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究竟有何意圖?

李某某先生


據說諸葛亮的這一計也是諸葛亮墓至今沒有找到的原因。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當中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到這個臥龍先生出山相助,他準確分析天下大勢,任職蜀國的時候也施展很多計謀打了很多的大勝仗,幾乎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三國演義的是演義體小說,但是也符合“七分史實,三分虛構”諸葛亮也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才。

但是這個生前最後一計,無論是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當中都沒有記載和描寫,所以這個事情是來自野史筆記當中,根據《三國志》的記載“亮遺命喪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三國演義》中也無此記載,所以這個事情就是來自民間流傳的一個小故事了。

這個故事中諸葛亮的遺言也不像小說和史書的記載,而是給劉禪留下了遺書說自己死後要“棺材南抬,繩斷便喪”也就是讓幾個人抬著他的棺材直直地往前走,要等到這個繩子斷掉之後才能將他埋葬,將他葬在繩子斷了的地方。這容易讓人想到西遊記的橋段,讓雞啄米,狗舔完面玉皇大帝才給鳳仙郡下雨的事情,所以抬棺的繩子讓它自然磨斷,就像上面這個橋段一般,是很難完成的,幾天過去,這個繩子還是老樣子,所以這幾個抬棺人也就作弊,用了點小聰明,提前把繩子給弄斷埋了諸葛亮,回去覆命。

而劉禪等人也對抬棺人產生懷疑,一頓審訊之後,他們也承認了自己弄斷繩子的行為,將諸葛亮直接埋了,而劉禪也一怒之下殺掉了這四個人,諸葛亮的墓地也就永遠隨著四個抬棺人的死去而成為一個為未解之謎。

這個民間小故事可能是為了給諸葛亮墓地沒有找到而編造的一個小傳說,是因為諸葛亮的遺言,農夫的作弊行為以及劉禪急躁的性格特點使得諸葛亮的墓地沒有被劉禪問的情況下就殺掉了農夫,所以再也不能知道他的墓地在哪。

這也可能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早就算出蜀國終有一天會掛掉,一旦蜀國沒了,曹魏一統天下,那他這個前蜀國軍師定會被魏打擊報復,一個人在受眾人擁護愛戴的同時也定會被很多人所恨,乾脆誰也不讓誰知道自己被安葬在哪兒,反正人死後就塵歸塵土歸土了。這也反應出了諸葛亮的簡樸,他為蜀國鞠躬盡瘁,寫出師表以警示劉禪,在史書記載也是這個樣子,所以他可能希望他死後葬禮不要大操大辦,只要將他簡單安葬就好。

但是這個傳說讓諸葛亮的故事更加傳奇,更加神秘,諸葛亮的料事如神也更加讓人們所信服。


木劍溫不勝


諸葛亮最後一計是這樣的:

由於諸葛亮日理萬機,為蜀國的大業鞠躬盡瘁,久而久之積勞成疾病倒在了五丈原。

五丈原是諸葛亮伐魏的前沿陣地。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能掐會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有祈禳續命之能。

眼看自己病入膏肓、油枯燈滅的最後時刻,諸葛亮決定用七天的時間,擺下“七星陣”法,披髮仗劍要向上天再借10年壽命。

六天過去了,在大帳外為師傅守候的姜維不由心中暗喜:“只要過了明天,師傅就可以續命10年,太好了!”



就在姜維高興的時候,意外出現了。

就在當天傍晚,由於司馬懿突然發起攻擊,大將軍魏延火急火燎來向丞相彙報情況。由於魏延腳下生風走得急,姜維一下子沒攔住,魏延一陣風闖進了大帳,身後的風撲滅了七盞油燈。

諸葛亮一下子癱坐在地下,手中的木劍扔出多遠。口中喃喃道:“吾命休矣,天意不可違也!”

