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地十八省”不包括遼寧?

用戶71495553321

首先:“漢地”不止18省。

其次:

這個名稱是清朝時才出現的,時稱“一十八省”,沿自滿清對漢人與少數民族“分而治之”的施政理念,在原有的十五個承宣布政使司中,把湖廣分為湖南、湖北,南直隸(原江南地區)分為安徽、江蘇,又從陝西中分出甘肅,此基礎上所設置出來的18個省份——其地理分界線就是長城,長城以北及鄰居北地區則置於清廷直接治下。

為什麼說“漢地”不止18省?

由於近代中國革命是以推翻滿清為代表的封建王朝及其制度為目的,因此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經將“收復”所謂的“漢地十八省”作為目標,但是,其不過是首先要將漢人從滿清的統治下解放出來,而不是僅僅只要這18省的版圖,因為自古以來,“漢地”就遠遠不止這18省:

春秋戰國時期的燕國,其領土範圍包含今天的北京、天津、遼寧的全部,朝鮮(北部)、韓國、河北、吉林、山西、內蒙古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更北的地方,名義上也是屬於西周王朝:

《左傳.昭公九年》,周景王在列舉其疆土四至時稱:“肅慎,吾北土也”。
根據《逸周書.王會》的記載,在成王5年至6年間的“成周大會”(第二次)上,肅慎確實作為周的臣子國派來了使臣進攻,並且接受了周王室的冊封。

此後,東北地區除黑龍江外,基本上一直是在我中央王朝版圖內:

西漢時有“漢四郡”,當然也包括原燕國的領土。

東漢時還有四郡:

直到南北朝北齊時,原東漢四郡才陸續廢除,被崛起的高句麗和百濟等相繼侵佔。

至唐時,在唐高宗李治滅高句麗後,在今天的遼東半島全境、朝鮮半島北部、吉林西北地區和朝鮮半島西南部的百濟故地,包有今烏蘇里江以東和黑龍江下游西岸及庫頁島設置了“安樂都護府”:

與此同時,又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通遼地區設置“松漠都督府”與“饒東都督府”。

雖然後來時有得失,但是唐朝始終對整個東北地區有相當的掌控力,是事實。

直到宋代,契丹的雄起,阻隔了正統王朝北宋對北中國地區的經略,才最終使“長城以北”逐漸脫離漢人王朝的統治之下。


自周以降,漢人為主構成的中央王朝國家擁有北中國地區超過2000年。而失去“北中國”的時間之長,也不過才只有300年爾耳~:
司治在黑龍江、阿速江(今烏蘇里江)、松花江以及腦溫江(今嫩江)流域,含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東北部分及以西俄羅斯局部、烏蘇里江以東、外興安嶺及以北。

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大明王朝對遼東地區的控制還是一直堅持到了明末。

因此,以後不要再提“漢地十八省”,謝謝。



無風即風

從新石器時代(大約1.8萬年前)開始,在這裡居住的除漢族的先人外,還有東胡、肅慎等民族的先人。

(胡人俑)

到了東漢末期(184年-220年),各族勢力之間相互爭奪,形成了分裂割據的局面,遼寧被公孫氏佔據,當時的高句麗族也一度稱雄。

(高句麗王)

之後唐朝(618年—907年)征服了高句麗族,遼寧併入唐朝版圖,“安史之亂”後,松花江流域渤海政權興起,遼寧成為其勢力範圍。後來,契丹吞併了渤海,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稱帝,國號“契丹”建立了遼政權(916年—1125年)。

(契丹人)

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旻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女真族舉兵抗遼,建立金朝。

(不可一世的金國騎兵)

經歷了蒙古帝國的吞併之後,明朝中期,女真人首領努爾哈赤用武力、懷柔、聯姻等手段征服了包括遼寧在內的東北各族部落,定都新賓,建立了後金政權。

(努爾哈赤)

明朝後期,滿族人日益壯大,他們在首領努爾哈赤率領下,歷三代而問鼎中原。1626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在瀋陽登基,並於1636年4月改號為清國。努爾哈赤及子孫先後在遼寧的撫順新賓、遼陽、瀋陽定都,因此遼寧是清朝(1644年-1911年)的發祥地。

由此可見,從石器時代,到唐宋元明清,遼寧都是由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統治,政治、文化、經濟、軍事都有鮮明的遊牧民族特色,遊牧民族擅長騎射狩獵,以動物皮毛為衣,性情蠻莽,複姓大族和彪悍的遊牧民風與講究大道中庸的漢族文化差別明顯,當然地處關外的遼寧就不屬於“漢地十八省”了。


西部執法者

漢地十八省其實由大明“兩京十三布政使司”演變而來。

明朝共十五省,清朝分南直隸為江蘇、安徽,分湖廣為湖北、湖南,又從陝西中分出甘肅省,這便是十八省的由來。

在明朝,遼東屬於山東布政使司,而到了清朝由於東北是龍興之地,不準漢人出山海關。

清朝在東北設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個將軍轄區,從此,遼東(盛京)與內地十八省隔離開來。



但是,在歷史上,除了宋朝外,遼東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春秋戰國屬於燕國,漢代屬於十三州中的幽州。


隋唐四代帝王一定要滅了高句麗,就是因為高句麗佔了遼東,而遼東是華夏故土。


心向青山

答:漢地十八省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清朝時候內地十八省,自然就不包括關外的遼寧省了。

明朝的遼東都司

明朝的兩京十三司,是傳統的漢人聚居區,其中,遼中都司歸屬於山東布政使司。一直屬於傳統漢區。但是為什麼到清朝就與其他漢地不屬於同一個地區了呢?


在明朝末期,起兵於東北的努爾哈赤佔領遼東都司,很多漢人由於戰爭原因慘遭屠戮,後來皇太極在今瀋陽建立首都,大量滿族移民進入遼東。清政府入住中原後,東北作為清政府的龍興之地,是不準漢人進入東北的,所以就和傳統漢地隔離開了。


後來在19世紀因為自然災害,大批移民開始去關外謀生(山海關),即闖關東。因此也有了關外,關內的說法,當然這些都是特定歷史時期才有的。而如今的內地顯然和以前是不一樣的了。


英語培根

從前史上來看,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大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理解當時我國的一把鑰匙。可是許多國人常常情不自禁地就大漢族主義了,但不得不承認漢族是中華民族的首要成員,今日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漢族的傳統集合區域——漢地十八省。 何為漢地十八省?又稱內地十八省,是一個前史上曾使用的名詞,指清朝將明朝統治區的十五個承宣告政使司中的湖廣分為湖南、湖北,南直隸(先改名為江南)分為安徽、江蘇,從陝西中分出甘肅,所設置的18個省份。

當地設行省這一準則始自於波斯,蒙古西征後撒播於元朝,元朝曾設十大行中書省(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省、江西、湖廣),兩個單列區(北京中書省腹裡、吐蕃宣政院),後為明、清兩代所沿襲。

清軍入關後把當時明朝在內地控制的區域統稱為內地十八省,明朝後期由於不斷衰落邊疆領地不斷喪失遼東也丟了,當時殘餘的領地就是所謂的內地十八省,而清軍入關前已經控制了包括遼寧在內的整個東北,所以清朝編制的內地十八省中沒有遼寧!


趣史漫漫談

遼寧為漢人傳統居住區,後金建立後,細節省略,自行搜索,該地人口結構有變,清朝概念漢地十八省不再有遼寧。但是從清末開始,漢人重新佔據南滿,漸次擴張到北滿,所以現今我國除蒙疆藏地區外,均為漢族為主體的居住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