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大明建文二年(1400年)五月,朱棣略顯疲憊地坐在馬上。幾日前,山東德州已經攻克,朱棣的靖難軍兵分兩路,直取濟南。大軍過臨邑時,朱棣選擇在沙河一帶演練攻城。望著遠處飛揚的塵土,朱棣不由得開始出神。忽然胯下坐騎明顯一驚,朱棣猛地回過頭,只見兩名男子立在馬前。其中一人扣住了馬韁,雙目炙熱地望向自己。

左右的呵斥聲傳來,侍衛們羞憤異常,刀劍出鞘之聲此起彼伏。朱棣攔下了侍衛們,因為他從那個持馬韁男子的眼神中已經讀出了對方來意。僅僅只是一瞥,朱棣已經感受到了狂熱,崇拜,野心,自信等多種情緒。恍惚間,朱棣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當年為父皇四處征戰豪情,想到了自己聽聞侄子繼位的不甘,還想到了自己現在捨命一搏的無畏和從容。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戰爭場景

持馬韁的男子,就是紀綱。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紀綱成為了朱棣的親兵,正式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而紀綱這個名字,在永樂年間,也永遠地同陰謀與血腥掛上了鉤。

忠心為主——小人物的出頭總是伴隨著純粹的堅守

紀綱,出生年月無考,山東臨邑人氏。朱棣興靖難之師,起兵反叛。大軍過臨邑境內時,紀綱冒死上前扣住朱棣坐騎,請願效命,遂為朱棣帳下親兵。

建文四年,朱棣進入南京,如願稱帝。紀綱水漲船高,升為錦衣衛指揮使,負責朱棣的護衛兼掌管詔獄。

憑心而論,紀綱向朱棣“自薦”的方式,是非常冒險的。亦如文章開頭所描述,這種直接去扣朱棣坐騎的做法,其實和找死沒有區別。當時正處在戰時,如果朱棣的護衛反應再快一點,或者朱棣的心情再糟糕一點,紀綱很可能就落得一個立斃當場的結果。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明成祖朱棣 像

而在兩年後,朱棣登基稱帝,紀綱馬上就被提為錦衣衛指揮使來看,似乎紀綱的仕途過於平順了。史書裡給紀綱的評價是:

綱善騎射,便辟詭黠,善鉤人意向。——《明史·紀綱傳》

意思是紀綱之所以能夠讓朱棣另眼相看,是因為紀綱騎射能力出眾,弓馬嫻熟,而朱棣又好武風。重要的是,紀綱非常懂得揣測人心。

但朝史暮想對這個說法很不以為然。朱棣征伐一生,帳下悍勇之徒無數。而要說揣摩人心,朱棣的首席軍師道衍和尚又怎麼可能落在紀綱下風?僅僅用這兩點來說明紀綱的特殊性,顯然是稍顯牽強的。

我們又看到,紀綱一開始是做了朱棣的親兵,後來做了錦衣衛指揮使,仍然掌握著朱棣的親軍。試問,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皇,把自己人身安全的職責會交到一個怎麼樣的人手裡?按照這個邏輯,答案就簡單很多了。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錦衣衛 劇照

紀綱之所以能夠成為朱棣的親兵,被朱棣倚重,以致在朱棣稱帝后被委以錦衣衛指揮使的重任,應該出於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紀綱非常忠誠。忠誠,只有絕對的忠誠,敢於為君主去死的忠誠,才有資格獲得君主絕對的信任。這是一種純粹的忠誠

第二,紀綱背景簡單。紀綱原本只是一個被學校開除的生員,在最落魄的時候投奔了朱棣。相對而言,這樣的人,背景簡單,易於掌控,且知恩圖報。

第三,紀綱悍勇狠辣。能夠冒死去拉朱棣馬韁的人,膽氣自然不俗。而身為錦衣衛指揮使,自然是要為朱棣去做髒活的,紀綱的性情就非常適合幹這個。再加上其“善鉤人意向”,錦衣衛指揮使這個職位簡直就是為紀綱量身定做的。

對,“量身定做”!朱元璋創建了錦衣衛,後來又把它裁撤了。到朱棣稱帝,重新組建了錦衣衛,極大地提升了錦衣衛的職權,並把其變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特務組織。

朱棣的動機非常簡單,造反做的皇帝,朝堂上一大群建文舊臣。這批朝臣表面看起來老實,骨子裡卻是一肚子的男盜女娼,蠅營狗苟。錦衣衛作為當年朱元璋打壓文官集團的重要工具,朱棣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明代官員

