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via:南方都市報、深圳微時光

速讀

  2014年在深的潮汕人就達300萬之巨,佔當時深圳人口的八分之一,深圳因此又被稱為潮汕人的第二故鄉。在深圳,對潮汕人來說,去福田村就像是回老家一樣。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如今說起福田村,不少人會以為這只是深圳若干個城中村中的一個,遍佈握手樓、租住著大批的來深建設者,內藏各色美食。但實際上,福田村的歷史要追溯到800多年前。

據瞭解,在南宋光崇、紹熙年間(公元1190年),始祖黃金堂的第四子黃酉孫遷到松子嶺南沿定居,帶領兒孫開荒造田,因福田土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收穫豐富,百姓得福于田,名為福田村

  深圳的福田村與潮汕人的緣分,要從改革開放之後說起。

  華強北崛起,一米櫃檯的百萬富翁神話,讓很多潮汕人在華強北挖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而福田村與華強電子世界的距離,只有1公里多點,步行過去連20分鐘都用不上。

  離得近,加上城中村的租金相對便宜,那些在華強北做生意的潮汕人,便把福田村作為租房的首選,福田村的潮汕人口逐漸龐大,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潮汕人來此經商、辦廠。

  對潮汕人來說,去福田村就像是回老家一樣。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這裡80%的居民都來自潮汕地區,各種潮汕風味的美食檔口開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就連大家平時交流所用的語言,也都是以潮汕話為主。

  路邊直達潮汕的大巴,也會時不時會在馬路邊停靠著。

在這裡,會說潮汕話就夠了

不比周邊高樓大廈的神色匆匆,城中村的生活,總歸是要慢一些的。

在深圳打拼的父母,為了多賺一些錢,基本都沒空帶孩子,所以他們會把家裡的老人接過來這邊一起住。

白天,年輕人出去工作了,那些老爺爺老奶奶就帶著孫子四處溜達,享受天倫之樂。無聊的時候,也會喊上街坊鄰居到樓下一起打打牌,閒聊一會,在他鄉找尋一些人情味兒。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到了夜晚,村裡會出奇地安靜,基本沒有大聲喧譁的人,也沒有廣場舞等噪音較大的活動。

這可能與潮汕人的生活習慣有關。

能坐在路邊小店裡,心滿意足地吃上一份地道的牛肉粿條,或者一碗熱乎乎的番薯粥,就是對忙碌一天的自己最好的獎勵。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有意思的是,我在巷子口見到一位阿伯,他正悠閒地一邊喝茶,一邊吃著碗裡的海鮮,桌上擺放整齊的茶具證明了他是個地地道道的潮汕人。

看他的樣子,來深圳應該很有些年頭了。

可較為尷尬的是,阿伯只會講潮汕話,普通話大部分都聽不懂,我們的交流只能通過一些簡單的手勢來比劃。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阿伯指了指身邊的兩棟樓,微微一笑,示意這兩棟樓都是他的,有什麼事情去找這兩棟樓裡的人就好。

在福田村,像阿伯這樣只會講潮汕話的人還有很多。

隨著村裡的潮汕人基數越來越大,人們普遍都用自己的家鄉話來交流,潮汕話也成了大家交流的主要語言。不會說普通話沒關係,會講潮汕話,就完全能夠在這裡立足。

在外地的潮汕人非常團結,會講潮汕話的,都是膠己人。

潮汕村裡藏著不打烊的潮汕美食

和深圳大多城中村一樣,福田村裡也藏著大量美食。由於其歷史人口遷徙的原因,福田村的美食主要以潮汕風味為主,因此福田村又有潮汕村的美譽。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在福田村內,僅潮汕風味的食肆就有上百家,這其中不僅有紮根福田村數十年,從一家檔口做起,發展成為當地招牌的大型餐飲店;更有隱藏於巷道中的獨家美味,店內為數不多的菜式卻是立身之本。

說起福田村內的潮汕菜,亞六潮汕美食可謂是頭牌。在村內駐紮23年,你能想到的潮汕美食,這裡都有。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亞六是街坊對老闆陳奕強的稱呼,因為叫著順口索性把名字用作店名。

在開店前,陳奕強沒有穩定的工作。從親戚那兒學來了廚藝後,在1997年租下了福田村第一家店鋪,28平米的空間裡提供潮州打冷、滷水等菜品。

  走進門店,一大碟一大碟現成的菜品直接擺在檯面,潮汕打冷、滷水拼盤、普寧炸豆腐、煎粿、生醃……菜品紛繁,未到飯點,就已經有不少食客前來。

  陳奕強說,店裡做的是回頭客生意,80%都是老主顧,口碑傳播才造就了亞六如今的好生意。

在逐漸積累了一定資金後,陳奕強將隔壁的店鋪一間間盤下來。如今的亞六已經變成了一個24小時營業的深圳老牌潮汕美食店。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如今的陳奕強已經不再需要守在現場,新來的服務員甚至不知道老闆是誰。從曾經的“流浪漢”到如今聞名“潮汕村”的大老闆,陳奕強的發家史代表了福田村成長起來的一代潮汕美食店鋪。

而這個“潮汕村”也一直吸引著

新一代潮汕人投奔於此

林娜珊2011年來到深圳的福田村,依靠著一輛手推車,賣起了蠔仔烙。她指著一棟握手樓的拐角處告訴我們,彼時她和丈夫帶著孩子就在那裡做買賣,“菜品很簡單,只有蠔仔烙和蠔烙炒飯,但因為周邊住的都是潮汕人,生意也很不錯。”

浪險!深圳有個“潮汕村”,村裡80%的居民都是潮汕人

林娜珊表示,當初選擇落地福田村就是因為這裡80%都是潮汕人,即便是擺攤也有一種親切感,“大部分時候打交道都不需要說普通話的,如果不是福田村,我的出品也不一定有那麼多人認可。”

從路邊攤變成固定店鋪,從帶一個娃變成帶三個娃,從掌勺主廚變成管賬老闆娘,福田村對於林娜珊的改變不言而喻。

走在福田村裡,仔細尋找還能發現其他不同種類的潮汕美食——腸粉、豆漿、油條、粿條……只要有心,在這裡都能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