姜維進大帳要砍魏延,被諸葛亮伸手製止了,傷心說道:“不關魏延的事,實乃天意也”。

第二天黎明時刻,也就是即將續命成功的第七天早上,一代名相諸葛亮闔然長逝,享年54歲。

後主劉禪得到噩耗後,急忙跨上快馬十萬火急趕到了五丈原。此時諸葛亮已去世五天了。

姜維跪迎劉禪,隨後把丞相臨終前寫給劉禪的一封信交給了他。

劉禪滿含熱淚打開了信,只見信中寫道:“我死後一切從簡,不墳不樹,只要往我口中放七粒米,手中放一枚銅錢即可……”

原來人死後有說講,不能空著肚子上路,這是諸葛亮要求口中放七粒米的原因。

手中的一枚銅錢,是過奈何橋給孟婆“忘憂湯”的茶水錢。

據說人的靈魂經過奈何橋進入陰間時,只要喝了孟婆的“忘憂湯”,世上的煩惱和恩怨一筆勾銷,不記得前生任何事情,輕鬆上路,不過孟婆湯是收費的。



在信的最後,諸葛亮囑咐阿斗:“派四個壯漢,用拳頭粗的繩子抬棺材往北走,繩斷時把棺材葬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我的陵墓。”

劉禪看罷有點疑惑,不知道相父為何要這樣?“還沒見過如此舉行葬禮的。”

阿斗轉而一想,相父深謀遠慮,也許另有原因,聽相父的話沒錯。

阿斗雖然滿腹狐疑,依然還是找了四位壯漢,對他們說:“你四人抬著棺材一直往北走,繩斷埋葬棺材回來領1000大洋的賞錢”。

四人一聽很高興,抬起棺材就上路了。

一天天過去了,到了第七天,棺材抬出了200多里地,四人再看大繩完好如初,根本沒有要斷的跡象。

這四人嘀咕開了:“咱哥幾個恐怕要累死也斷不了,不如咱們用石頭砸斷回去覆命領賞錢去吧。”



四人一合計,沒人跟著咱們,誰知道是自然斷還是砸斷的呢?只要咱四人套好詞,騙阿斗還不容易嗎?

想到此,四人就用石頭砸斷了繩子,把棺材埋了,拿著斷繩回去找劉禪領賞錢去了。

等劉禪看到斷繩後,沒多想就把1000兩銀子給了四人,四人均分,每人得了250兩,然後屁顛屁顛回家了。

四人剛走,姜維來找劉禪商議軍情。

姜維一眼看到斷繩,發現斷口很整齊,劉禪講了事情的經過。姜維一拍大腿,說:“陛下讓這四人騙了,自然斷的繩子沒有這麼齊整的斷口,這分明是用石頭砸斷的。陛下你想想,七天的功夫,拳頭粗的大繩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自然斷掉嗎?”

劉禪恍然大悟,於是傳旨把這四個欺君罔上的傢伙抓回來。

士兵很快把四人抓了回來,劉禪用大刑伺候,四人承認了造假,盛怒之下的劉禪把四人砍了。



劉禪剛要喘口氣歇會,姜維來問啥時候為丞相燒紙祭奠,劉禪猛然想起沒問四人把丞相埋在哪裡。他只顧發怒,正事都忘了,現在死人不會說法,劉禪懊惱的只拍自己的腦袋。

這就是諸葛亮最後一計,他考慮生前得罪了一些人,害怕對手掘墳盜墓使自己在地下不得安生。

他料定這四壯漢不會遵守協定繩斷落葬。諸葛亮看透了人性,知道沒人監督這四人,四人不會傻到一直抬著棺材到繩斷。

同樣諸葛亮也看透了劉禪,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阿斗,這是一個不動腦筋的人,料定他一定會盛怒之下斬殺四人。

