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鉞:老軍醫離而不休 89歲仍義務出診

1930年出生的劉世鉞是山西榆社縣巖良村人。在兒時的記憶中,劉世鉞的父親在山西長治開著一家醫院,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的父親一直在秘密收治八路軍傷員,醫院其實還是中共地下情報聯絡站。

8歲的時候,劉世鉞成為了一名小八路。從18歲開始,劉世鉞正式成為一名戰地軍醫。

經過一場場戰爭的洗禮,劉世鉞開始從戰場救護與治療逐漸向專業領域發展,進入解放軍980醫院(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工作後,劉世鉞在眼科領域刻苦鑽研,從一名眼科主治醫師成為醫院的眼科主任、全國知名的眼科專家。

和同事下鄉送醫,劉世鉞與隊員們為山區百姓做了3000例眼科手術。正定一位姓楊的患者急需進行角膜移植手術,但當時連最基本的手術顯微鏡都沒有,他硬是憑著肉眼和20年的豐富經驗,用了兩個多小時,把健康角膜縫合到患者的眼睛上。劉世鉞不僅手術做得好,還開創了很多新技術。一位上海人罹患眼瞼惡性腫瘤,手術風險很大,他經過周密制定手術方案,成功為患者切除腫瘤,並用異體鞏膜代替瞼板進行了眼瞼再造,既保住了患者眼球,還給眼睛做了美容。

對於前來就醫的患者,劉世鉞堅持一視同仁。他常說,醫生看的是病,不是患者的身份。遇到家庭困難的患者,他不僅自己慷慨解囊,還倡議大家為病人捐款。

1994年,劉世鉞離休了。但他依然要求繼續留在一線工作,即便是妻子福慧妹在2008年因意外成為了植物人,他依舊每天堅守自己的崗位。2015年,醫院考慮他年事已高,不再給他安排出診。為此,他專門給醫院黨委寫了一封信:“我是一名老共產黨員,從事眼科臨床60餘年,我願將我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更多年輕人,為廣大病人服務。我決定義務出門診,不要任何待遇……”

如今,滿頭銀絲的劉世鉞專心義務為患者看病的情景成為眼科專家診室裡的一道風景。他為患者看病,總是搓熱手指,輕輕扒開病人的雙瞼,洞察任何一個可能的病變。

“針尖上跳舞,麥芒上繡花”,劉世鉞的工作一直如此,從8歲就參軍入伍的紅小鬼,到89歲仍為人民義務服務的老專家,他對生活永遠充滿熱忱,用一顆愛心、更用一份堅持,為別人減輕病痛,也收穫了人生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