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梁羽生《大唐遊俠傳》到《新唐書》,南霽雲不愧是大唐好男兒

多年前看過樑羽生先生的武俠小說《大唐遊俠傳》,隨著時間流逝,包括主人公在內的其他人物都模糊在記憶當中,只記得一位慷慨豪邁的好男兒——南八南霽雲。在梁羽生先生筆下,南八武功高強,為國盡忠,用一身本領和俠肝義膽譜寫了一曲大唐悲歌。

正史包括新舊唐書都把南霽雲、雷萬春等人放在忠義列傳當中記述,雖然文字簡短,但同樣忠勇大義,褒揚之意躍然紙上,“烈士徇義,見危致命。國有忠臣,亡而復存”(《舊唐書》)。

從梁羽生《大唐遊俠傳》到《新唐書》,南霽雲不愧是大唐好男兒

【胡騎已踐中原地 漢幟方張細柳營】

南霽雲是魏州頓丘人(現河南濮陽清豐縣),現在清豐還有“唐將軍南霽雲”躍馬開弓的雕像。南霽雲“少微賤,為人操舟”,頓丘鄰近黃河,南霽雲想必是河工出身。

安史之亂後,大唐各地地方官員紛紛招募士兵守土安民,南霽雲被鉅野(現山東鉅野)縣尉張沼任命為低級武官。南霽雲已經年過四十,雖然武藝巔峰期已過,但正是男人最成熟、最堅強的時候。

當時的徐州刺史尚衡兼任亳州、潁州等地節度使,是南霽雲的頂頭上司,後來這個人做到兵部侍郎、青登節度使、御史大夫高官,雖然沒有什麼決定性的勝利,但也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之一。尚衡對南霽雲還是比較重視的,曾把南霽雲任命為前鋒將領攻打汴州叛軍李廷望部。

之後,南霽雲被派到睢陽張巡處商議公事,二人首次相逢。南霽雲對張巡印象極佳,“張公開心待人,真吾所事也”

特立獨行的奇人都有這個特點,不求聞達,不求回報,只考慮這個人是否值得自己追隨,上古俠士之風不過如此。與張巡相比,尚衡後來雖然官位不低,更多的就像一個普通的大唐官員,大節無虧,但趨利避害,也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南霽雲在尚衡帳下一段時間,想必也是清晰的看出了這一點。

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如果還看不出自己的上司是個什麼品性的人,這半輩子也就白活了。

從梁羽生《大唐遊俠傳》到《新唐書》,南霽雲不愧是大唐好男兒

【何愁強虜侵中土 尚有將軍樹漢旌】

當時的張巡,在睢陽以北的雍丘與叛軍令狐潮部數萬大軍激戰數月,其戰爭指揮藝術高明、戰鬥決心堅強,率領數千唐軍大小四百餘戰,斬將三百、士兵十餘萬,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張巡以孤軍弱旅能夠連接取勝,並能夠從敵人手中獲得補給,必須說張巡的軍事指揮才能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

後來張巡後路被斷,孤軍無援,只得率領三千將士退守睢陽,與睢陽太守許遠會合。

南霽雲就是這個時間節點到達的睢陽,睢陽已經成為江淮戰場的關鍵節點。周邊尚衡、許叔冀、賀蘭進明畏敵不前,只有張巡挺身而出。心懷國家一心只想奮勇殺敵的南霽雲就是因此做出了選擇,睢陽的局面生死不明,但正是好男兒建功立業的大好場所。

於是,南霽雲毅然決定留在睢陽追隨張巡。張巡當時已經存了死守睢陽的決心,不捨得南霽雲一併犧牲在此,就堅持勸南霽雲回去,南霽雲沒有走。尚衡得知南霽雲要留在睢陽,也派人拿著金銀財寶綾羅綢緞來說服,南霽雲婉拒。

“霽雲善騎射,見賊百步內乃發,無不應弦斃。”

這樣一個高手,怪不得尚衡捨不得讓他離開,也怪不得張巡捨不得讓他犧牲。

當時張巡手下有雷萬春和南霽雲兩員大將,“萬春將兵,方略不及霽雲,而強毅用命。每戰,巡任之與霽雲鈞。”