只有這四壯漢知道埋在哪裡,四人一死,自己埋葬的地方就成了無人知曉的秘密了。這就是至今依然沒找到諸葛真身陵墓的原因。



目前所有的諸葛亮墓都是衣冠冢,真身葬在哪裡無人知曉。

不過諸葛亮這事做的有點狠,為了保住墓葬的秘密竟然讓四個壯漢為他殉葬,這有損他的的形象,所幸這只是傳說。


秉燭讀春秋


在諸葛亮離世之前,他曾經也為了自己的身後事擔憂過,並囑咐過按照“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的方法來確定墓葬位置,而諸葛亮說出的這句話也體現了他的智慧。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在諸葛亮離世後,讓人負責抬著棺材然後上路,如果繩子斷了,那麼就可以在繩子斷的位置下葬,這樣做的話別人自然就不知道諸葛亮陵墓的位置。


雖然這種說法比較普遍,但是根據史學家所查看的資料可以發現,其實在正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所以這個故事應該是杜撰的,作者可能為了在三國演義小說中突出諸葛亮的智慧才能故意安排了這樣一個橋段,而這件事情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是如果按照作者的創作思路來分析,諸葛亮為什麼要有這樣的主張呢?


首先諸葛亮一生都在為蜀國的江山努力,也是因為對蜀國的擔憂而離世,所以即便是死了,諸葛亮也希望可以當蜀國的保護神,繼續在地下為蜀國謀劃將來。

為此諸葛亮需要給自己找一個清淨的地方下葬,不能將陵墓的位置公佈於眾,否則會引來很多百姓祭拜,也會給盜墓者盜墓的機會,諸葛亮希望死後可以讓陵墓位置更加神秘,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安排。


其次諸葛亮一生都在為戰事出謀劃策,他雖然不用親自上戰場,但是每一次作戰都有他的參與,當時蜀國一直致力於北伐,雖然對於蜀國來說這是一個偉大的計劃,但是對於征戰沙場的將士和他們的親人來說,這就是勞民傷財毫無意義的舉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的蜀國其實並不具備北伐的實力,但是卻對北伐非常熱衷,導致很多百姓的親人都死在戰場上,也加重了百姓的負擔。當時的蜀國百姓因為生活比較困苦,其實難以體會到蜀國目標計劃的偉大,反而感覺統治階層毫無道理可言,而諸葛亮親自參與謀劃作戰,很多百姓就將親人的死記在諸葛亮的頭上。


如果讓所有人都知道諸葛亮陵墓的位置,會遭到很多仇家和百姓們的報復,這樣諸葛亮不僅無法在安息,陵墓中的陪葬品也會被盜走被損壞,諸葛亮應該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層面,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不讓別人輕易知道自己陵墓的位置,只希望可以消無聲息的下葬。


尚武菌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尚武菌,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尚武菌


作為蜀漢第一開國元勳的諸葛亮,在北伐中不幸病逝於五丈原,為此蜀國上下痛哭流淚,此後不久蜀國便走開了下坡路,很多人都很惋惜他。

諸葛亮一生用計破敵無數,不過臨終前,最終設計了一計算計了劉禪,也讓後人無法找到自己的下葬之處。

關於諸葛亮死後入葬的說法有兩種:

  • 史書記載

在諸葛亮認為自己不久於人世的時候,便留下遺命告訴姜維,自己死後就近安葬於定軍山,不用為自己立碑,避免引來盜墓賊。金銀玉器不用放入一件,打造一口簡單的棺材,入殮時用自己平日穿的衣服即可。

劉禪知道後,痛哭不已,不久後下詔書為諸葛亮建立祠堂,不過這只是衣冠冢,下葬之處或許只有姜維知道了。

但他知道相父這樣做的原因就是不想讓人世人知道陵墓的位置,所以在定軍山處的祠堂被不少人認為這就是真實的墓葬。

其實這只是劉禪為了讓蜀漢臣民有一個祭祀諸葛亮的地方,沒有這個祠堂之前,他們的祭祀方式讓劉禪反感,會讓劉禪認為自己這個皇帝還不如諸葛亮,所以自己就大方了一把,讓世人祭祀蜀相諸葛亮的規格降低。

