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重啟QE?一文讀懂QE內涵

聽說了嗎?最近美聯儲又降息了!

這都什麼時候的新聞了,10月31日降的,我不僅知道他降息了,還知道這是美聯儲年內第三次降息。

喔喔,不錯麼,有點水平,那你知道美聯儲除了降息外,還準備在10月開始每月購買600億國庫券,這被市場解讀為美聯儲的新一輪“QE”

國庫券就是國債唄,至於這個QE麼,有一點點不明白,解釋下唄!

(弱弱問一句,跟QQ是一家的嗎?)

美聯儲重啟QE?一文讀懂QE內涵

不知道了吧,那就搬個小板凳聽好了!

QE是簡稱,全稱為“Quantitative Easing”,這個名詞最早由德國經濟學家Richard Werner在1995年左右提出,翻譯成中文就是“量化寬鬆”。

恩,量化寬鬆,這個詞聽著有點耳熟,記得某年某月某日聽到過一個類似的詞叫什麼”寬鬆的貨幣政策“,是不是跟貨幣有關?

美聯儲重啟QE?一文讀懂QE內涵

binggo,答對了,的確是跟貨幣有關,簡單而言就是央行向市場釋放流動性(貨幣),流動性增加後,市場利率就會下降,利率一下降,那企業就願意借錢擴大投資,民眾也願意消費,這樣一波猛如虎操作後就能刺激經濟增長。

那央行的錢哪裡來?

很簡單,自己印的。憑啥就他能印?額,國家賦予他的權力,而且是壟斷性質的。

哇,那他不是巨有錢啊,是啊,你努力一輩子可能賺不了多少錢,他可能一天就可以當世界首富。

美聯儲重啟QE?一文讀懂QE內涵

了不起了不起,那他具體怎麼刺激經濟啊?

以上述美聯儲購買600億國庫券為例,美聯儲先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買入600億國庫券(注:央行不能直接向政府買債),對於美聯儲來說這600億無非就是記個賬而已,對於銀行來說,原先的資產(國庫券)變賣後,手頭有了600億銀行存款,當然銀行不會讓600億白白躺在銀行裡發黴,肯定要讓他增值升值,怎麼辦呢?

美聯儲重啟QE?一文讀懂QE內涵

借出去唄!

企業為何要來借?除了考慮經營需要外,還得考慮下借貸成本,而央行的買債行為就是為了壓低借貸成本,為啥能壓低?因為市場上的錢變多了唄,錢一多不就廉價了嘛!

當企業可以用較低的資金成本借到錢後,就可以增加投資,擴大經營,僱傭更多人,這樣就能可以創造更多就業,薪資也會增長,個人消費自然也會增加,消費的增加又可以讓企業有更多動力去擴大再經營,如此良性循環之下經濟不就增長了嘛!

原來如此,央行作用原來這麼大啊,不過問題來了,上面的都是理想情況,都說人性是複雜的,在現實世界裡,有這麼簡單?

說的沒錯,有沒有用,真的只有實踐來檢驗,下面就來說說大家最熟知的美聯儲QE實驗。

美聯儲的QE計劃

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轟然倒閉,美聯儲當年就迅速將聯邦基金利率在一年內降為0,眼見經濟無多少起色,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果斷開啟QE。

美聯儲重啟QE?一文讀懂QE內涵

QE1(2008-2010)

美聯儲重啟QE?一文讀懂QE內涵

2008年11月25日,美聯儲首次公佈將購買機構債和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採購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額最高增至1.25萬億美元,機構債的採購額最高增至2000億美元。此外,為促進私有信貸市場狀況的改善,聯儲還決定在未來六個月中最高再購買3000億美元的較長期國債證券。

美聯儲在首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執行期間共購買了1.725萬億美元資產。

2010年4月,聯儲的首輪量化寬鬆政策正式結束。

小結:QE1主要是向在破產邊緣的金融機構注入流動性,也就是說主要拯救華爾街的那些金融公司,雖然美國經濟依然在苦苦掙扎,但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結束後,把華爾街金融公司從破產邊緣拯救了出來。

QE2(2010-2011)

美聯儲重啟QE?一文讀懂QE內涵

第一輪QE後,美國的失業率依然停留在9.6%的高位,此時,希臘爆發的主權債務危機,使得歐洲和整個世界都陷入經濟再次低迷的陰影。此時,美聯儲再次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QE2。

美聯儲宣佈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較長期美國國債。

小結:此輪QE美聯儲主要購買國債,其意圖也很明顯,希望向金融機構注入流動性以壓低長期利率,並寄望於第一輪QE後趨於穩定的金融體系能拉動實體經濟復甦。

QE3(2012-2014)

美聯儲重啟QE?一文讀懂QE內涵

美國為了鞏固剛處於復甦中的經濟,美聯儲於2012年推出了第三輪量化寬鬆計劃,2012年9月,美聯儲每個月購買450億國債和400億的MBS。

第三輪QE於2014年10月29號正式結束,截至QE3結束,美聯儲三次QE共購入了超過3萬億美元資產,資產負債表從9000億美元膨脹到4.5萬億美元。

6年時間,美聯儲印了3萬多億美元到市場上,平均每年5000多億,這麼想來好像也不是很多,畢竟美元不僅是美國的還是世界的,關鍵就是現代社會的貨幣已不再是古時候的“真金白銀”,都只是一個個記賬符號而已,或者說是一串串數字,交易不再需要面對面,直接將數字的所有人換下就可以,這時候的貨幣就有了一種神秘能力,經過不斷週轉後就可以生出更多的錢,學術界把這種貨幣稱之為高能貨幣,所以要論錢生錢的能力,頭把交椅非銀行莫屬。

粗略估計下,這3萬多億美元流到市場上後,其最終創造的貨幣達數十萬億美元以上,結果也知道了,成功帶領美國走出金融危機。

所以就2008年那一波金融危機而言,美聯儲的確居功至偉,不過其核心還是用流動性恢復了市場信心,其步驟就是先向金融機構注資以穩住其美國金融體系,再通過機構向市場釋放天量流動性,企業投資和民眾消費逐漸恢復,歷時7年,終於擊敗危機,2015年12月美聯儲啟動危機後的首次加息,此次加息也正式宣告美國經濟重新步入正軌,簡單點說就是又可以過那種買買買的日子了。

看到了吧,QE就是有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不過這是一劑猛藥,都說是藥三分毒,這劑猛藥當然也有副作用,比如會引發貨幣貶值,通貨膨脹,貧富差距擴大等副作用,不過就從美國來說,QE計劃無疑是成功的,當然其中有一個關鍵點就是美元是世界貨幣,所以即便貶值也不會對美國造成大的傷害,日本QE,歐盟QE也是一樣,本身就有良好的基礎。但是若其他國家想學他們搞QE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學的不好不僅會導致本國貨幣貶值,嚴重時還將引發貨幣危機,南美的委內瑞拉就是一例,錢越印越多,錢也越來越不值錢,越不值錢越要印,最終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國家經濟頻臨崩潰。

總結:QE雖好,但如果身體不好不要盲目嘗試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