我們可以想象,當朱棣坐在大殿之上,望著跪在地上的朝臣,看著身邊穿著飛魚服,佩著繡春刀的錦衣衛們,心裡一定是非常踏實。不知不覺中,朱棣也走上了朱元璋駕馭群臣的老路,而紀綱,則成為了永樂初年,朱棣手裡那把最鋒利的刀。

皇權利刃——過了河的卒子只能身不由己地不停向前

紀綱在《明史》裡,是被排在了佞臣傳裡的。而後世對於紀綱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貪贓枉法,殘害忠良,驕奢淫慾上。

以上看法,對,但也不全對。

朝史暮想舉幾個例子,試著從不同的視角來重新解讀下紀綱吧。

解縉,明初大才子,歷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後來因為惹怒了朱棣,被下了詔獄。在一次審核囚犯名單的時候,朱棣隨口問了紀綱一句:“縉猶在耶?”紀綱便殺害瞭解縉。殺人手法也非常奇特,用酒把解縉灌醉,扔在雪地裡凍死。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解縉 劇照

很多人說,朱棣的“縉猶在耶?”其實並不是暗示紀綱殺害解縉。紀綱因為收了漢王朱高煦的好處,而朱高煦痛恨解縉在奪嫡中站在朱高熾一邊,欲除解縉而後快。紀綱遂假意曲解朱棣的意思,趁勢殺害解縉。

解縉的死,的確是紀綱直接動的手,但卻不能讓紀綱一個人背這個鍋。

第一,解縉與太子朱高熾走得過近,朱棣已生反感。

永樂八年,縉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縉謁皇太子而還。——《明史·解縉傳》

入京朝見,皇帝不在,直接去見了太子。見完太子之後,直接返程。別說朱棣不爽,你要是皇帝,手下的大臣這麼玩,你也不爽。和太子走這麼近幹嘛?你現在還是朱棣的臣子,朱棣還沒死呢!

第二,紀綱是傾向於漢王朱高煦。原因也簡單,一來,朱棣靖難起兵,朱高煦是一直跟著打仗的,而太子朱高熾則是留守。一起扛過槍的戰友之情,紀綱自然更傾向於朱高煦;二來,太子朱高熾那套仁義之論,紀綱並不感冒。他本身就是殺伐決斷之人,又跟著朱棣這麼多年,手上還沾著文官集團的血,要是朱高熾上臺,自然沒有紀綱好果子吃。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朱高煦 劇照

以上兩點,才是紀綱動手殺解縉的真正原因,而絕不是因為朱高煦的行賄這麼簡單。而如果不是感覺到了朱棣心中的那絲殺意,或者一絲的不耐煩,給紀綱一百個膽子,他都不敢動解縉。開玩笑,殺一個天下聞名的大才子,又在文官集團裡這麼有威望,紀綱難道是活膩歪了?

如果說,紀綱殺解縉多少還有點奪嫡的意味在裡面,那麼周新的事情,則更加搬不上臺面了。

周新在史書裡的形象是,為民請命,善於斷案的清官。而紀綱和周新的衝突,是因為錦衣衛一名千戶到浙江辦案,肆意欺壓浙江官員和百姓。周新於是就拿下了這名千戶。千戶逃脫後,告到了紀綱那。紀綱又找到了朱棣,誣告周新,於是周新被入獄,最後含冤而死。

事情看起來很簡單,正直的官員被小人誣告,皇帝被懵逼,官員屈死。最後皇帝識破了小人面目,為官員平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耳熟?中國封建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幾乎每朝每代都有發生。

周新的官職,是浙江按察使。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周新 劇照

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糾官邪,戢奸暴,平獄訟,雪冤抑,以振揚風紀,而澄清其吏治。——《明史·官職四》

所以,周新的浙江按察使,相當於浙江法院,檢察院,公安的最高負責人。而錦衣衛呢?

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勳戚都督領之,恩廕寄祿無常員。——《明史·官職五》

錦衣衛在職能上,和按察使是有重疊的。且錦衣衛的職權又顯然遠遠高於地方的按察使。

這麼一對比,事情是不是就變得有趣了?如果說,雙方的衝突,是以紀綱為代表的錦衣衛和以周新為代表的地方監察體系的一次對抗,周新在排斥,抗拒錦衣衛的插手和監控,而紀綱不得以告到朱棣那。最後朱棣決定支持錦衣衛,殺雞儆猴,縱容紀綱迫害了周新。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明代官員

事實上,朱棣當時根本就沒得選擇。封建皇權最大的敵人就是文官集團。而錦衣衛本身就是維護皇權獨立性,打壓文官集團的重要工具,朱棣必須選擇支持紀綱。也只有堅定不移地支持紀綱,朱棣才能向外傳遞皇權威嚴不容侵犯的信息。

