文化中,紳士精神是重要存在。

紳士精神脫胎於騎士文化,典型的封建制度的產物。騎士作為貴族的末流,提倡個人身份和榮譽的注重,崇尚精神理想和尊重婦女思想。隨著騎士的沒落,演化成了今天紳士精神基礎。

我們士大夫精神和紳士精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區別也有很多。

區別主要有兩點:士大夫精神更在意公共利益,紳士精神更在意個人利益;士大夫精神普及面更廣,而紳士精神則更像精英文化。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這是東西方兩種文明孕育出來的不同精神,不能說孰優孰劣,只能誰更適合誰。

古代讀書人推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就很好理解民國那一代知識份子的行為了。例如像錢學森,郭永懷、鄒承魯等人,早年都接受過傳統的文化薰陶,對於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是很強的。

兒時在讀四書五經,聽仁人志士的故事的時候,他們心中留下了士大夫精神的種子。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鄒承魯

鄒承魯院士在21世紀,多次建議加強學生傳統歷史文化的學習,他認為愛國情懷是需要學生在學習中建立的。

士大夫精神讓錢學森等人有了使命感,這種使命感是從小建立的。讀書人學習知識,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祖國,為了幫助更多的人。

這種精神面貌,也只有中國文化的土壤才能生長出來。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03

士大夫文化曾經沒落

當然,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士大夫精神不被重視。和傳統文化一樣,被掃入歷史垃圾堆。

特別是近代西方宗教、文學的入侵,豐富我們文化的同時,也在同化傳統文化。

曾經有一批“衛道士”為此隱憂,典型的代表就是辜鴻銘老先生,雖然他精通多國語言和文化,但固執不剪去辮子,他曾說過一句讓人很玩味的話:

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

辜鴻銘擔憂過分學習西方文化,去掉的不光是糟粕的軀殼,同時還丟掉了精華的內心。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辜鴻銘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隨著西歐文化,北美文化,再到後來的東歐文化,不斷進入我們視野,士大夫精神在很長一段時間沒落了。

甚至有人提意將英語成績排在語文前面,為了更好的與國際接軌,建議高校用純英語授課。

這種拋棄傳統文化的行為,無異於自毀長城。在拋棄傳統文化的同時,等於拋棄了自己。

直到近些年,隨著祖國實力發展,傳統文化慢慢地被拾起來了,士大夫精神慢慢有人提及。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04

士大夫精神更像一個約定熟成的行為準則

士大夫精神提倡文以載道,這個“道”,到底是什麼?每個人的看法會有不同。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標準公認的解釋。

士大夫精神更像一個約定熟成的行為準則,發展到今天,除了主體的儒家文化,也加入了現代人的價值觀念。

九年義務教育普及以後,士大夫精神是烙印在每個國人心裡的。

並且和西方的紳士精神不同,士大夫精神不是貴族精文化,而是平民品質。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推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如同抗日戰爭中的那句: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05

士大夫精神的隱憂

隨著國力的提升,士大夫精神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但萬事就怕走極端。

一種極端是過分的吹捧西方,把西方的語言、文化、歷史吹得比天高,這樣的人很有市場,這樣的人也是迷茫而自卑的。

另外一種是極端地排外,妖魔化西方的技術和文化,這也是過於癲狂和自大表現。

士大夫精神是包容並蓄的,就如錢學森那一代人一樣,在西方學習了先進的技術,不為金錢名利所惑,毅然選擇回國參與建設。

他們很好地詮釋了士大夫精神內涵。

國內月薪200元,國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學生為何選擇回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