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登基,如何處理前朝妃子?

古代皇帝登基,如何處理前朝妃子?

先皇駕崩後,新皇登基,在如何處理先皇后宮佳麗三千的問題上,各朝代在制度上來說都有不同規定,當然,也會因新皇不同性格而有不同處理方法。

最慘的處理方法,可能就是夏商周時期流行的做法。秦朝以前,各國君主最喜歡的就是人殉制度,越是喜歡的妃子,越是要去殉葬。所以那個年代女性待遇是相當的慘的。春秋霸主齊恆公,並沒有得到善終,是被政變所殺,但是他的陵墓被發現的時候,珠寶玉器簡直稱之為豪華,整個陵墓裡面都是殉葬的骸骨。秦朝以後,人殉制度被兵馬俑之類的傭所取代了,後世朱元璋倒是還用了一回。

朱元璋死前留下遺詔,要求妃子殉葬,朱允炆可是個大孝子,爺爺說啥就是啥,接到遺詔第二天就找人把妃子全殺了,並用水銀灌屍體,極度殘忍,這些妃子死後,朱允炆下詔稱其為朝天女,家屬受到朝廷恩典。兩個朝鮮選獻進宮的美女韓氏和崔氏,也都處死了。韓氏臨死前哭喊,“媽媽,我去了!媽媽,我去了!”未等話說完,太監就抽去了她腳下的小床。其狀之慘不忍細想,連后皇帝都看不下去。

後世朱姓子孫皇帝也有效仿的。明成祖朱棣死後,便用30多個宮妃殉葬,甚至連藩王都有殉人。如郢靖王朱棟位於湖北鍾祥市的墓被盜後,當地考古專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便發現了殉人。在左右耳室裡,各發現了六口棺材,從遺骸鑑定分析來看,年齡都不是很大,且都是女性,由於年輕,骨頭早都爛了,只剩下牙齒和金屬飾物。這些女人應當是朱棟生前年輕漂亮的妃侍,她們不可能同時生病死去,惟一的解釋是非正常死亡——殉死。

古代皇帝登基,如何處理前朝妃子?

要說起相對幸福的,肯定就是被收繼婚。收繼婚一般都是少數民族建立起的王朝的風俗,遼朝、元朝早期、清朝早期都是有這個風俗的。先皇去世之後,其妃子可以被兒子或者兄弟繼承。這個觀點自始自終都無法被漢人接受,元朝的蒙古人內部是允許收繼婚的,但是為了照顧漢人的感受,加了一條女性可以守節不嫁。清朝的滿人也有娶寡妻的習俗,後來因為漢人的強烈反對才取消掉。

歷史上還真有幾個出名的皇帝選擇了收繼婚。曹丕就選擇了笑納父親的部分妻子,隋煬帝楊廣也納了幾位前代妃子,還有個最出名的,就是武則天。武則天就侍奉了兩任皇帝,做了皇后不說,最後還登基做了皇帝,這絕對是史上待遇最好的妃子之一。

古代皇帝登基,如何處理前朝妃子?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趕其出宮。有些比較開明的皇帝,會選擇讓沒有子嗣的妃子出宮,自由選擇婚嫁。這種方式雖然比較少,但是肯定是幸福的選擇,如果不出宮,就只能選擇孤獨終老。漢文帝劉恆就留下遺詔,讓其沒有孩子的妃子出宮。

還有一種出宮方式,就是出家為尼。這種方式多出現在唐朝,一旦被打發成了尼姑,那一生就只能孤苦伶仃的守活寡,生活也不會有宮內富足,只能天天跪在佛像前唸經,天天清湯寡水,連口肉都吃不到。

古代皇帝登基,如何處理前朝妃子?

當然,要是兒子成為了皇帝,那麼就可以等著享福了。兒子當了皇帝,母妃自然是不用承受冷宮、出家為尼等悽慘生活了。明清朝代開始,她們都會在皇帝登基後搖身一變成為太后。至於明朝以前,就經常會出現太后被廢,還有兒子封了別人當太后的情況,就比如漢章帝劉炟,他登基後,就把撫養自己的周皇后封為太后,生母賈妃才僅僅只是個太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