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取暖办妥“宜”字牌得打好

【网言】

进门感到温暖、出门看见蓝天,是采暖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此,国家从实际出发,提出“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方针。寒冬来临之际,要让群众身上不冷,心里暖和,关键是吃透“宜”字。

近年来我国在煤改气、煤改电方面发力,改变了长久以来以燃煤为主的取暖格局。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截至今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农村地区已完成散煤治理1700万户左右。

取暖季,各部门、地方的核心工作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居民习惯,选择适宜的取暖方式,确保百姓不受冻。宜电地方,把电价补贴落到实处;宜气地方,做好气源不足预案;暂时无法实现清洁取暖的地方,充分探索煤炭清洁化利用手段。广大干部群众还应该充分利用地热、工业余热、生物质能等本地特色能源,为清洁取暖探索新的方式。

保障群众取暖与保护环境绝不是跷跷板的两头,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原载于新华网 作者:刘阳 摘编:孙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