而當紀綱失勢後,朱棣自然要把所有的罪責都扔到紀綱身上,一方面可以加重紀綱的罪名,彰顯自己的賢明,另一方面又可以收攏人心,安撫文官集團,何樂而不為。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看出,解縉和周新的死,其實最後都只是皇權的犧牲品罷了,而紀綱在裡面扮演的角色,充其量只能算是別無選擇的一個打手而已。

兔死狗烹—— 封建王朝小人物逃不過的歷史宿命

《明史》裡對紀綱的諸多惡劣行徑給予了詳細的描述。比如紀綱貪汙稅收,侵佔藩王田產,閹割幼童為侍,為美色與他人爭風吃醋,肆意向富商索要財物等。而最後給他定的罪,卻是謀反。

綱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萬計。——《明史·紀綱傳》

意思是紀綱養了很多的死士,並且悄悄備下了大量的兵器。說實話,朝史暮想讀到這段話的時候,就忍不住要把書往前翻。為什麼?因為似曾相識啊。當初朱元璋給胡惟庸,藍玉定罪的時候,也有這麼一條。動不動就是家裡哪哪藏了兵器,哪哪藏了龍袍。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兵器庫

數以萬計的輜重兵器,藏在自己家裡?有時候不得不佩服史官的腦洞,好像隨便說幾句,別人家裡就是一個謀反的倉庫兼指揮中心,完全不考慮人家家裡藏不藏得下。

所以,關於紀綱謀反的事情,大家聽聽就好了。

那紀綱為什麼會死?是因為端午射柳?

所謂的端午射柳,就是明代的“指鹿為馬”。紀綱在端午節射柳條,故意不中,而讓相關的工作人員謊稱自己射中了。誇張的是,紀綱這麼做,完全是當著諸多朝臣,甚至是朱棣的面做的。

朱棣發現了其中貓膩,很顯然,其他朝臣也發現了。但朱棣卻驚訝於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指責紀綱。於是,因為紀綱的權勢熏天,朱棣開始對紀綱有心結了。

對於這個說法,朝史暮想同樣保留意見。就問一句,朱棣是什麼人?明成祖啊,跟著朱元璋到處打仗,自己後來又親手把侄子趕下皇位,如此一位雄才大略的人主,怎麼可能把控不了自己的朝局?朱棣天天找蒙古人去玩,把太子朱高熾留在北京監國,絲毫不怕後方有變,知道為什麼嗎?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朱棣 劇照

大明最精銳的“三大營”就是朱棣組建的,並且只聽命於朱棣。而朱棣更是規劃創建了北部抵禦蒙古的重兵團防線,即後來“九邊”。和朱棣玩心眼?找死不是。熟悉朱棣的紀綱會做出如此不智的事情?

所以,朝史暮想認為,紀綱最後失勢被打壓,朱棣只有一個動機:保證皇權的順利交替

永樂十四年,紀綱被誅;永樂十四年,太子朱高熾已經38歲了;也在永樂十四年,漢王朱高煦一系列違法行徑被朱棣知曉,朱棣大怒,差點將其廢為庶人。而永樂十五年年初,朱高煦就被朱棣勒令離京就藩了。

所以,永樂十四年,這一年,朱棣已經下定了決心,讓太子朱高熾繼位。

那麼接下來,朱棣自然要為太子以後的接班創造有利條件。而紀綱就必須死了。

其一,紀綱權勢頗大,一旦朱棣離世,太子朱高熾很可能無法壓制

其二,紀綱常年掌管錦衣衛,掌握了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不可留;

其三,紀綱和漢王朱高煦素有交情。朱高煦一旦有敢謀反,在京的紀綱很有可能是同謀。

所以,以上三點,才是朱棣真正要除去紀綱原始動機。而紀綱,顯然已經在劫難逃了。

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錦衣衛 劇照

念紫簫聲斷,巫陽夢覺,人何在,花空委。

永樂十四年七月,朱棣親自授意,批捕紀綱。諷刺的是,紀綱替朱棣做了這麼多髒活,黑活,繞過了《大明律》,避開了三法司,最後紀綱自己的定罪卻結結實實地由都察院按照流程走了一遍。而從定罪,判決到最後的問斬,居然都在同一天完成。

也許從紀綱按下朱棣的坐騎那刻開始,紀綱以後的人生劇本就已經被寫好了。所有的狂熱,野心和慾望,最後終將隨著時間被埋葬。

朝史暮想獨家原創,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