  • 棺材南抬,繩斷便葬

諸葛亮死後留下遺計,命令部隊偷偷後撤,在原本大營的地方故作疑兵,迷惑曹魏大都督司馬懿,自己的棺槨自然也是隨軍後撤。

由於魏延與楊儀的不和,分崩離析,此時蜀漢大軍原地不動,馬岱擔心蜀漢的安危,刀斬了魏延,蜀軍才得以後撤,司馬看穿了諸葛孔明這一計策,立馬派大軍追殺正在撤退的蜀軍。

不過姜維非常的聰明在設伏兵的時候,將諸葛亮生前打造的遺像拿出,嚇退了司馬懿的大軍,故此世人才會說:死諸葛,嚇跑了活仲達。

頂樑柱的倒塌

平安回到蜀漢後,後主劉禪看到了諸葛亮的遺體,痛哭流涕一點也沒有皇帝的樣子,像極了一位兒子在哭泣自己不久於人世的父親,不過我認為更多的原因是:他知道蜀漢的頂樑柱倒了,自己離亡國也不久了,畢竟蜀漢後期人才匱乏,這是眾人皆知。

諸葛亮想要趕緊出兵平定中原地區,為的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很快為後主掃平天下,但在劉備東征失利後,蜀漢的軍事實力在三國中是最弱的,他出兵不過是以卵擊石。

由於自己滿腹智囊才會與曹魏的交戰中,僥倖獲得幾勝,所以平定中原不過是妄想,但有諸葛在可保蜀漢二十年太平。

現在諸葛一死,劉禪不知所措,不過人已死,只能順其自然,打開了諸葛亮給自己的遺書,上面寫道:兵書以全數交給了姜維,陛下可重用他。

繩斷下葬

而至於臣的棺槨讓四名兵士從南門出城,一直走等到繩斷的時候,那時便可就地下葬,萬萬不可鋪張而引來盜墓賊。

劉禪即刻下令人去做這件事情,派了四名親兵做這件事情,路上很多人都來為諸葛送葬,包括一些政敵,四人抬著棺槨走了一天一夜,看到繩子沒有絲毫要斷裂的跡象。

於是他們便商量,現在以上山,不如將丞相的棺槨就地安葬,不然等到繩斷之時,我們必將累死,其他三人同意了這個決定。

四人回到成都的時候,劉禪不相信這麼快繩子就斷了,所以嚴加審問,四人托盤說出,劉禪大怒,將四人斬首。如此一來諸葛亮的墓葬無人所知。這也便是諸葛亮的最後一計,墓葬之地無人知曉。

諸葛亮一生為蜀漢付出了畢生心血,最終死後沒有招搖的下葬,而是草草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或許這也正好證明了他勤政廉潔的一生,對此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留言互動。


大國布衣


公元234年,一代奇才諸葛亮因積勞成疾,在五丈原去世。諸葛亮生前料定自己命不久矣,於是囑咐姜維帳前守護,自己點燈續命但被魏延闖入踏滅主燈,諸葛亮也無法挽回自己的生命。

關於諸葛亮的死,民間一直有個傳說,諸葛亮寫給劉禪的上表中有交代過後事:讓4個士兵抬著棺木一路向南,何時繩短就可以落地下葬。諸葛亮死後劉禪按他的遺願照辦,4個壯漢抬著棺材走了一天一夜,最終來到一處荒山野嶺,可繩子並沒有斷裂的跡象。

於是這4人心想,這得抬到何年何月是個頭哇!於是將諸葛亮的棺材就地掩埋就回去覆命了。這一切當然是瞞不過劉禪的,這麼粗的繩子怎麼可能一夜之間斷掉!

