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狀態的德國非洲集團軍和日本第十軍誰強?

閃擊伯爵2


問題是個好問題,可惜出現個致命的錯誤,拿來比較的應該是侵華日軍野戰主力第十一軍,因為第十軍只是個曇花一現的番號,也是南京大屠殺的參與部隊,但是在1938年2月即被取消了番號,所屬部隊分撥給了第二軍和第十一軍,題主的抗戰史研究需要加強。

(隆美爾在北非)

日寇第十軍組建於1937年10月,是為了打破淞滬會戰的僵局,當時70萬中國軍隊和20萬日軍在上海陷入苦戰,以每天傷亡接近一個師的巨大犧牲讓鬼子無可奈何。於是日軍大本營從本土和華北調集第6師團、第18師團和第114師團組建第十軍,以柳川平助中將為司令官,在杭州灣的金山衛一線登陸,腹背受敵的中國軍隊不得不實施總退卻。

所以第十軍僅僅擁有三個師團、一個重炮旅團和一個支隊(第五師團國崎旅團),總兵力不過10萬人,與鼎盛時期的德軍非洲裝甲集團軍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上,自然也沒有可比性。但是第十一軍可不同了,它是侵華日軍在中國關內戰場唯一的野戰機動兵團,兵力規模已經接近一個“方面軍”,隸屬於“中國派遣軍”直接指揮。

(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

第十一軍組建於武漢會戰爆發時的1938年6月,首任司令官是我們熟悉的岡村寧次(時為中將),該軍的主要任務就是溯江西上攻取武漢。初建時下轄第6、第9、第13、第101和第106共五個師團,以及臭名昭著的波田支隊,隨著武漢會戰規模的擴大,先後又有第3、地27、第33、第34等師團調入該軍作戰序列。

武漢淪陷後,第十一軍成為牽制中國軍隊第五、第六、第九戰區的主要力量,其兵力高峰出現在1939年10月,此時下轄第3、第6、第13、第33、第34、第40、第101、第106共八個師團,加上獨立混成第14旅團和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軍屬“戰車集群”(旅團級),總兵力接近30萬人馬,岡村以後的司令官分別由園部和一郎、阿南惟畿、塚田攻、橫山勇等。

(隆美爾的非洲軍)

在第十一軍這八個在編師團中,光老牌常設師團就有三個,其中包括二戰日本陸軍最強的第6師團,另有三個警備師團和兩個特設師團,這支鬼子部隊在與百萬中國軍隊的對峙中,卻能經常處於攻勢地位,抗日戰爭的23次大型會戰中,有半數是第十一軍單獨或聯合發起的,並且包攬了全部四次長沙會戰,戰鬥力絕不能小覷。

而二戰德軍隆美爾的“非洲裝甲集團軍”兵力與實力都被嚴重高估了,隆美爾中將1941年2月組建的是一個軍級編制“德國非洲軍”,只擁有首批到達的第5輕裝師和少數配屬部隊,戰鬥部隊總共包括2個坦克營、2個步兵營、1個坦克殲擊營、1個炮兵營。直到4月份第15裝甲師抵達(其中該師的坦克第2營還在運輸中損失掉了),“非洲軍”才總算像點樣子,而從此以後隆美爾再也沒有接受過大規模的兵力補充。



(阿南惟幾)

1942年1月隆美爾上將的部隊正式改稱“非洲裝甲集團軍”,儘管番號升級了,然而隆美爾指揮的部隊卻沒有實質性的增加,手頭只有兩個裝甲師和後建的步兵“非洲師”,其實仍然是一個軍的建制。擴充番號更多的是為了方便指揮意大利軍隊,隆美爾指揮的兵力峰值出現在1942年4月,總共擁有7個意大利師,3個德國師約13萬人,德意兩國的坦克總數約610輛。

到阿拉曼戰役時,陸軍元帥隆美爾指揮的“非洲裝甲集團軍”僅有12個師80000人,其中德軍僅四個師30000餘人,也就是說,隆美爾的集團軍實際擁有的德軍兵力在高峰時也就3到4萬人,而眾多的意大利軍隊完全就是“豬一樣的隊友”,戰鬥力就算別忽略不計,也最多打個三折。

(隆美爾在北非)

