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浅谈城市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城市在战争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城遗址,是距今4300多年的粮台古城遗址,所以说,我们的祖先修筑城墙,已经有了4300多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用板筑的土墙,发展到高大的砖墙,在这封闭的城墙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政治经济中心,而这些政治经济中心,也就是这一片土地上最重要的指挥中枢,起着协调各方的作用。

在战争中,攻破、夺取这一个个政治经济中心,消灭敌方的指挥机关与军政首领,瓦解敌方的抵抗,历来是亘古不变的军事准则。特别是一些国家的国都与省会,由于它们本身就是国家政权和敌方政权的象征。所以,攻下了这些城市,就等于摧毁了地方的政权或者宣告一个国家的覆灭;而坚守住某个重要的城市,则表示着某一部分政治权力的存在,这方面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进攻和防守城市在军事斗争上还有着特殊的意义。

历史探秘:浅谈城市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雁门关

首先,从战略眼光上来看,城市往往都是有关全局或者一个地区的战略要地,要么控制着交通要冲,要么控制一大片地区的经济命脉,成为了人们常说的“兵家必争之地”,对整个战局起着支撑点的作用。所以,对于一座城市的攻守来说,不仅具有一次战役的意义,还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辽西走廊的山海关为例,我们从它的地理位置中可以发现,它背负燕山,面临渤海,再加上周围欢喜岭等地的防御工事,使其能够控制从东北进入华北的狭长通道,是东北与华北之间的兵家必争之地;再如位于陕西与河南交界处的潼关,它左临黄河,右靠华山,即是出入关中平原的通道,又是长安东面的屏障。除此之外,还控制着陕西和山西之间极为重要的黄河渡口风陵渡,数千年来,一直是西北与中原之间兵家必争之地。

再比如陕西的关中,城市虽然不大,但它的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位于川、陕、鄂的交通要冲,在战争时期,如果要想从北面进入四川,不取得北面是不可能的,而想要守住四川的北大门,则必须要保住汉中,

“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历史探秘:浅谈城市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对于汉中的重要性,宋代将领张浚也说道:

“汉中实形势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谣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

所以,关于对汉中的争夺,无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还是三国时期的魏蜀两国亦或是南宋时期的金元两国,都在这里展开了长期而又激烈的争夺。

所以说,在战争中,这些城市在哪一方手中或者被哪一方先攻占,哪一方就在这一地区取得了控制权。这就是城市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它的战略地位是十分明显的。

历史探秘:浅谈城市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其二,在战争中,城市的除了被进攻之外,最突出的当属防守功能。对于一些指挥高明、防守能力出众的将领来说,在城市的防守中,他们能够以城市为依托或者发挥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函谷关),在敌人兴兵来犯时,也可以大量歼敌或者牵制大量的敌军。

以昆阳之战为例,公元23年,著名的“昆阳之战”爆发。以王莽为首的42万军队和刘秀所率领的由赤眉、绿林农民起义军组成的八九千人展开了对峙,由于王莽军人数众多,所以只有八九千人的农民起义军不得不集中在昆阳城内,暂避锋芒,坚守不出。随后,王莽军以10万之众将昆阳“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在此过程中,王莽指挥军队用挖地道、冲车等多种办法攻城,均无功而返,被城内守军依次击退。由于在昆阳城下牵制了大量的敌军,这也为刘秀冲出包围,出去搬救兵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另一方面,由于昆阳城久攻不下,王莽军士气大减,大多数士兵已经厌倦了这样没有效果的攻城方式。

历史探秘:浅谈城市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所以,当刘秀组织的“三千敢死队”从外部进攻时,城内农民军在听到消息后,立即杀出,里应外合,“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王莽军大败,这就是著名的昆阳大战。

纵观整个战场局势,我们可以发现,一万多农民能够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战斗,并且击败敌军十万余人,这一仗之所以取胜,关键在于昆阳的坚守挫伤了敌军的士气,十万多人攻打一个一万人不到守卫的城池,用尽了各种办法,却始终没攻下来,这对王莽军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所以,这场战争,对于农民起义军来说,由于坚守住了城池,变被动为主动,再从外线组织兵力,里外夹攻,最终反败为胜,创造了我国战争史的奇迹。

历史探秘:浅谈城市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昆阳之战示意图


其三,城市在战争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战争的后勤基地。在战争中,粮食、钱财、武器基本是都是聚藏在城市之中,对于一些战略位置比较重要的城市,则必然储存着大量的粮食、衣物等后勤用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旦城市被围攻,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一边坚守,一边等待救援,不至于被围困之死。

关于城市的后勤作用,正如《尉缭子·守权》中所说:

“豪杰雄俊,坚甲利兵,劲弩强矢,尽在郭中,乃收窖廪毁折而入保。”

意思就是:战争一旦开始,各种人才、兵器都在城中,郊野的粮食储备也都被聚集在城中。

所以,从物资供应这一方面来说,城市就是各种军事行动的主要支撑点。守住了城市,不仅保住了自己军队的物资供应来源,而且也大大削弱了地区在这一地区的物资来源,尤其是在一些进行了坚壁清野的地区,如果长时间拖下去,对于围困的一方肯定不利。而攻克了城市之后,也就等于是摧毁了敌方的物资来源,并将地方的各种物资变为自己的供应来源,以保证自己军队的补给。可以说,在古代战争中,对每个较大城市的攻与守都含有上述的目的在内。

正因为城市的攻守在古代战争中有以上所说的这些重要作用,战争双方将城市的攻守往往成为古代战争的焦点,一系列城市的攻守战也就成了古代战争的主线。

历史探秘:浅谈城市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除此之外,笔者在这还要说的一点是,我国古代战争中,关于城市的大规模攻守作战,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

因为战国之前,一般是不主张攻城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春秋时期的兵器、工具等比较落后以及经济力量的不足,不足支撑作战双方展开大规模的攻坚战,所以这一时期并不主张攻城;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春秋以前和春秋时期的城市本来就不多,而且不大,两国或两族之间的战争一般野战,所以也不重视攻城,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春秋初期。

从战国初期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开始相继出现。

如《战国策·赵策》中说道:

“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

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战国以后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所以,我国古代战争中重视城市的防守,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

参考资料:《战国策》《中国古代军事》等相关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