一番逼供後,4人終於說出實情,劉禪聽了大怒,於是將這4人給處死了。如果這個傳聞是真的話,想必應該是諸葛亮設的局。

他知道蜀國必亡,為了避免陵墓被敵軍破壞,所以他要遠離鬧市。將自己葬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只用4人抬棺也是不想引人注目。

“一路向南”其實也是暗示抬棺人,讓他們走得越遠越好。因為諸葛亮也料到他們等不到繩子斷裂,就會隨機選擇埋葬地,但這4人並沒能領悟,最後丟了性命。

諸葛亮真正的葬身之處,至今還有爭議。大家都認為他的墓是在定軍山下,據《三國志》記載,這座墓只是個衣冠冢,陪葬品都沒有。因為後人都對他非常敬仰,所以他的墓從未被盜過。


搞史人


《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去世前留給了劉禪一封遺書,交待了蜀中的一些事務,也交待了自己身後的事。諸葛亮交代自己去世後,將自己埋葬在定軍山,而且只是挖一個可以放下棺木的坑就好了,不要鋪張浪費。


關於諸葛亮身後的事,其他史書中還有不同的記載,有一種說法是,諸葛亮讓人抬著自己的棺木一直朝南走,走到哪裡繩子斷了就把他埋葬在那裡。後來劉禪也確實這樣做了,結果抬棺材的四個人為了省事,偷偷跑回來,騙劉禪說繩子斷了,這四個人也被殺了。

其實這第二種說法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反倒第一種不太可信。諸葛亮是個聰明人, 如果他明確要求劉禪簡單料理自己的後事,會顯得有些做作。

那麼諸葛亮為何會讓人抬著棺木一直朝南,直到繩子斷了,才埋葬自己呢?


第一,諸葛亮其實是想躲著司馬懿和司馬懿的後人,以及其他曹魏集團的人。

諸葛亮病重時,他身邊的人曾經問他,等他去世以後,誰可以接替他的位置,諸葛亮說費褘可以,當問到費褘之後該用誰時,諸葛亮沒有說話。其實諸葛亮心裡清楚,估計費褘之後就沒有蜀漢了。

諸葛亮一生與曹魏對峙,在他北伐時,還有不少曹魏貴族死在了他的手裡,他的老對手司馬懿也對他恨之入骨。如果蜀國亡了,估計曹魏人免不了要對他鞭屍,所以他選擇那樣的方式下葬,其實他也是為了讓後人不知道他的墓地。


第二,諸葛亮喜歡清靜。

諸葛亮是蜀漢丞相,蜀漢事情幾乎就是他說了算,所以在正常人認為,他應該是十分有錢的。即使他清貧下葬,估計後人也會認為他墳墓裡有不少寶藏,從而來打擾他,盜他的墓。諸葛亮為了防止被盜墓,所以這樣做。

諸葛亮是個聰明的人,一生神機妙算,就是死後,也與普通人不同。


斯幽說歷史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到底是什麼,在史料記載中並沒有明確記錄。和演義小說不同,在民間,諸葛亮被奉為神明般的存在。但在史料中,諸葛亮從來都是一個人,並沒有太多令人驚歎的作為。甚至在陳壽編纂的《三國志》中,認為諸葛亮最強的本事是治國理政,用兵並不擅長。因此,在民間中所謂的繩斷即葬,只是傳說,並沒有太多真實性。

在正史中,諸葛亮的確有遺言,他交代了一些身後的事宜,並且交代了自己墳地的選擇。對於清廉一生,又死於軍中的諸葛亮而言,他不喜歡也不需要厚葬,像是電視劇中哭諸葛的情節,是不存在的。諸葛亮的葬禮,並不隆重,甚至很寒酸。

《三國志》中有這樣的記錄,說是諸葛亮的墓葬只能容納一個棺材,什麼陪葬的器物也沒有,墓葬的地點是定軍山。這也體現了諸葛亮的人品。

諸葛亮選擇薄葬,是因為他的人品或者說人格。他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只為了這個國家而奮鬥,因此他不需要厚葬。那麼,諸葛亮又為什麼會選擇定軍山這個地方呢?這個選擇,的確有他的深意。