從梁羽生《大唐遊俠傳》到《新唐書》,南霽雲不愧是大唐好男兒

【胡騎肆虐名城墜 壯士揮刀膽氣豪】

當時局勢更加危急,叛軍所到之處,或者城池被攻破,或者地方官員舉城投降,張巡是其中一個異類,積極主動向叛軍進攻,派遣雷萬春、南霽雲在寧陵北與叛軍楊朝忠部交戰,“斬賊將二十,殺萬餘人,投屍於汴,水為不流”

安祿山死後,安慶緒派遣手下大將下尹子琦率領契丹、奚的異族軍隊攻略江淮,與楊朝忠、令狐潮叛軍會合,總兵力高達十餘萬,兵鋒直指睢陽。張巡指揮將士與敵死戰,一天之內連戰二十場,仍然士氣昂揚。

叛軍的特點是能打順風仗,遇到睢陽這塊硬骨頭就想放棄。尤其是異族士兵雖然是最優秀的輕騎兵,但實際上是一群無組織、無紀律的烏合之眾。在張巡等人的堅決抵抗下,叛軍在睢陽戰役前期曾經放棄過圍城。

這本來是張巡退兵的最好時機,但張巡深知睢陽的重要性,不但不退,反而準備乘勝攻打陳留,尹子琦無奈只得大軍二次圍城。張巡鼓舞士氣,全軍出戰,叛軍看到唐軍人數不過數千,都是大笑。張巡、許遠親自擂鼓助威,應該還是南霽雲和雷萬春等人帶隊,大敗敵軍,追殺數十里。

如此,叛軍對睢陽愈發重視,畢竟叛軍人多,重新整隊再圍睢陽。

從梁羽生《大唐遊俠傳》到《新唐書》,南霽雲不愧是大唐好男兒

從春天堅守到五月,周邊的麥子熟了,叛軍準備收割麥子作為軍糧。

張巡夜間敲鼓整隊做出要出擊的樣子,叛軍連忙做好戰鬥準備,結果張巡卻是虛晃一槍,並無唐軍出城,叛軍見到城頭唐軍已經休息了,又解除了戰鬥準備。而趁著叛軍沒有戒備,南霽雲開城門出城突擊尹子琦帥帳處,一路斬將奪旗,雖然沒能殺掉尹子琦,但也讓叛軍損失慘重。

擒賊先擒王,張巡要充分發揮南霽雲射箭的本領,狙殺尹子琦。於是設計了一個陷阱,讓士兵們用蒿草削尖了作為箭支發射。叛軍攻城部隊將領中箭後發現是蒿草,以為城中已經沒有箭支了,趕快向主帥尹子琦報告,就暴露了尹子琦的位置。南霽雲一直在觀察,強弓一箭正中尹子琦左眼,叛軍退兵。

中國古代弓箭的射程一般不過50—100米,英格蘭長弓不過220米。說明當時叛軍主帥尹子琦已經到了離一線戰鬥場所二三百米的地方,叛軍攻勢如潮,局勢已經萬分危急。

南霽雲一箭,又給睢陽城一個多月的喘息之機。

從梁羽生《大唐遊俠傳》到《新唐書》,南霽雲不愧是大唐好男兒

【顛沛流離悲百姓 飢寒交迫渙軍心】

養好傷之後,又氣又急的尹子琦在七月再次圍城。睢陽當時糧食已經不足,“至是食盡,士日賦米一勺,齕木皮、煮紙而食,才千餘人,皆癯劣不能彀,救兵不至。”

只剩下千餘士兵,每人每天只有一勺米,吃樹皮、紙充飢,飢餓、疲勞、消瘦、虛弱,已經無力張弓放箭。

即使這種情況下,睢陽守軍仍然擊退了叛軍的進攻,叛軍無奈只能挖掘壕溝、樹立柵欄長期圍困。

圍城初期,張巡派遣南霽雲向許叔冀請求支援,許叔冀不肯,只是送了數千匹布匹。布匹雖然相當於錢財,但睢陽需要的是援兵和糧食,哪怕在其他地方進攻吸引敵軍注意力也是好的,一堆錢財毫無用處。南霽雲當時大怒,要和許叔冀拼命,許叔冀不敢出面,南霽雲無奈回睢陽回報。

從梁羽生《大唐遊俠傳》到《新唐書》,南霽雲不愧是大唐好男兒

【英雄痛灑傷時淚 關塞蕭條行路難】

張巡又派南霽雲到臨淮向賀蘭進明求援。南霽雲率領三十精騎突圍,大量敵軍阻攔,南霽雲左右開弓、當者披靡,殺出一條血路。

但見到賀蘭進明後,賀蘭卻說睢陽已經死定了沒有出兵救援的必要。實際上這無非是賀蘭進明的小心思,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安排領軍將領,會故意把有矛盾的幾個人安排在一個區域,以互相制衡,這也是唐王朝耗時七年兩個月時間才平定叛亂的原因之一。

