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大佬,5G商用大概什麼時候能全面覆蓋呢?

劉大大家的貓熊


我認為5G商用全面覆蓋,達到現在4G這樣普及的程度,再樂觀也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甚至會更久。新技術的替代升級時間會受到多種現實因素的影響,對於5G來說,技術實現、用戶需求、建設成本等等都會影響這個普及和覆蓋的過程。下面我就這幾個方面簡單談一談。

5G技術實現:不同組網的過渡階段

在2019年初,電信業巨頭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宣佈在美國12個城市正式商用5G移動服務。很快就有用戶發現,AT&T公司的5G其實是“5G E”。“5G E”的網速更是一大槽點,有測試表明“5G E”的下行傳輸速度為194.88Mbps,上傳速度更低,僅為17.08Mbps。網速並無顯著提升,仍與4G速度相當。於是,不少人吐槽AT&T公司搞了一個“假5G”。

這其實就是去年國內也出現過的關於5G組網方式的爭論。5G有非獨立組織網(NSA)和獨立組網(SA)兩種部署方式,而“5G E”的組網方式就是NSA。NSA的部署方式,是在原來4G的框架上做一些技術升級,提高網絡帶寬,但沒有進行物理層面的替換。實際上,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4G+,也就是4G到5G的過渡階段。與NSA不同,SA採用的則是真正意義上的5G網絡,它的核心網、計費系統、管理系統以及組織體系煥然一新,與4G完全不同。SA組網是5G的最終目標部署方案。

5G先出現NSA組網,再過渡到SA組網的過程其實是技術實現的一個必然歷程。5G之戰已經打響,許多公司都開始了5G網絡測試工作,包括愛立信、諾基亞、三星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華為。可以說,華為是目前全球唯一可提供完整5G通信服務的供應商。但是從目前的華為的5G業務推進速度看,我們還處於5G的初始階段。國內大多數所謂的5G覆蓋區域,採用的還是NSA組網方式,SA組網的可謂是鳳毛麟角。我們還需要一段很長的過渡時間。

5G用戶需求:現有應用場景有限

任何一個新技術能夠在社會中進行大規模的商用化,後面必然有廣泛的用戶需求在推動。對現今5G技術的發展,有不少人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我們真的需要花那麼大的代價去使用5G嗎?現在的4G難道不夠用嗎?持這樣觀點的人不在少數。從現在普通用戶的應用場景中看,的確4G是足夠使用的,上網看個視頻,刷個網頁,根本不必要用到5G那麼快的速度。需求類似的普通用戶可能佔到整個用戶用戶規模的八九成。剩下的一些有高性能應用場景的特殊用戶,它們也會因為5G的成本問題而去選擇其它方式替代,比如直接光纖接入。

華為自己對5G的應用場景定義:5G除了帶來更極致的體驗和更大的容量,它還將開啟物聯網時代,並滲透進至各個行業。5G將結合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諸多創新技術,一起迎接信息通訊黃金10年的到來。

這樣看來,5G技術更像是對未來應用的一個儲備技術。華為自己都給出現5G通訊發展黃金10年的定義。所以,5G商用全面覆蓋需要5-10年是一個比較靠譜的預測。

5G建設成本:對未來的投資

萬事開頭難,5G通訊網絡的建設也是一樣。5G網絡建設初期,成本非常高。根據在華為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透露,在部署成本方面,單個5G基站在試商用期間的價格在50萬元左右。另外,5G基站的單站網絡部署還包括傳輸網、核心網,傳輸網摺合到單個基站上的成本要10萬元左右,5G核心網在部署初期的單城市造價約為1000萬-3000萬元。

即便未來5G基站價格會下滑一半左右,國內這麼多城市,要建設完整的5G網絡需要數百萬5G宏站及上千萬的小基站,算下來投資成本也要上萬億元。這樣的成本對於運營商來說壓力巨大,只能分時段分批次的投入,用時間跨度來間接的降低成本。


所以,我認為5G商用全面覆蓋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寬泛一點是5-10年這樣跨度。通過我以上的這些分析,希望能幫樓主解答疑惑。


好逑君Q


參照4G,5-10年


信號Signal


在4月8日《5G消息白皮書》發佈活動上,華為方面表示,支持移動5G消息業務,3月已入場試點大區啟動聯調測試,4月10日計劃打通First Call,6月支持5G消息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