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特鋼是這樣煉成的

9月21日,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江陰正式揭牌。10月11日,中信特鋼正式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從今年1月正式啟動整體上市計劃,到8月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批文,再到9月正式揭牌、10月完成更名,中信特鋼整體登陸A股市場,創造了同等規模央企重大資產重組的最快速度。至此,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的專業化特鋼生產企業,年產量超過1300萬噸,產品覆蓋包括歐美、日韓在內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江南小廠到全球最大,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的成長軌跡完美詮釋了“特鋼是怎樣煉成的”。

專注鑄就專業

“藉助資本市場,促進實業發展。”這是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董事長俞亞鵬在集團公司揭牌儀式上提出的第一點希望。堅持特鋼實業,專業化經營,做精做強特鋼產業,可以說是俞亞鵬和中信特鋼47年來的“執念”。

中信泰富:特鋼是這樣煉成的

1973年,18歲的俞亞鵬高中畢業進入江陰鋼廠當學徒。一個人和一家企業的命運從此緊緊綁在了一起。

進廠第一天,俞亞鵬便通過細心觀察,獨自修好一臺燒壞的電器設備,通過了師傅的考驗。幾年後,不懈自學的他考入常熟理工學院,攻讀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

1986年,江陰鋼廠在花山建設新廠,俞亞鵬成了“三電一機”項目的總指揮。1988年,32歲的俞亞鵬擔任江陰鋼廠總工程師。這個全國冶金行業最年輕總工程師的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回憶與企業共同成長的過往,俞亞鵬笑言,他至今保留著行業內三項紀錄。除了最年輕總工程師,他還是業內少有的從學徒工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沒跳過一個臺階,一直做到總經理、黨委書記、董事長。第三個紀錄則是目前鋼鐵企業從事鋼鐵專業47年,時間最長的在任董事長。“47年來,我就做一件事兩個字,一件事是‘鋼鐵’,兩個字就是‘特鋼’。”正是這種一步一個腳印的專注,讓俞亞鵬和中信特鋼每一個節點都踩得準確堅定,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有力。

1993年,中信泰富與江陰鋼廠合資成立江陰興澄鋼鐵有限公司,後稱興澄特鋼。1998年,興澄特鋼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鍊鋼、精煉、連鑄、連軋“四位一體”短流程特鋼生產線建成投產,管理和技術軟件卻成了難題,欲向世界最大的圓錐滾子軸承和無縫合金鋼管制造商美國鐵姆肯(Timken)公司尋求幫助,對方卻提出了極其苛刻的合作條件。剛接任興澄特鋼總經理的俞亞鵬考慮再三,向集團董事局主動請纓:不如讓我們中方經營管理和技術團隊來試一下,放棄當時效益相當不錯的普鋼,專攻特鋼,重新改造生產線。這次脫胎換骨的改造,使引進生產線產能提升了50%,工序成本降低了30%,產品質量也明顯提升,開啟了興澄特鋼乃至中信特鋼發展黃金期。

從1993年到2007年,中信特鋼用“三個五年規劃”,完成了“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的戰略轉型,年產能從僅20萬噸螺紋鋼一躍達到900萬噸特鋼,初步形成沿長江流域產業鏈戰略佈局。

創新煉就優勢

走進中信特鋼展廳,一行字闖入眼簾:“特鋼是科技煉成的。”俞亞鵬解釋說,與普鋼不同,特鋼完全是根據客戶需求定製,小批量、多品種,技術含量更高,管理難度也更大。行業特性決定了中信特鋼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而創新基因早就從改造“四位一體”生產線時就顯現出來。這個改造項目後來入選國家首批27個“十五”科技攻關項目,也是全國冶金行業第一個被列入的項目,帶動了我國自主開發特殊鋼關鍵工藝技術與裝備能力的提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信泰富:特鋼是這樣煉成的

中信特鋼始終把產品和技術創新作為引領行業、打造市場競爭新優勢的第一要素,每年都會投入巨資支持研發,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特鋼研究院為平臺的開放式技術創新體系。

“放開手腳幹,成功了功勞給你,失敗了我負全責。”俞亞鵬對研發人員只有兩個要求,每年開發10%的高端和高效產品,每年淘汰10%的低端和低效產品。如此寬鬆的研發環境,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也讓中信特鋼的創新步伐走得更加堅實有力。