定軍山位於漢中市南五公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蜀國和魏國在定軍山打過無數次戰鬥,雙方互有勝負,但最終,在劉備黃忠等人的努力下,斬了夏侯淵,徹底擊潰定軍山的曹軍,並且佔據漢中,才有了北伐的跳板。

由此可見,定軍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漢中的門戶,是蜀國必須要爭取的。所謂,得定軍山者,得漢中。如果蜀國丟了漢中,只要定軍山沒失去,佔領漢中,指日可待。

對於諸葛亮本人來說,定軍山寄託著諸葛亮北伐的夢想,也是興復漢室的重要環節。諸葛亮為此付出太多,所以他更希望死後也可以看著蜀國的千軍萬馬,通過定軍山,直搗長安,興復漢室。這種情懷,和春秋時期伍子胥的情懷一樣,只是伍子胥更多的是絕望,而諸葛亮更多的是希望。

諸葛亮的夢想在定軍山,留戀也在定軍山,同時,牽掛也在定軍山。如果說選擇定軍山下葬,還有什麼深遠的意義,那就只能源於諸葛亮的牽掛。

歷史中的諸葛亮,他被稱為事必躬親。他的能力實在太強,操的心太多,所以,什麼都要自己作才放心。如今,諸葛亮在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就是蜀國。當然,還有劉禪。

劉禪是個聰明人,卻不是一個治國的能手,他推薦了很多能人,但沒有太多像自己一樣強勢之人。如果因為讒言,讓蜀國放棄漢中,甚至放棄戰略要地定軍山,又該如何。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計策。

這大概是諸葛亮最後的計策,用自己實施的計策。他明白,自己在蜀國的地位,在蜀國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他知道自己手下的忠誠。如果自己死後葬在定軍山,那麼,定軍山就會被蜀國將士和百姓,當成聖地去保護。如此一來,沒有人敢放棄這個戰略要地,只要自己的墳墓在這裡。

從事實以及情感角度來看,甚至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諸葛亮這個選擇,是深思熟慮的選擇,他已經完全把握住蜀國軍民以及將士的心理。所以,要讓蜀國所有人不敢放棄定軍山這個戰略要地,就必須給蜀國臣民一個無法放棄的理由。而自己,就是最好的理由。

而傳說中的“繩斷即葬”,其實並沒有太多依據,但從歷史記錄上看,諸葛亮對自己墓葬地點的選擇,的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們可以這麼認為,把定軍山當成自己墓葬的地點,是諸葛亮一生中的最後一計。


小小嬴政


諸葛亮是一個傳奇太多的人物,生前就以神秘莫測的計謀聞名天下,甚至到了死之前,都安排了不少妙計,比如這一件事,傳說就是諸葛亮的妙計。<strong>

諸葛亮死後,吩咐四人抬棺,繩斷下葬。

諸葛亮在前線病逝以後,屍體被送回成都。按照諸葛亮的遺囑,劉禪安排了這次的下葬任務。由四個人抬著棺材一路向南走,一直走到繩子斷了的時候,就把諸葛亮給下葬了。

本身這個安排就有些超出常理,堂堂大漢朝的丞相,怎麼可能就這麼草率下葬呢?可是這是諸葛亮的遺囑,劉禪只能尊崇。所以他安排了四個人,這四個人走了好一陣子,繩子始終都沒斷,他們就想要偷懶,所以就割斷了繩子。

繩子被割斷也算是斷了,所以他們就在割斷繩子的地方,把諸葛亮給下葬了。下葬以後,這四個人就會領賞了。可是劉禪覺得不對勁啊,一查之下,這四個人果然招供是割斷了繩子,劉禪一氣之下,將這四個人都給宰了。

