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喪人出棟樑,生人不寢房”,在農村,借房子都有什麼講究?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農村的民風淳樸,農民的日子也大多過得平平淡淡,但是農民在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這些方面的講究可不少,這些講究不僅體現了一種儀式感,而且大多是從古時候流傳至今的,時間一長就成了農村約定俗成的規矩,也是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

對農民來說,生老病死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的經歷,不管是新生兒降臨,還是有人去世,都是家裡的大事,不過這二者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喪人出棟樑,生人不寢房”,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俗語“喪人出棟樑,生人不寢房”,在農村,借房子都有什麼講究?

在農村,人們去世之後,在安葬之前都會辦喪事,所以得佈置好停喪的地方,以前大部分農村家庭的條件有限,如果房子太小的話,就不得不借別人家的房子停喪或者辦喪事,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農民通常都是很願意幫忙的。

一方面,我國的傳統觀念就是死者為大,如果哪家有人去世,親朋好友和村裡的鄰居都會趕來幫忙,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會願意答應這個要求,而且在農民看來,把房子借給別人停喪也是對自己也是一件好事。

俗語“喪人出棟樑,生人不寢房”,在農村,借房子都有什麼講究?

農村一直有“喪人出棟樑”的說法,意思是如果願意把房子借給別人停喪,一場喪事過後,反而會帶走房子的晦氣,房屋主人的運氣就會因此變好,子孫後代中也容易出現棟樑之才。一些農村老人的解釋是,棺材的材既代表著錢財,又與人才的“才”字同音,如果別人在自家停喪,會給家裡帶來才氣,所以才有了“喪人出棟樑”一說。

俗語“喪人出棟樑,生人不寢房”,在農村,借房子都有什麼講究?

而農民面對生孩子這件事的態度就完全不同了,俗話說“生人不寢房”,可見農民是不願意把自己的房子借給別人生孩子的,在農民看來,生孩子本來是一件喜事,剛出生的孩子是最純潔的,但是如果把房子借出去,房子的福氣和財氣都會被新生兒帶走,這反而會給房屋的主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俗語“喪人出棟樑,生人不寢房”,在農村,借房子都有什麼講究?

在農村,很多農民都對“喪人出棟樑,生人不寢房”的說法深信不疑,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很多農民寧願把房子借給人停喪,也不願借給別人用來生子,不過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說法並沒有具體的科學依據,只是因為農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思想上也多少些古板和迷信。

俗語“喪人出棟樑,生人不寢房”,在農村,借房子都有什麼講究?

還有一種解釋是,如果家裡有人去世,處理起後事來都很迅速,出殯發喪一般都不會拖很久,就算借房子也只是幾天的事情,但是生孩子之後可能還會待很長一段時間,處理起來也會很麻煩,所以農村的房子一直有“借死不借生”的說法,你覺得這些俗語有道理嗎?農村借房子都還有什麼講究?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