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11系列戰鬥機還能走多遠?殲-11系列算純國產雙發重戰嗎?

近幾天關於中國空軍的一個新聞比較有意思,那就是中國空軍早期裝備的殲-11B重型戰鬥機的機頭雷達罩從原來的黑色換成了白色。很多人對此可能不太清楚,好奇為什麼雷達罩顏色不一樣都能夠引起討論。

中國殲-11系列戰鬥機還能走多遠?殲-11系列算純國產雙發重戰嗎?

中國空軍對於塗裝的使用是很嚴謹的

一般來說,戰鬥機機頭雷達罩和戰鬥機機載雷達的性能有關,中外很多戰鬥機在使用新款機載雷達時,其機頭雷達罩都會進行更換。在沒有性能變化的情況下單獨給機頭雷達罩換一個塗裝,在中國空軍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確定殲-11B戰鬥機確實是開始進行了升級。

話說回來,中國在雙發重型戰鬥機的研發上面出現了一個很明顯的斷層。從雙發版殲-8戰鬥機到殲-20隱身戰鬥機,中國空軍在第四代重型戰鬥機(舊標第三代)出現了空白。往驕傲點說,中國空軍這是實現了“彎道超車”,往稍微消極點的方向說,中國在第四代重型戰鬥機方面缺少一定的經驗。

中國殲-11系列戰鬥機還能走多遠?殲-11系列算純國產雙發重戰嗎?

殲-8是中國首款自主研製的雙發重戰

無論是美製的F-15系列戰鬥機還是蘇制的蘇-27系列戰鬥機,都是非隱身戰鬥機在氣動外形上的巔峰之作。這兩款雙發重戰直接定下了這個行業的兩大標準:氣動外形和飛控。每一個成功的氣動外形設計和飛控設計,身後有無數的失敗設計做鋪墊。

中國殲-11系列戰鬥機還能走多遠?殲-11系列算純國產雙發重戰嗎?

失敗的實驗數據也很寶貴

氣動外形對於中國來說還算是能夠克服的難題,畢竟中國擁有大直徑的自主知識產權風洞,可以通過不斷試驗,“吹出”相應的數據來。而戰鬥機的飛控就有點難了,蘇-27系列從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直到新千年第一個十年前後,有中國改動過的飛控系統才在新款殲-11系列上使用。

中國殲-11系列戰鬥機還能走多遠?殲-11系列算純國產雙發重戰嗎?

中國從殲-11B開始了對蘇-27系列的改進

因此,嚴格地說,國產殲-11戰鬥機,並不能算是純國產的雙發重型戰鬥機,應該算是在原有設計基礎上的優化版本。目前能夠算得上純國產的雙發重戰,應該只有殲-8系列和殲-20戰鬥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俄羅斯,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裝備數量不會太大,非隱身的四代機仍然有很廣闊的市場。美國的F-15X、中國的殲-16和俄羅斯的蘇-35S就是很明顯的例證。這幾款非隱身四代雙發重戰基本上從機體到航電都是新造的,依據四代機已經有的使用經驗,使用個20年-30年是沒有問題的。

中國殲-11系列戰鬥機還能走多遠?殲-11系列算純國產雙發重戰嗎?

中美俄空軍中的三大主力

中國會再研製一款氣動外形不一樣的非隱身四代重戰嗎?時間上來看明顯不會,而且成本也太高。目前中國空軍中仍有相當部分的殲-8F和殲-11A戰鬥機在服役,這部分戰鬥機很可能會被更新的殲-11改進型或者殲-16所替換。

中國殲-11系列戰鬥機還能走多遠?殲-11系列算純國產雙發重戰嗎?

殲-11系列再戰30年還是可以的

而從殲-16戰鬥機的使用壽命來看,中國的殲-11戰鬥機在未來30年內不可能完全退出現役,讓位給隱身戰鬥機。嚴格地說,是中美俄這幾個航空大國都會這麼做。因此即使是在30年之後,中國空軍中仍然能夠見到殲-11系列的身影。

中國殲-11系列戰鬥機還能走多遠?殲-11系列算純國產雙發重戰嗎?

噴氣機對螺旋槳是整體的代差優勢

很多人喜歡將現在隱身戰鬥機和非隱身戰鬥機的關係比作舊時的噴氣式戰鬥機和螺旋槳戰鬥機,個人來看這種比較有很大的問題。因為現代空戰很難出現單對單的對決式空戰,在整個體系化的幫助下,隱身戰鬥機並未對非隱身戰鬥機展現出絕對的“代差”,各國軍演中隱身戰機被非隱身戰機擊落的案例也說明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