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风物:宫廷贡瓜

东阿风物:宫廷贡瓜

一滴一盏皆精华,一斛一盏皆匠心。公元1699年,史书记载:大清康熙四十八年,东阿曹氏在东阿县城寿圣寺创立曹氏酱园,名曰“荣盛源”, 以前店后厂的经营规模,曹氏先祖亲自掌舵酿造工艺,雇工10名,主要酿造酱油、醋、豆酱、酱包瓜等酱菜产品。以东阿当地所生产的陶罐,经过精心包装,与阿胶、乌枣等产品通过运河运往江南诸省。是年,东阿县知县郑廷谨亲书“荣盛源”匾额,以示褒奖。

酱包瓜,亦称甜包瓜,俗称包瓜,东阿传统名菜之一。由于它色香味俱佳,被清朝皇宫列为贡瓜。酱包瓜以生瓜作原料。生瓜皮色乳白,肉厚皮薄,水多味淡,质地细密,经用纯面粉制作的甜酱,采取特殊工艺精心腌制,便成酱包瓜。酱包瓜肉厚皮薄,食之甜而不腻,脆嫩爽口,堪称是酱瓜中的佼佼者。瓜体呈透明状,放在灯光下一照,条条都是嫩黄色的晶体,里边的瓜子粒粒可数,切片佐食,味香浓郁。

东阿酱包瓜采用当地甜瓜为原料,辅以花生仁、杏仁、芝麻、核桃、葡萄干、桔饼、黄豆、石花菜、青红丝、枸杞等三十种小料为陷。

荣盛源酱园的酱包瓜为酱菜中的极品,被誉为“菜中之瑰宝”。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出巡至山东东阿,食荣盛源得酱园的酱包瓜后对其味道大加赞赏,遂钦点该酱菜为宫廷御膳。

东阿风物:宫廷贡瓜

酱包瓜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甜瓜先掏空内瓢,用上等海盐溃腌两天,沥出水份,同时把备好的18种辅料—其主要有三仁(核桃仁、花生仁、杏仁)、三干(葡萄干、桔饼干、青梅千)、三丝(青丝、红丝、姜丝)及芝麻、石花菜、宝塔瓜等原料,经加工搅拌在一起,填入瓜内,用当地产棉白线缝合,而后放入甜面酱的瓮缸中,在自然状态下腌制。 酱包瓜加工中的原料和工艺特别讲究。在酱制过程中要用一套特殊的酿制工艺,把面粉中的糖分充分酝酿出来做成甜面酱。当甜瓜投入酱缸后,一方面经过酶的作用,甜面酱中的种种糖类逐渐为瓜所吸收;同时又通过酶的催,使瓜中本来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酶)一淀粉、糖、纤维素、葡萄糖、核糖、果糖等转化或酿制出来,使瓜产生一种特殊口味和特殊质地。

荣盛源酱园的酱包瓜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从选料、挖瓤、盐渍、沥盐、配料、填料、手工缝合、酱制到成品多达二十几道工序,全部是由手工制作。

首先,采收生瓜要选取早期和中期结的果实,头尾一样粗,且尚未熟透的小香瓜。

其次,将小香瓜洗净、去籽,放入井水中浸泡一天,每一个时辰翻动一次。然后将浸泡好的香瓜捞出压干水分,将花生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黄瓜、藕片、青丝、玫瑰等做的菜馅和白糖从切开处包入,用马莲进行手工缝口,放入用特殊方法酿制的面酱内进行酱制……

最后,面酱中的糖分逐渐为瓜所吸收,同时瓜中本身的清香和马莲的草香也被完全释放出来,使酱包瓜形成一种特殊的口味和质地。酱制好的酱包瓜晶莹剔透、甜咸适口、肉嫩鲜脆、酱香浓郁,成为人们的珍肴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