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姓綁縛官員進京面奏,皇帝:“有賞”,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一百姓綁縛官員進京面奏,皇帝:“有賞”,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

他布衣出身,但抱濟世安民之志,有緯武經文之才,歷時十五載而成帝王之業。一統天下後,更是勤於政事,建樹頗多,尤其是制定了大量的制度典章,打下了明朝270餘年的基業。史評:“一切準古酌今,掃除更始,所定製度,遂奠二百數十年之國基;漸廢弛則國祚漸衰,至萬曆之末而紀綱盡壞,國事亦知不可為。”

一百姓綁縛官員進京面奏,皇帝:“有賞”,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朱元璋

由於朱元璋草根出身,深知貪官汙吏及政治混亂之害,所以他在懲治貪官上,實行“以猛治國”,不但對貪官懲罰嚴厲,而且制定了處置貪官的殘酷刑法,設立了專門監督官員的特殊機構。但是在所有的政策中,最有創新精神的是:朱元璋允許百姓越級上訪。

一百姓綁縛官員進京面奏,皇帝:“有賞”,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朱元璋劇照

換句話說,就是鼓勵百姓“民告官。”《大誥·民陳有司賢否》載:“自布政司至於府州縣官吏,若非朝廷號令,私下巧立名色,害民取財,許境內耆宿人等,遍處鄉村市井聯名赴京狀奏,備陳有司不才,明指實跡,以憑議罪,更賢育民。意思很明顯,如果官員害民謀財,可以聯名上訪;如果官員清廉,但受到迫害,百姓同樣可以上訪,為其“正名”、昭雪。 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綁縛官員,一同面聖。““高年有德耆民及年壯豪傑者”,將貪官汙吏直接“綁縛赴京治罪”,若各級官吏敢有阻攔者,全家族誅。” 懲治貪汙之決心,可窺一斑。

一百姓綁縛官員進京面奏,皇帝:“有賞”,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明大誥

在打擊貪汙事件中,有一個故事值得一提。常熟縣的一個農民陳壽六,因為受到地方縣吏顧瑛的欺壓,陳壽六便和家人將縣吏擒拿,攜帶朱元璋頒發的《大誥》進京面聖。朱元璋認為這個案例很典型,就大加賞賜:““賞鈔二十錠,三人衣服各二件,免其雜役三年。”此外,還附了一個“額外獎”:如果陳壽六犯法,不能由地方官員處理,必須由朱元璋親自處理。

朱元璋認為,如此一來,天下貪官可化為賢矣。但是,朱元璋還是高估人性了。此案件發生後,百姓藉機公報私仇,他們將衙門的官吏綁縛起來,藉機勒索。而在有的地方,雖然官吏欺壓百姓的事情常有發生,但是也沒有人上訪

一百姓綁縛官員進京面奏,皇帝:“有賞”,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很是納悶:百姓為何如此?其實,小編分析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民不與官鬥”的思想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再加之縣吏一般與當地豪強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所以沒有什麼依恃的百姓自然不敢上訪。

二、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天子腳下,還有可能。但是如果是發生在比較偏遠的地方,交通、通訊不發達,去一趟京城需要大量的費用及時間,而且在途中會被各級官員層層阻撓,就算是千辛萬苦找到了皇帝,也難免在回鄉之後,不會對其秋後算賬,所以是不能上訪。

朱元璋沒有解決的問題,現在仍然困惑著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