賀蘭進明是唐代才子,在《唐才子傳》中與李白、杜甫等並稱,是有名無實之輩。他與許叔冀不合,又妒嫉張巡戰無不勝的聲望,早就下定決心不出兵救援。

賀蘭進明欣賞南霽雲的武勇,準備把南霽雲留下,大設宴席、歌舞伺候。樂聲一起,南霽雲流淚說:“昨出睢陽時,將士不粒食已彌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廣設聲樂,義不忍獨享,雖食,弗下嚥。今主將之命不達,霽雲請置一指以示信,歸報中丞也。”

於是,咬下一指,離席而去,滿座大驚。

南霽雲恨極了賀蘭進明,上馬之後,回身一箭射中城中的佛塔,箭支深入磚中,“吾破賊還,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南霽雲又在周邊城池走了一圈,要來了馬匹百匹,援軍只有寧陵守將廉坦率領三千士兵。到了睢陽,南霽雲和廉坦趁著夜晚又有大霧入城,卻仍然被叛軍發現,一路廝殺。張巡在城中聽到外面有交戰的聲音,知道必定是南霽雲回來了,就開門迎接,只有千人左右入城,還搶了叛軍的牛數百隻,“將士相持泣。”

這就是睢陽被圍十個月的全部援助。

從梁羽生《大唐遊俠傳》到《新唐書》,南霽雲不愧是大唐好男兒

【敢笑荊軻非好漢 好呼南八是男兒】

十月,叛軍再次開始大舉攻城,士兵們已經被傷病飢餓摧殘到了極限,“士多餓死,存者皆痍傷氣乏”,睢陽城破。叛軍入城,張巡、許遠、南霽雲、雷萬春等人被俘。都是征戰多年的戰士,如果不是長期飢餓造成身體虛弱,已經拉不開弓、舉不起刀,加上有傷有病,否則怎能輕易被俘。

被俘唐軍將士,無一人投降。

自張巡、許遠之下,南霽雲、雷萬春、姚誾等三十六人遇難,之前寧陵大捷時張巡的部將石承平、李辭、陸元鍠、硃珪、宋若虛、楊振威、耿慶禮、馬日升、張惟清、廉坦、張重、孫景趨、趙連城、王森、喬紹俊、張恭默、祝忠、李嘉隱、翟良輔、孫廷皎、馮顏等二十五員將領全部戰死或被害。

之所以把這些名字在文中列出,是為了表達我個人對這些犧牲英烈的敬意,他們與南霽雲一樣壯烈,不應該被歸結在“等”字之中。

從梁羽生《大唐遊俠傳》到《新唐書》,南霽雲不愧是大唐好男兒

睢陽保衛戰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戰前有軍民數萬人,破城後僅餘四百餘人。

中間叛軍曾兩次撤圍,想必大多數平民是有機會逃離的,留在城中的大多是戰士和官員的親屬僕役。雖然周邊一直有叛軍遊騎活動,但應該有不少平民倖免於難。所以,《新唐書》所說“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未必是實,雖然這種情況確實存在,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新唐書》對張巡等人的評價極高,“張巡、許遠,可謂烈丈夫矣”,並強調了睢陽保衛戰的重要作用,“使不得搏食東南”,“而唐全得江、淮財用,以濟中興,引利償害,以百易萬可矣。”

這裡少不了南八南霽雲這樣的好男兒的英勇、壯烈。

將軍血氣死百戰,俠士精魂傳悲歌。睢陽城陷三日後,唐軍援軍到達,十日後,郭子儀收復東都洛陽,叛軍江淮攻略徹底破產。如果沒有南八這樣的大唐好男兒的堅持,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平定叛亂。

從梁羽生《大唐遊俠傳》到《新唐書》,南霽雲不愧是大唐好男兒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大唐既有李白這樣的儒者之俠,更有南霽雲這樣的將軍之俠,從安史之亂期間的表現來看,南霽雲更勝一籌。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等,本文史書原文除文中標註之外的都引自《新唐書》,本文小標題來自梁羽生先生《大唐遊俠傳》章節標題。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