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钱学森

01

他们为什么放弃优越的条件回国?

建国后,从国外回来了一批科技人才,帮助国家造出了原子弹、氢弹、卫星,也帮一穷二白的祖国,打下了基础。

其中有我们熟知的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等两弹一星获得者,也有一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像梁思礼、张孝骞、张钰哲、张文裕、王承书等等。

这些名字很多人都没有听过。

后辈对他们是非常敬仰的。但现在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回国。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郭永怀

以钱学森为例子,在回归之前,他是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的双重教授,月薪轻松达到5000美元。当年的美元是和黄金挂钩的,购买力可想而知。而回国后工资只有200人民币,虽然当年的钱更值钱,但和在美工资相比,依旧是天壤之别。

这还不包括在美其他福利,例如房子车子。

有人会想不通,钱学森当年为什么回来,那一批华人华侨,为什么愿意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

其中原因,除了爱国情怀之外,还有很少提及的士大夫精神。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02

什么是大夫精神?

士大夫精神脱胎于儒家经典,核心是“士志于道”,这个道着眼点在于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是对儒家道德的高度凝练。

士大夫精神也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从为天子做事,慢慢变成了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

这不是到近代才完成的。到宋代已经有了清晰的轮廓。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例如范仲淹,虽然是失败的改革家,却被后世文人称赞,朱熹说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刘宰说他:“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

范仲淹那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非常直观的体现了士大夫推崇的精神面貌。

不得不说到明清,特别是清朝,对于读书人的精神是有阉割的,特别是清朝修撰《四库全书》之后。

但士大夫精神还是随着诗词歌赋、二十四史等潜移默化地传承了下去。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03

和绅士精神相比

西方推崇的精英文化中,绅士精神是重要存在。

绅士精神脱胎于骑士文化,典型的封建制度的产物。骑士作为贵族的末流,提倡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崇尚精神理想和尊重妇女思想。随着骑士的没落,演化成了今天绅士精神基础。

我们士大夫精神和绅士精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区别也有很多。

区别主要有两点:士大夫精神更在意公共利益,绅士精神更在意个人利益;士大夫精神普及面更广,而绅士精神则更像精英文化。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这是东西方两种文明孕育出来的不同精神,不能说孰优孰劣,只能谁更适合谁。

古代读书人推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很好理解民国那一代知识份子的行为了。例如像钱学森,郭永怀、邹承鲁等人,早年都接受过传统的文化熏陶,对于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是很强的。

儿时在读四书五经,听仁人志士的故事的时候,他们心中留下了士大夫精神的种子。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邹承鲁

邹承鲁院士在21世纪,多次建议加强学生传统历史文化的学习,他认为爱国情怀是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的。

士大夫精神让钱学森等人有了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是从小建立的。读书人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祖国,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这种精神面貌,也只有中国文化的土壤才能生长出来。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03

士大夫文化曾经没落

当然,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士大夫精神不被重视。和传统文化一样,被扫入历史垃圾堆。

特别是近代西方宗教、文学的入侵,丰富我们文化的同时,也在同化传统文化。

曾经有一批“卫道士”为此隐忧,典型的代表就是辜鸿铭老先生,虽然他精通多国语言和文化,但固执不剪去辫子,他曾说过一句让人很玩味的话: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

辜鸿铭担忧过分学习西方文化,去掉的不光是糟粕的躯壳,同时还丢掉了精华的内心。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辜鸿铭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随着西欧文化,北美文化,再到后来的东欧文化,不断进入我们视野,士大夫精神在很长一段时间没落了。

甚至有人提意将英语成绩排在语文前面,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建议高校用纯英语授课。

这种抛弃传统文化的行为,无异于自毁长城。在抛弃传统文化的同时,等于抛弃了自己。

直到近些年,随着祖国实力发展,传统文化慢慢地被拾起来了,士大夫精神慢慢有人提及。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04

士大夫精神更像一个约定熟成的行为准则

士大夫精神提倡文以载道,这个“道”,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看法会有不同。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标准公认的解释。

士大夫精神更像一个约定熟成的行为准则,发展到今天,除了主体的儒家文化,也加入了现代人的价值观念。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后,士大夫精神是烙印在每个国人心里的。

并且和西方的绅士精神不同,士大夫精神不是贵族精文化,而是平民品质。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推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如同抗日战争中的那句: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05

士大夫精神的隐忧

随着国力的提升,士大夫精神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但万事就怕走极端。

一种极端是过分的吹捧西方,把西方的语言、文化、历史吹得比天高,这样的人很有市场,这样的人也是迷茫而自卑的。

另外一种是极端地排外,妖魔化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这也是过于癫狂和自大表现。

士大夫精神是包容并蓄的,就如钱学森那一代人一样,在西方学习了先进的技术,不为金钱名利所惑,毅然选择回国参与建设。

他们很好地诠释了士大夫精神内涵。

国内月薪200元,国外月薪5000美金,那批留学生为何选择回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