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召開經濟形勢評估分析專家座談會

11月11日,上海市政協經濟委員會接連召開了兩場“2019年下半年經濟形勢運行狀況評估與2020年經濟形勢分析”專家座談會,來自研究機構和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專家圍繞當下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分析成因,尋找方向,探討對策。市政協副主席王志雄、金興明出席。

專家們認為,當下全球經濟復甦緩慢,下行壓力巨大。雖然構成經濟增長阻力的因素很多,但克服阻力的關鍵還是要練好內功。上海經濟保持穩中有進。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第三產業比重提高;投資增速保持平穩,工業投資持續較快增長;消費增速平穩,網上零售增長較快;財政收入保持增長,金融市場運行平穩;居民收入增勢良好,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有專家提出,一些宏觀經濟指標值得注意。比如,CPI有所上升、PPI出現下降,這種反向變化值得注意。

對外貿易方面,上海進出口均小幅下降,其中進口下降明顯快於出口下降,加工貿易下降比一般貿易快得多。專家們認為,其中有國內產業發展、部分中間製成品實現進口替代的因素,也有跨國公司改變供應鏈佈局的原因。有專家指出,民營企業需要加大海外佈局力度,建議政府深入研判、精準施策。

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專家建議上海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不僅要對外開放,也要對內開放。另外,上海很多年前就開始培育“支柱產業”,不同時期曾有過“十大產業”、“六大產業”等規劃。目前來看,最成功的是汽車行業,真正成了“支柱”。有專家希望,深入總結經驗教訓,確保當下規劃的“支柱”產業在若干年後能真正成為“支柱”。也有專家提出,以往上海對產業鏈“尖端”往往不遺餘力扶持,卻容易忽視夯實產業“底座”,這可能是上海新動能企業“盆景”多而“風景”少的原因之一。

有專家提出,要提高政策的精準度。例如“減稅降費”,雖然都是降低企業負擔,但在經濟趨緩之時,企業對“降費”的獲得感要遠大於“減稅”,可以巧妙利用這種特點。此外,外商直接投資正在由“成本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招商引資過程中有必要順應這一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