那麼3萬多德軍如何能夠抗衡30萬日軍精銳?哪怕德軍的單兵素質優秀些、哪怕擁有的坦克比日本人多些,都不是可以擊敗日寇第十一軍的決定性因素。

所以,無需盲目誇大二戰德軍的戰鬥力,尤其是隆美爾的非洲裝甲集團軍,它與蘇德戰場的四大裝甲集群(後來也改稱裝甲集團軍)有本質的不同,它根本沒有“軍”的下一級建制,就是用幾個師撐起來的架子,然後與意大利軍隊進行混編的一個大雜燴。隆美爾能夠一度擊敗英軍贏得“沙漠之狐”的美譽,除了戰術運用比較大膽外,最大的原因是英軍的無能。

(陸軍元帥隆美爾)


度度狼gg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從數量上看,日本第十軍人數更多,佔點優勢,但這也是它唯一的優勢。其他全市劣勢。

根據二戰日軍的編制,一個軍,相當於其他國家的集團軍。總兵力在十萬人左右。

而二戰德國非洲軍團,總兵力不到5萬。

最初只有第21裝甲師的前身——第5輕裝師,以及少量的第15裝甲師部隊,總人數大約在1萬人左右。後來又有補充,較長時間的編制為:第15裝甲師和第21裝甲師以及第90輕裝師。

從數量上看,德軍處於劣勢。

從武器裝備看,非洲德軍比日寇先進整整一個時代

非洲軍團人數雖少,但都是精銳。其主力,是三個裝甲師!數百輛德國坦克,是其主要突擊力量。包括強大的虎式坦克。

非洲軍團的坦克,可以把日本的小坦克直接碾成渣渣!

非洲軍團的85毫米防空炮,是著名的坦克殺手,用它對於日本的坦克,完全是大材小用。一炮一個。

綜合考慮,三個日本第十軍,也打不過一個非洲軍團。


上將噯福斯


將陸海空三軍揉合在一起,就整體軍事力量而言,當然是德國要比日本強大,但同樣作為二戰策源地的日本,也不是一無是處的,特別是其海軍力量相當強大,是德國海軍所無法比擬的。

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體系、科技發展水平、政治上對世界的影響力、陸軍和空軍的規模和裝備體系,都是日本遠遠達不到的,在以上這些主要領域,德國可謂完全碾壓日本。

其中,軍隊規模總兵力,德軍約1000萬要遠超日軍700萬,陸軍主戰裝備僅火炮一項,德軍就裝備了16萬門,而日軍僅有1萬餘門;坦克德軍裝備有3萬5千輛,而日軍僅裝備4500-4800輛坦克其中還包括自行火炮(此數據由蘇軍統計,日本1935年-1945年產量)。

空軍方面德軍僅戰鬥機就裝備了55000餘架,3萬餘架轟炸機,包括其他各類的飛機,共建造了11萬5千餘架;而日本共建造了各類飛機6萬餘架,也遠遜於德國的建造數量

海軍方面日本共有航空母艦10餘艘、戰列艦12艘、重巡洋艦20艘、17艘輕巡洋艦、130餘艘驅逐艦、117艘潛艇;而德國海軍沒有正式服役的航空母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9艘、10艘巡洋艦、1000餘艘潛艇。

綜上,德國無論是軍工科技、作戰思想、武器裝備、作戰理念等,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其陸軍和空軍的戰鬥力很強,尤其是地面部隊機械化裝甲集團發起的閃電戰,橫掃了大半個歐洲,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當然德國發動的是不義戰爭,最終結果必然失敗。

日本軍隊陸軍還停留在騾馬拖曳上,完全沒有實現機械化,裝備水平只是歐洲一戰水平,以栓動單發步槍為主力,在與蘇軍和美軍的衝突中體現出巨大的代差,所以無法和既強悍裝備又一流的德軍相比。

當然,日本是島國,缺乏各類戰爭資源,為了向海外擴張,所以傾其國力發展了遠洋海軍,在太平洋上單挑美海軍太平洋艦隊,曾一度處於有利態勢,但和德國一樣,日本發動的也是不義戰爭,最終結果和德國一樣,也以失敗而告終。


老六看莊浪


隆美爾是有信仰的,北非之狐不是開玩笑的,而且第十軍是打杭州,國軍開始戰鬥力不行。這是一個角度,第二個角度,如果不是天氣德軍和蘇軍55來最保守的說法對吧,你看看蘇日諾門罕戰役把日軍打怕了。所以,別假設了,德軍吊打日軍


葛樓拜家的大表哥


德國洲集團強!裝備好,士兵素質高,但是單兵作戰的話,小日本強?


竹林飄影


即便是同時代,地域的穿越也是不可以的啊。按一般性規則,假設性問題是無需回答的!那和解夢是一個性質。


京中HW凍一坨


日本陸軍擺在蘇德戰場完全是廢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