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我感受到了社會對女性深深的惡意

32歲,我感受到了社會對女性深深的惡意

在古代,女子被要求三從四德,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終日聽從別人安排,一輩子不能有自己的主見。

還要接受社會對女子各種行為的約束,甚至會被拋棄、被買賣,沒有人權。

現代社會,女性地位大大提高,女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女人可以當家做主,甚至在一些層面上來說,女人的地位比男人還高。

這個社會是女性真正實現自由的社會,在25歲之前,我一直是這樣想的。但是25歲之後,我開始感受到了社會對女性的一些惡意。

我是家族裡最小的孩子,從小在大家的寵愛中長大。從小學到大學,直到畢業參加工作,我的青春時代可以說是過得非常滋潤。

32歲,我感受到了社會對女性深深的惡意

變化開始於25歲,我已過本命年,身邊的女性朋友都漸漸有了家庭,唯有我,還是單身一人。

於是便有一些閒言碎語從親戚口中傳來。

“都25了還不找對象,再過幾年30了就嫁不出去了。”

“她的要求太高了,想著找個北京戶口呢,也不看看自己幾斤幾兩。”

“給她介紹那麼多都看不上,不知道要找一個多優秀的。”

就連我一向開明的父母,也開始忍不住催我。

我並不反感戀愛或者結婚,但完美主義的我對挑選另一半的要求可能比較苛刻。我並不苛求男方的經濟條件怎麼樣,但我的另一半必須是能懂我內心的人。

好看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一挑一,一個人想要找到真正的靈魂伴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時間一天天過去,父母催得我越發的緊,最終我也放棄了之前的標準,覺得能談得來就可以。

終於,在我30歲的時候,在父母的安排下與同城的相親對象結了婚。

對方長相不錯,家境也不錯,所以父母對這段婚姻相當滿意,而我,似乎終於被親朋洗腦成功,覺得自己確實應該結婚生子了,否則自己將會變成一個異類。

然而婚後的生活,似乎並沒有別人口中的那麼幸福。


32歲,我感受到了社會對女性深深的惡意


婚前,我在一家小型的廣告公司做到了銷售主管的職位,一個月的工資怎麼也得兩三萬。所以我吃穿方面從來不必剋制自己。婚後,我的行為很快遭到了男方親戚的非議。

在他們眼中,我不是個好媳婦的人選,因為我個性強、愛花錢、不會過日子。我真的不理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錢,惹到他們了麼?

之後,我似乎做什麼都不對,成為了大家口誅筆伐的對象。

我孕期反應大,所以辭職,被批矯情;我專心在家帶孩子,卻遭到了公婆一家人的嫌棄,因為我沒有收入,卻還想買好的衣服和化妝品;孩子調皮磕破了頭,我被抱怨不認真看孩子,每天只顧玩手機;我想去上班,被指責不顧家、對孩子不負責任……

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要抑鬱了,沒有人看到我的辛苦,所有人都在挑我的不是,我覺得我失去了自我。我不顧上打扮、顧不上精緻,不敢伸手向老公要錢花。

然後終於有一天我忍不了了,我向他提出了離婚,然後帶著孩子回了孃家。不出所料,我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認為女人離了婚這輩子就毀了,何況是一個32歲帶著孩子的女人。

32歲,我感受到了社會對女性深深的惡意

我突然發現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惡意太深了,它像一個牢籠,深深地禁錮著女性的一言一行。

男人帶孩子就是有責任心,女人帶孩子就是天經地義。

男人做家務就是暖男,女人洗衣做飯做家務就是分內之事。

男人二婚是塊寶,女人離了婚就會被整個社會唾棄。

男人可以天天外出應酬不回家,女人如果晚歸就是不守婦道。

男人只要會賺錢就可以了,女人卻要賺錢、顧家兩不誤,而且還不能有任何的差錯。

而我,決定在這深深的惡意中,做回自己。我要向社會證明,不靠男人,我也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和孩子生活得很好。

其實女性真的不容易,她們和男人一樣,承擔著很重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她們自從進入婚姻之後,就不再是那個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小公主了。

她們會因為生育而身材走形,會因為生育而錯失事業的上升期。

她們所承受的壓力,一點不比男人少。

希望社會能對女性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