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北京無新增鼠疫病例

官宣:北京無新增鼠疫病例

北京新聞廣播報道:今天凌晨,北京市衛健委發佈通告表示:網傳在北京宣武醫院和北京兒童醫院發現鼠疫疑似病例,北京市組織專家力量對兩名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就診患者進行了綜合判斷,結合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病原檢查,患者不符合鼠疫診斷標準,排除鼠疫,解除隔離觀察。

另外,此前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兩名鼠疫確診患者,一名病情穩定,另一名經專家會診,病情仍然危重,略有好轉,正在進行對症治療。截至目前,全市無新增鼠疫病例,未接到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等相關異常情況的報告。

“問北京”此前報道:網傳“北京兒童醫院有樓層封閉”,記者實地探訪

11月14日早間,網傳北京兒童醫院地下一層被封,多個樓層被封。北京新聞廣播記者當天9點左右,電話聯繫了北京兒童醫院總機,工作人員表示,掛號就可以正常就診。當記者追問“醫院有封閉嗎”時,工作人員表示:我們這邊沒有接到通知,具體您問一下醫院諮詢處。

隨後,記者也撥打了醫院諮詢處的電話, 工作人員表示:“可以正常就診。沒有接到封閉通知。沒接到封閉的通知就是正常的。”

11月13日,北京市衛健委官網發佈消息稱:“2019年11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陽區相關醫療機構得到妥善救治,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

確診患者已接受妥善救治

11月14日早些時候,北京市衛健委官網又公佈了最新進展:11月12日,北京市確診兩例由內蒙古輸入型的鼠疫患者後,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機制,成立了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衛生健康等相關部門參加的指揮機構,並與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密切協作,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和防控工作。

從三級醫院、疾控中心和中醫院等單位抽調了11名專家組成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開展指導和諮詢工作。相關醫療機構正在按照國家鼠疫診療方案,突出中西醫結合優勢和特色,對兩名確診患者進行妥善救治。目前一名患者病情穩定,另一名患者病情危重,但未進一步惡化。

我國的法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亂。按照《傳染病防治法》要求,需對甲類傳染病的病人、病原攜帶者進行隔離治療,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隔離觀察,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需要,可採取進一步防控措施。對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需進行9天的醫學隔離觀察。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市已採取了病例隔離治療、隔離區管理和終末消毒、密切接觸者追蹤、隔離醫學觀察和預防性服藥、健康宣教等工作。

經核查,患者由內蒙古當地救護車轉至我市朝陽區醫療機構治療,有關密切接觸人員,均已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隔離醫學觀察。截至目前,未接到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等相關異常情況的報告。

什麼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齧齒動物之間流行,偶爾能引起人間流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北京不屬於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依然存在鼠疫輸入和傳播的風險。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迅速。特別是敗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療,病死率為30%-100%。鼠疫潛伏期較短,一般為1-6天,但個別病例可達8-9天。

及時的抗生素治療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日常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減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儘量減少暴露於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1)避免到疫區旅遊或活動,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如:鼠類、旱獺);

(2)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與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觸時,儘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觸距離,並帶口罩,勤洗手;

(3)採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驅蟲製劑,常用驅蚊劑一般都可以驅趕跳蚤;

(4)如果曾去過疫區,應持續2周自測體溫,如果突然出現發熱、寒戰、淋巴結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狀,應當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疫區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

(5)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的人員,應儘早預防用藥。可服用磺胺製劑,成人首次2g,其後4-6h服1g,一般連服5日。

文章內部分內容來源於:北京市衛健委官網、新浪微博@中國好網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記者:韓萌、晨光、蘇寧

值班主編:獨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