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小敗
高覽是誰?
在史書上,高覽本是袁紹的部將,在官渡之戰時,高覽和張郃一同投降了曹操。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張郃與高覽商議投降曹操】
只可惜,高覽從此默默無聞,史書上再也沒了記載,倒是張郃在曹操麾下成長為戰功卓著的一代名將。
——在《三國志》中,張郃有傳,高覽是沒有的。
曹操麾下名將知多少?
其實,在曹操南征北戰的幾十年中,其麾下戰將如雲,赫赫有名者不乏其人,但是能夠在《三國志》留一筆卻沒有立傳的大有人在,能立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
例如在建安十六年(211),平難將軍殷署就曾駐紮在長安一帶,協助關中護軍趙儼平定關中各地叛亂,頗有戰功,似乎在此時看,他算是有點地位和名氣的,可是呢?到了曹操增兵救援襄陽時(219),殷署成了接受平寇將軍徐晃調度了。
【電視劇《三國演義》徐晃形象】
在張遼等人的“五子良將”傳中,陳壽還提到了將軍朱靈,此人也本是袁紹軍中大將,早些年他為了幫助袁紹,選擇犧牲了自己的家人,但他還是在跟隨曹操時選擇留在曹操麾下,幾十年後,到了曹丕繼位時,曹丕還提拔朱靈為後將軍。
朱靈在曹魏官修史書《魏書》中應該是有立傳的,可是陳壽卻沒有給他單獨立傳,只是在《徐晃傳》後提了幾句,僅此而已。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在稱魏公時,在《勸進表》中列名的將軍有:平虜將軍劉勳、建武將軍劉若、揚武將軍王忠、奮威將軍劉展、建忠將軍鮮于輔等人。——這些人也沒有立傳。
到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稱帝時,在《勸進表》中,劉若、王忠、劉展,鮮于輔仍然在列,甚至名列順序還先於張遼、張郃、徐晃、朱靈等人。
由此可見:與張郃同時投奔曹操的高覽,要麼早死,要麼就是沒有軍功,在曹操麾下難以拔尖。
高覽是怎麼出名的?
高覽的名字能被大家所熟知,還是多虧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吹噓了一句:其餘高覽、張郃、淳于瓊等,俱世之名將。
雖然羅貫中又設計出“高覽在汝南,被趙雲挑落馬下”的劇情,但他畢竟能死在趙雲手裡,於是喜歡武評的讀者開始腦補出高覽的武藝有多麼高超,以此來拔高趙雲是高手中的高手。
現代又有評書藝人張國良(1929-2013,江蘇蘇州人),他在自家傳承的《評話三國》中,發明出“河北四庭柱”這個名號,在評書中,這四人便是:顏良、文丑、高覽、張郃。
於是,又有很多聽眾及讀者認為:高覽能和其他三人並列,自然也是高手了!
可是實際在《三國志》中,顏良、文丑確實是袁紹麾下猛將,這一點是沒問題的,張郃也是一代名將,但高覽如何能和他們齊名?只能說是在羅貫中和張國良先後傳承下,塑造出高覽是名將的“藝術形象”來。
所以說,在歷史上,高覽真的很不出名。
甚至,高覽的名字都有兩說。在《文選》記載荀彧作的《檄吳將校部曲文書》文中寫到:張郃、高奐舉事立功。
清代史家注意到這個“高奐”,猜測應該就是高覽,到底“奐”和“覽”哪個字才是對的,無法定論,只能說“從眾從俗”來看,大家習慣叫他“高覽”吧。
潯陽鹹魚
《三國志》為何不為高覽立傳呢?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學,就有志於史學事業,對於《尚書》《春秋》《史記》《漢書》等史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任觀閣令史。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西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那麼陳壽為什麼不為高覽立傳呢?因為陳壽寫書的時代靠近三國,又是史書可信度很高,不給高覽立傳,而給張郃立傳,個人理解為降曹前雖同被譽為“河北四庭柱”,但降曹後高覽的功績沒有張郃大,所以沒立傳。另外,高覽被譽為“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之一,只是出現在一些民間藝術中,並不是史書的評價。《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是有很大區別的,因為《三國演義》通俗易懂,流傳甚廣,大家也就把《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印入腦海,總是不自覺的拿《三國演義》中的內容去和《三國志》去比較,如果是學術性的東西要以《三國志》為準,如果是娛樂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那麼其它史書又是怎麼記載高覽的呢?臣裴松之案語:《武帝紀》以及《袁紹傳》都雲袁紹使張郃、高覽攻太祖營,郃等聞淳于瓊破,遂來降,紹眾於是大潰。是則緣郃等降而後紹軍壞也。至如此傳,為紹軍先潰,懼郭圖之譖,然後歸太祖,為參錯不同矣。
官渡之戰,曹操率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請,僅以輕騎救援,而命高覽、張郃率重兵攻曹營,營堅不能下,糧谷被燔,郭圖慚其計失,復譖於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於曹操 。
囧歷史囧說
高覽,沒有史書立傳的資格。正史中高覽出現的情節很少。
官渡之戰
曹操襲擊袁紹的部將淳于瓊率領的一萬多人運糧部隊。
曹操以曹洪守衛大營,自己親率五千精兵準備夜襲淳于瓊。傻乎乎的袁紹自信的以為曹軍主力都去襲擊淳于瓊了,只派少量騎兵增援。說什麼“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
命令大將張郃、高覽全力猛攻鎮守大營的曹洪。張郃力勸袁紹救援淳于瓊,曹軍大營穩固 ,肯定攻不下來,袁紹的草包軍師郭圖堅決要攻大營,結果,如張郃所料,淳于瓊兵敗被殺,袁紹軍糧草被毀,大勢已去,郭圖甚至想把責任推給張郃,張郃、高覽只好向曹操投降。
郃忿懼,遂與高覽焚攻具,詣操營降。
袁紹全軍崩潰,袁紹和兒子袁譚單騎渡河逃走,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單從正史來講,高覽只在官渡之戰情節中出現過,史料非常稀少,並且不是重要人物史家不可能立傳。同時期投降曹操的張郃卻得以立傳,成為曹魏大將,或許攻打曹營時高覽只是作為打醬油的副將輔佐張郃。
又可能高覽投靠曹操後很快就去世了,史家沒有做記錄。
曹操得到張郃非常欣喜,將其比做“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而高覽呢,史書中毫無記載。 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號稱河北四庭柱,也只不過是小說概念。
醇香威士忌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學,就有志於史學事業,對於《尚書》《春秋》《史記》《漢書》等史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任觀閣令史。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西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陳壽寫書的時代靠近三國,又是史書可信度很高,不給高覽立傳,而給張郃立傳,肯定有他的原因的,個人理解為降曹前雖同被譽為“河北四庭柱”,但降曹後高覽的功績沒有張郃大,所以沒立傳。
另外,高覽被譽為“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之一,只是出現在一些民間藝術中,並不是史書的評價。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是有很大區別的,因為《三國演義》通俗易懂,流傳甚廣,大家也就把《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印入腦海,總是不自覺的拿《三國演義》中的內容去和《三國志》去比較,如果是學術性的東西要以《三國志》為準,如果是娛樂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Live空白
不能,至少原版的不行如果按照演義的劇情來看,高覽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在打龔都和劉闢那關也理應被趙雲殺掉不過曹操與其對話可以直接殺掉,節省時間,其實高覽加入也是廢物,夏侯淵比他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