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曹操最勇猛的兒子,曹彰是如何被曹丕軟禁至死的呢?

曹操手下出了很多有作為的將軍,除了了諸夏侯曹,還有一個五子良將,以至於像朱靈這樣的四大將之一的後將軍,最後淪落到無兵可帶的地步。曹操有幾個兒子也很厲害,像長子曹昂,後來當皇帝的曹丕,都是有軍職並且上過戰陣的。

但要說曹操的兒子當中誰的軍事才能最強,則非曹彰莫屬,如果他不是曹操的兒子,必定會成為三國時期曹魏的大將。

作為曹操最勇猛的兒子,曹彰是如何被曹丕軟禁至死的呢?

只因為這帝王家中事不能和他人一般相提並論,這曹彰的軍事才能不能盡情施展,所以也就斷送了他的名將之路。

且看曹彰的軍事能力及其潛力。

曹彰字子文,從小就善於騎射,臂力過人,徒手與猛獸格鬥,不避危險。曹操曾經批評他說:“你不想讀書修習聖賢之道,卻喜歡騎馬擊劍,這隻能起到一個普通人的作用,哪值得珍貴!”於是督促他學習《詩經》、《尚書》。

曹彰對身邊的人說:“大丈夫應當作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率領十萬人馬縱橫大漠,驅逐戎狄,立功揚名。怎麼能做專精一藝的博士呢?”

作為曹操最勇猛的兒子,曹彰是如何被曹丕軟禁至死的呢?

曹操有一次問幾個兒子的愛好,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的志向。曹彰說:“願做將軍。”曹操說:“做將軍幹什麼呢?”曹彰回答:“披堅甲,握利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操大笑。

應該說,曹操對於兒子的發展方向和曹彰給自己的定位是不一致的。曹操希望幾個年長的兒子在能夠帶兵打仗的同時,還能學習一些治國理政的知識,為的是將來有了國家兒子們能夠很好地治理。

而曹彰只是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大將軍,要建立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才會有的功勳。還別說,歷史還真給了曹彰這樣的一個機會,而曹彰還真的表現出了衛青、霍去病那樣的潛在能力。

作為曹操最勇猛的兒子,曹彰是如何被曹丕軟禁至死的呢?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代郡的烏丸族反叛,曹操任命曹彰為北中郎將,代行驍騎將軍。臨出發時,曹操告誡曹彰:“在家裡我們是父子,接受國命就是君臣了,一舉一動都得按王法辦事,你可要小心謹慎呀!”

曹彰北征進入涿郡境內,叛軍幾千騎兵突然攻到。當時曹軍尚未集結,只有步兵一千人,戰馬幾百匹。曹彰採納田豫的計策,把車聯環結成圓陣,讓士兵拉開弓弩在裡邊守衛,用流動的士兵堵住軍陣的空隙。敵軍不能攻進去,就退走了。曹彰追擊,親自與敵兵搏鬥,箭射敵騎,應聲而倒的前後連成一串。

作為曹操最勇猛的兒子,曹彰是如何被曹丕軟禁至死的呢?

戰鬥持續了大半天,曹彰的鎧甲中了幾箭,意氣反而更加威猛,乘勝追趕敗逃之敵,直到桑乾河,距離代郡有二百多里。軍中長史和眾將都認為部隊剛剛遠道而來,人疲馬乏,又有指令不得越過代郡,深入敵境,已是違令輕敵。

曹彰說:“率軍出征,只看怎樣對作戰有利,怎能盲目接受遙控指揮呢?敵人還沒跑遠,追上去就能擊敗他們。為服從命令而放縱敵人,就不是什麼能征善戰的將領。”

於是上馬,下令軍中:“落後者斬!”一天一夜追上了敵軍,交戰,將敵軍殺了個丟盔棄甲,斬首及俘獲敵兵數以千計。曹彰超常規地加倍犒賞將士,將士們無不為此心花怒放。

作為曹操最勇猛的兒子,曹彰是如何被曹丕軟禁至死的呢?

