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回客”到“回頭客”

“去年你們也來參展了麼?”“去年也來了,不過最開始只是想試試水,展臺比較小,展出的工藝品也比較少,但沒想到市場反響那麼好!今年特意申請了更大的展區,帶來了更多的產品!”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品質生活展區,一個捷克水晶玻璃製品的展臺被觀眾圍得水洩不通,工作人員忙不迭地向人們介紹這些水晶玻璃工藝品。從首屆的“頭回客”,到第二屆的“回頭客”,從初嘗紅利,到鉚足了勁“搶佔”更大展位、亮出更多好產品,這樣的變化,也從一個側面彰顯著進博會強大的“磁場效應”。

哪裡有市場,企業就會到哪裡去,這是經濟全球化時代再樸素不過的道理。在服務貿易展區,雖然實物展品相對較少,但觀眾卻絲毫不少,參展商也是熱情十足。一家旅遊公司展臺的負責人說道,除了宣介自身、對接中國的採購商,參展本身也是一個市場調研,通過分析採購商和觀眾的人數、關注點,一方面能進一步瞭解中國旅遊市場到底有多大,另一方面也能改進服務,更加精準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中國市場,世界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爭當“回頭客”,正是因為從進博會這個平臺,看到了中國廣闊而富有活力的市場。

更重要的是,中國市場不僅有量的擴大,更有質的提升。進博會在滿足中國老百姓消費升級需求的同時,也為世界各國創造著巨大商機。以新西蘭乳品企業紐仕蘭為例,在首屆進博會之前,紐仕蘭每週在中國的銷量為3000瓶,進博會後,每週的銷量最少3萬瓶,最高則達到8萬瓶,是原先的26倍。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低溫鮮奶的大量需求,也讓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業務駛入“快車道”。可以說,進博會不僅是一個產品展示平臺,更是參與中國消費市場升級的重要通道。也正因此,在第二屆進博會尚未召開之時,第三屆進博會的簽約企業就已經超過百家。一位參展商甚至感慨,“不來中國,哪有機遇?”

如果說,中國巨大的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讓“頭回客”看到了機遇,那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各項舉措,則堅定了他們當“回頭客”的信心。今年9月,一輛2019新款依維柯汽車抵達上海,成為第二屆進博會的首件通關展品,通過ATA單證冊方式報關,這輛車的通關手續僅用了短短几分鐘。放在更大的視野來看,從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到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全面實施,從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到即將實行的外商投資法,中國擴大開放說到做到、一諾千金,一些重要政策制度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中國的行動,既彰顯著我們“開放不止步”的堅定決心,也為各國企業分享中國的發展紅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迎五洲客,計天下利。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中國市場這麼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相信,有規模巨大、潛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的廣闊市場作為支撐,有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的各項舉措作為保障,進博會將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中國對外開放之路將越走越穩、越走越寬,世界經濟發展也將分享更多的中國紅利。

(陳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