轉型之初,中信特鋼生產的產品質量並不穩定,許多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無法入庫。“對特鋼來說,產品一旦達不到客戶的質量標準,就是廢品。”俞亞鵬因此怒開“消滅不合格產品誓師大會”,當眾將400多噸不合格品全部切割,重新回爐,在中信特鋼人的心中種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種子,並加強了對產品質量的嚴格要求,贏得了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信任,樹立起中信特鋼的精品形象。

“這幾年,我們以特殊鋼關鍵技術開發作支撐,開發了大量國內外緊缺的特殊鋼材,中信特鋼對我國經濟建設最大的貢獻,就是每年生產出了幾百萬噸替代進口的高檔特殊鋼產品。”俞亞鵬自豪地說,從超過2000兆帕超高強度的橋樑用鋼,到節約海洋平臺造價成本的R6繫泊鏈條用鋼,中信特鋼不斷突破創新。如今,其軸承鋼的規模已做到世界領先,技術質量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已成為全球排名前八位軸承製造公司的戰略供應商;汽車關鍵零部件用鋼的規模也做到了世界領先,幾乎國內所有的汽車品牌都用上了其鋼材加工的零部件。

高科技含量帶來的是高附加值和企業抗風險能力的提升。2015年,當行業普遍虧損時,中信特鋼雖然產量僅居全國鋼鐵企業第26位,但利潤排名卻高居第一。面對美國的貿易壁壘,中信特鋼的美國客戶主動承擔了新增加的關稅,堅持與中信特鋼合作。

雙贏築就國際化之路

至今談起中信泰富當年的投資,俞亞鵬依然十分感激,因為中信泰富帶來的不僅是5431萬美元,更有先進的管理理念。有著切身體會的俞亞鵬深諳雙贏之道,中信特鋼也憑此在併購之路上屢創奇蹟。

中信泰富:特鋼是這樣煉成的

2004年,中信特鋼收購原冶鋼集團鋼鐵主業資產,組建湖北新冶鋼,控股大冶特鋼。第二年,這家原來每年虧損數億元的企業實現盈利。2018年,大冶特鋼實現利稅25億元。

2008年,中信特鋼併購安徽銅陵焦化,設立銅陵新亞星焦化有限公司,使其產能從30萬噸發展為240萬噸。該公司後更名為銅陵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

2017年5月,中信特鋼收購年虧損十數億元的青島特鋼。只用了3個月,青島特鋼就實現了扭虧為盈,次年淨利潤達6億元。

2018年6月,通過區域性重組,中信泰富收購華菱錫鋼,更名為靖江特鋼,實現產業互補,目前企業已扭虧為盈。

2019年8月,中信泰富又將浙江格洛斯納入旗下,更名為浙江鋼管,進一步完善了產品佈局。

“我們不是為了收購而收購,而是要形成優勢互補。”俞亞鵬解釋說,中信特鋼併購對象一定也是做特鋼的,並且併購後要實現1+1>2。因此,在併購這些企業之後,中信特鋼做得更多的是融合,是真心誠意的支持——不僅沒有辭退一名員工,還幫助員工培訓學習,找到更適合的崗位,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同時派出技術和管理骨幹,幫助企業提高技術含量,建立高效的管理體系;藉助與當地政府的良好關係,為企業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從產品線的梳理到企業文化的融合,中信特鋼考慮的是圍繞客戶的需求提升企業的價值,是未來的發展。

共贏的對象不只是被併購企業,更有客戶。事實上,無論是科技創新、苛求質量還是併購擴張,都是圍繞客戶的需求展開。前兩年,國家打擊地條鋼,普鋼產能減少1.5億噸,鋼鐵產品全面漲價,但中信特鋼堅持自己的經營哲學,沒有跟隨普鋼價格大幅上漲。“我們要考慮客戶的承受能力。如果大幅提價,我們的效益當然會更高,但客戶會虧損。”俞亞鵬說。

從2008年起,中信特鋼邁入第二個“三個五年規劃”,提出到2022年“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特鋼企業集團”的願景目標。這一系列併購,只是中信特鋼堅定向著這一目標前進的努力。截至目前,興澄特鋼、大冶特鋼、青島特鋼、靖江特鋼和浙江鋼管五個製造基地,銅陵泰富和揚州泰富兩個原材料基地,再加上多條深加工產品線,中信特鋼已形成“沿海+沿江”戰略發展的新格局。

下一步,中信特鋼將對標國際一流企業,著力在流程專業化、產品專業化、服務專業化方面持續創新實踐,向著更大的舞臺、更高的目標進發。

未來不可預見,但中信特鋼必將越走越遠。

江蘇經濟報記者

杜穎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