當時鮮卑族的首領軻比能率領幾萬人馬觀望雙方強弱,見曹彰奮力衝殺,所向披靡,於是請求臣服。北方地區全部平定。

當時曹操在長安,召曹彰來行在所相見。曹彰從代郡經過鄴城,太子曹丕對曹彰說:“你剛立了功,現在去面見父王,切記不要驕傲自誇,回答問題要時常顯得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曹彰到了長安,按照太子所說的,把功勞都歸於眾將。曹操很高興,握著曹彰的鬍子說:“黃鬚兒竟然大出我的意料之外了!”

這次戰役,曹彰表現出了一個大將應有的優秀品質:臨危不亂、善於傾聽他人意見,果敢英勇、身先士卒,武藝高強,善於捕捉戰機,不機械地執行命令,愛惜兵將,不貪功。

也許正是看到了曹彰的這些優秀潛質,曹操回京都,命曹彰兼任越騎將軍,留守長安。只可惜,曹彰和許多軍事將領一樣,軍事上很優秀,政治上卻很弱智。

作為曹操最勇猛的兒子,曹彰是如何被曹丕軟禁至死的呢?

曹操到洛陽,生了病,驛馬傳召曹彰,曹彰尚未趕到,曹操已經去世。回來後,史書記載了曹彰兩件事,說明了他政治上的不成熟。

《三國志》記載:

曹操在洛陽逝世,賈逵主管喪事。這時曹彰從長安趕來奔喪,見到賈逵問:“先王的印綬在哪?”賈逵正顏厲色說:“太子在鄴縣,國家已經有了儲君。先王的璽綬,不是您應當問的。”

《魏略》記載:

曹彰來到洛陽,對臨淄侯曹植說:“先王召我回來,是想讓你繼承王位的。”曹植說:“不要這樣!沒有看到袁氏兄弟的下場嗎?”

曹丕在三年以前被立為太子,到曹操死,期間並沒有反覆,這說明,他說讓曹植為王是假,而自己有野心才是真的。就當是的形勢來說,有兩個不確定性,一是擁漢復漢的勢力會不會趁機聯合起事?二是魏國內部曹植一派會不會作亂?

作為曹操最勇猛的兒子,曹彰是如何被曹丕軟禁至死的呢?

曹操在確立太子問題上,從來就沒有考慮過曹彰,這時候他任何的不堅決站在曹丕一方的念頭,都只能證明他政治上的不成熟。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召他回來呢?實際上就是讓他看住漢獻帝身邊的人,或者說是不讓任何人利用漢獻帝,因為以魏代漢的果實已經成熟。

曹丕即王位,曹彰與諸侯各去自己的封國。黃初三年,立為任城王。黃初四年,曹彰進京朝見,因病死於京都的官邸,諡號為威。

曹彰不問魏王印綬,曹丕會不會剝奪他的兵權呢?應該說也會,因為這是維護皇權的需要。

作為曹操最勇猛的兒子,曹彰是如何被曹丕軟禁至死的呢?

曹丕這個王位是在和兄弟們的競爭中得來的,政治上又非常敏感,他是不會長時期留下這樣一個“心病”的,因為一個掌軍的兄弟是會讓他睡不著覺的。只不過,他可能需要一個時機,或者是藉助其他大臣之口找一個理由等等。

當然,這同樣只是說明,曹彰若不是曹操的兒子,是有可能成為一員有作為的大將的,只可惜他生在了帝王之家。

曹彰被封為任城王,這是所有大將軍想都不敢想的爵位,但這種爵位並不是以功獲得的,只要是皇帝的兒子或者是兄弟都有可能得到,相反,當成為皇子或者皇弟時,這兵反而就不能帶了。

不能帶兵打仗,曹彰的將軍之路就此斷送,真不知道這對於曹彰個人來說是有幸還是不幸?所以曹彰軍事能力再厲害也上不了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