殺掉他們是容易,但是諸葛亮的埋葬地只有他們四個知道,這下劉禪慌了,找不到相父的屍體這是多大的罪過啊。

後來反應過來才明白,原來這就是諸葛亮的一個計策,目的就是防止有人找到他的墓穴,現在誰也不知道他到底藏在哪兒,反而不會引來盜墓賊。



還有一個版本,說是四個挑夫,一個伙伕一起去送葬。

依舊還是繩子斷了才會下葬,但是這次劉禪比較人性化,他給這四個挑夫還另外準備了一個伙伕。這個伙伕專門在路上給他們五個人做飯吃。

出門到深山老林裡,可沒什麼店家,所以伙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但是這個伙伕就想要獨吞賞金,所以在繩子斷了之後,就給這四個挑夫下了藥。

而這四個挑夫心裡不平衡啊,憑什麼他們這麼辛苦挑棺材,回去以後還要分夥夫一份呢?所以他們就在繩子斷後,將諸葛亮安葬了以後,順便把伙伕也給殺了。

沒想到這個時候四個人也毒發身亡,結果五個人沒有一個是活著回來的,那誰也不會發現諸葛亮的屍體了。這也算是諸葛亮窺探了人性,認為人都是會貪心的,尤其是在沒有任何監管的條件下,貪心暴露出來的幾率非常大。

真不清楚劉禪到底要給這幾個人多少賞金,以至於他們爭奪的你死我活。不過這件事最終達到了諸葛亮的目的,這是比較精彩的地方。

事實上,諸葛亮被安葬在了定軍山附近。

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這裡距離成都至少有一個月的路程,所以趕回去屍體早就腐臭了。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所以為了早點入土為安,諸葛亮吩咐姜維為自己在定軍山附近尋找一處墓穴。

所以說諸葛亮在去世以後,其實是被姜維安葬在了定軍山。按照諸葛亮生前的遺囑,不允許在棺材內放置任何金銀珠寶,也不要給他立墓碑,以防被人盜取。

我覺得這還是比較符合諸葛亮的行事風格的,畢竟諸葛亮一生簡樸,不可能死後再來一個風光大葬。而且他死後不想麻煩別人,被送回成都以後,劉禪必然要為諸葛亮風光大葬,這不是諸葛亮的願望。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地的老百姓漫山遍野地祭拜諸葛亮,這種情形是不利於維持穩定的。所以劉禪選擇在定軍山建造武侯祠,以諸葛亮的衣冠冢供大家前去祭拜。

現在我們依舊能夠看到這座武侯祠,很多人便認為這是諸葛亮真正的墓穴,其實並不是這樣。



既然姜維負責安葬諸葛亮,那麼他有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劉禪呢?

姜維是諸葛亮生前最信任的人,據說還是他的親傳弟子。後來姜維也是為了恢復中原,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

所以姜維成為諸葛亮託付後事的人,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既然姜維知道諸葛亮安葬在什麼地方,那麼他有沒有告訴劉禪呢?

要知道劉禪對諸葛亮的感情那是非同一般的,沒有諸葛亮,哪有劉禪的幸福生活呢?所以說劉禪對自己的相父感情很深,必然是要去探望一下諸葛亮真正的墓穴的。

如果劉禪向姜維提出了這個要求,那麼姜維會不會答應呢?姜維必須要考慮一件事,劉禪想要前去拜祭的話,必然是有不少隨從的。

這麼一來諸葛亮的墓穴可就沒有任何神秘感了。所以姜維必然要拒絕劉禪的這個請求,那麼他該如何巧妙地拒絕劉禪呢?

我認為這就是那幾個故事的來源,或許姜維告訴劉禪安葬諸葛亮的方法,就是諸葛亮本人出的主意。其實這一切都是姜維的計策,目的就是希望劉禪不要去尋找諸葛亮真正的墓地。

即使劉禪識破了這個謊言,可能劉禪也不會說破,畢竟劉禪也知道,不應該去打攪諸葛亮,這或許是諸葛亮最理想的結局了。

<strong>


江湖小曉生


“棺材南抬,繩斷便葬”,丞相的最後一計是在防盜墓啊!

