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為何不看好公募運營外包試點?

“甲方”為何不看好公募運營外包試點?

記者丨蔣金麗

來源丨國際金融報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公募運營外包業務或重啟試點。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近期,一批正在等待設立批文的基金公司在籌備運營外包的現場檢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證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等在擬試點機構名單之列。

《國際金融報》記者曾向上述券商和銀行核實情況,但截至發稿,並未獲得回覆。

“我們目前沒有收到現場檢查通知。”一家在等候審批的公募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應該不會把運營外包出去,因為自家的IT和銷售實力較強。

1 優勢:可降低經營成本

距離公募首單運營外包服務業務落地,已兩年有餘。2017年6月,證監會批覆東方阿爾法基金設立時,同意該公司將註冊登記和估值核算業務外包給招商證券。

根據《基金業務外包服務指引(試行)》,外包服務是指基金業務外包服務機構為基金管理人提供銷售、銷售支付、份額登記、估值核算、信息技術系統等業務的服務。

這些外包服務機構,目前主要是券商和銀行。招商證券在官網表示,資產管理機構通過運營外包,即可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作效率、優化核心競爭力,也由於引入第三方機構,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和客觀性。

“運營外包服務更適合新基金公司,尤其是那些還在籌建、未獲批的公司。”一家次新基金公司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據悉,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在人力、設備、系統、辦公場地等開支上,至少要花費一兩千萬元。而公司成立之初,又沒有相當規模的收入做支撐,這也是新基金公司很難盈利的原因之一。

2 現狀:海外成熟 國內起步

儘管成本不低,現有公募基金中,除東方阿爾法基金之外,都是自行搭建運營平臺。而在海外市場,基金公司將運營業務外包的運作已相當成熟。

在海外資產管理行業,一隻基金會有3個管理人角色——管理人、託管人和行政人,行政人主要提供行政運營外包服務。海外有很多專業的行政人服務商,比較有名的如道富銀行、北美信託等;國內公募基金公司則既是管理人,又是行政人。

以基金會計為例,在海外先進的基金運營外包服務公司中,1個基金會計平均可以管30-50只基金的賬務,最多可管理80只。

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內公募基金公司的傳統是,1個基金會計管理2-5只基金,規模上百億元的基金可能會配2個會計。專業的基金運營外包服務公司的目標,就是把效率成倍提高。

從歐美經驗來看,一旦運營外包形成規模化、標準化,將會大幅降低整個行業的後臺運營成本,提高效率。

部分國內券商看好公募運營外包業務的發展前景,為此專門設立了獨立的子公司,打破原有的部門化模式。比如,2014年7月,國金證券全資子公司國金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投資設立了國金道富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為資產管理人提供專業的中後臺運營外包服務。

3 前景:短期市場容量有限

和“乙方”的樂觀態度不同,多家作為“甲方”的基金公司,短期內並不看好公募運營外包業務。

“國內公募基金行業馬太效應越發明顯,新公司生存的難度越來越大,個人認為短期內外包市場容量有限。”上海某大型公募運營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新基金公司業務量有限,有沒有可能從存量基金公司分得一杯羹?

“已經搭建了運營平臺的基金公司,不太可能會考慮外包。”一位公募高管坦言,運營平臺搭建涉及中後臺人員招聘、IT系統建設、軟硬件配備、辦公場所,現有公司幾乎不可能全部裁員而去外包。

除了牽涉面甚廣,運作效率也是基金公司考量的重要因素。上述高管認為,相比公司內部來做,運營外包的響應效率和溝通效果無論如何都會差一些。基金公司如果只做簡單的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外包還能應付;如果遇到ETF、貨基或者其他複雜的創新業務,現有的外包運營清算水平,未必搞得定。

一家公募的電商部門負責人也認為,國內的運營外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涉及到系統的穩定性和資金的安全性。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

郵箱:18702514026@163.com

公募 私募 券商一手資訊

財經新聞縱深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