九絕龍脈打蟻洞,挖墳撅墓盜王侯,

摸金校尉今何在?半江河水半江紅。

陽間人有陽間宅,陰間人有陰間宅,世事如棋,黑白相合,方得規矩,而“葉落歸根,入土為安”是我們華夏民族從古代延續至今的規矩。

從秦始皇陵,到大清陵墓群,古代王侯將相們對“陰宅”的要求不可謂不執著,人人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可在盜墓者的眼裡,“黃金屋”並不在書中,而是在“墓中”。正所謂“十墓九空”,古代盜墓者的猖獗可見一斑。

眾所周知,諸葛孔明在“三國時代”是智慧的化身,謀臣的代表。

羅貫中老先生評價諸葛亮為“智多而近妖”,但人總要面臨生老病死,即便是IQ指數接近“妖魔”等級的諸葛亮,也逃不過生死的輪迴。

諸葛亮的仇敵曹操,是盜墓界的大佬級人物,“摸金校尉”便是曹操創造出的官職,因此,諸葛亮死後,他的陰宅難免會遭到盜墓者的光顧。

諸葛亮為了守護最後一份安寧,特地在大限將至的時候,派遣心腹奴僕傳信給劉禪。

諸葛亮請求劉禪,專門安排四名能夠信任的士兵給他下葬,並著重囑咐,一定要讓這四名軍官抬著他的棺材一路往南走,抬棺的槓繩在哪裡斷掉,棺材就葬在哪裡。棺材下葬後不能合土,不能立碑,棺木中不能有任何陪葬品,墳墓周圍不能栽樹,不準在墓前祭祀,任何參照物都不能留下。

四名士兵抬著棺材走了一天一夜,槓繩仍然沒有斷掉,早已體力不支的四名士兵索性把槓繩砍斷,將諸葛亮的棺材按照要求就地掩埋。

四名士兵拿著砍斷的槓繩回去交差,劉禪摸了摸繩子的切口,一眼便看出了端倪,雷霆震怒的劉禪以欺君之罪將四名士兵處斬,從此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人知曉諸葛亮墓的下落了。

以諸葛亮的智慧,怎麼可能不知道繩子不會斷呢?

諸葛亮早就料到了士兵們會偷奸耍滑,也料到了劉禪一定會殺死抬棺的士兵,那四名士兵,一開始就是陪葬品。

其實一切都在諸葛亮的計劃之中,才使出這樣的計謀。

這就是“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的典故。


白話歷史君


諸葛亮人稱千古一相,是我國智慧和忠誠的代表人物。也用一生證明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是既然是人就難免一死。諸葛亮在234年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一生用計,就算是在死後也不例外。

傳說 1 諸葛亮的墓在定軍山。是他要求他死後,抬著棺材往南走,繩斷便葬。於是4個士兵抬著棺材一直往南走,走了好幾天,也不見有斷裂的意思。4位士兵實在走不動了,於是稍作休息。就在這時,繩子突然斷裂。而身後的山也突然倒塌。將四人和棺材一起掩埋。從此沒有人知道諸葛亮葬在何處。

傳說2。4個士兵抬著,棺材一直往南走,也是沒有斷裂的意思。走了好幾天,最後4人商量,不如就地掩埋。於是4人弄斷了繩索,將諸葛亮就地掩埋。

我還知道一個傳說。就是說諸葛亮死後找了三個人。給了他們20兩銀子一個在家做飯,兩個抬著諸葛亮棺材去掩埋。埋好了以後,抬棺材的兩個人想,他就在家做個飯,還要跟我們一起分錢,我們不如把他給殺掉。而在家做飯那個人也想,我自己在家做飯,不如給她們倆下毒,把他們倆給毒死,這樣錢就都是我的了。於是。這兩個人回去把做飯的打死了。打死完吃飯。這兩個人也被毒死。

這幾個故事。都表達了一個意義。就是做量不希望他的墓地在哪。也不希望有人去打擾。諸葛亮死後。 也沒有風光大葬。真的是對得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幾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