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論文:早於官方9天確認人傳人 89%的病人缺少醫院床位

中疾控論文:早於官方9天確認人傳人 89%的病人缺少醫院床位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宋婕 陳鋒 北京、長治報道

北京時間1月30日,一篇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論文發表於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稱此次新性肺炎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在親密接觸者之間就已經發生了“人傳人”,作者單位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中國疾控中心”)、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湖北疾控中心”)等。

不少公眾質疑發表論文的專家隱瞞關鍵信息,耽誤疫情防控。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部在幾天前剛下發紅頭文件,要求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疾病防控任務完成之前不應將精力放在論文發表上。

1月31日早上,國家疾控中心回應稱,該論文是基於1月23日上報的425例確診病例(包括15名醫務人員)所做的回顧性分析,12月病毒發生人際傳播也是據此作出的回顧性推論。但該說明中並未提及作者的具體身份,也並未解釋發表在國外期刊的原因。

1月11日前7名醫務人員感染

《華夏時報》記者在該雜誌官網最顯眼的推薦位上找到上述論文,網站顯示論文免費閱讀。

該論文通過分析截至1月22日武漢市首批425例確診的新型肺炎病例,得出結論稱,該病毒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在親密接觸者之間就已經發生了“人傳人”。

論文將疫情分為了1月前、1月前期和1月中期三個階段,通過數據表示,儘管1月前的多數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之後的絕大多數病例都與該市場無關。其中提到,1月11日確診的248例中有7名醫護工作者。而武漢衛健委當天通報稱醫務人員未發現相關病例,直到1月20日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才首次證實有醫務人員感染。

論文推算認為,病毒的感染人群每7.4天就會翻倍一次,並且早在12月中旬的時候,病毒就已經開始在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人群之中進行人傳人的傳播了,並建議進一步採取緊急措施減少病毒在社區的傳播。

論文認為,目前疫情的“拐點”尚未來臨,確診病例最近幾天出現的增速放緩現象,可能是因為大量感染者還未被確診和報告。

論文還指出,雖然只有27%的病人在感染症狀出現超過2天后才去就醫,但89%的病人面臨的問題是醫院缺少床位,導致他們發病5天后還無法住院。論文認為這也是在疫情前期難以識別和隔離感染者的原因,並建議將檢測感染的資源交給門診和急診,這樣可以鼓勵更快速的識別出感染者,進而更好的預防。

論文推測新性肺炎的R0(基本再生數)約為2.2,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患者將感染傳播給另外2.2人。一般來說,R0大於1,疫情就會加劇,所以防控目標是將其降至1以下。此前SARS的R0估計為3左右。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近幾周人們對疫情認識的增加,及檢測試劑盒供應和使用的增多,增加了確診比例,因此,論文作者稱對新性肺炎R0的推測僅限於1月4日之前。

“論文系回顧性推論”

該論文發表後,在網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有網友認為,中國疾控中心早就掌握了病毒人傳人的證據,但卻為了自身私利隱瞞關鍵信息,進而導致疫情防控被耽誤。論文引用了香港袁國勇教授的團隊1月24日發表在《柳葉刀》上的論文,可以推斷文章寫就的時間是一週內。那是何時得出2019年12月中旬出現人傳人的結論?

記者通過檢索論文的作者名發現,Qun Li與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主任李群的名字對應,Lei Zhou、Yeqing Tong、Ruiqi Ren分別與湖北省疾控中心的周蕾、童葉青、任瑞琦姓名的拼音對應,其他作者未在公開資料中找到與之類似的中文名。

此外,網站提到,轉載該論文需向中國疾控中心的馮博士發送轉載請求,其郵箱前綴是“fengzj”。記者通過公開資料發現,該拼寫與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馮子健的姓名拼音一致。

《華夏時報》記者向網站中所留馮博士及武漢、香港共4個郵箱發送郵件求證上述疑問,截至發稿均未獲得回覆。同時,中國疾控中心和湖北疾控中心的電話也始終無法接通。

1月31日日早上,中國疾控中心就此論文發佈說明稱,該論文是由來自中國疾控中心、湖北疾控中心、香港大學等十幾個單位的專業人員共同完成。

論文是根據截至1月23日上報的425例確診病例(包括15名醫務人員)所做的回顧性分析,所有病例在論文撰寫前已向社會公佈;提出的“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觸者中發生了人際傳播”的觀點,是基於425例病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做出的回顧性推論。

中國疾控中心還稱,及時在學術刊物發表調查結果,有助於國內外專業同行及時瞭解疾病的特徵,共同評估和研判疫情,改進防控策略。

當天,該論文的共同作者、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接受採訪時稱,論文是一篇回顧性分析。回顧性調查的工作正是中國疾控中心的職責之一,有助於找到元兇,指導未來防控。“我們的防控一直沒有停,一個月來大家都沒有覺睡。”

中疾控论文:早于官方9天确认人传人 89%的病人缺少医院床位

科技部要求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公開報道顯示,12月31日,國家衛健委第一批專家組來到武漢,進行實地調查、採集樣本、收集數據。

日前,科技部下發紅頭文件稱,“各項目承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要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在疾病防控任務完成之前不應將精力放在論文發表上。”

記者在知網通過搜索“新型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或“nCoV-2019”,僅找到4篇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

在國外期刊上,論文數量則更多。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包括上述爭議論文在內,共發表了3篇論文;另有1篇發表在美國的《Science》上;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是目前為止發佈最多新型肺炎相關學術文章的期刊,共發表了8篇:其中2篇就肺炎的臨床表現和傳播途徑做出了研究,作者分別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醫師黃朝林領銜的團隊及香港大學Kwok-Yung Yuen團隊,其餘6篇是評論。此外,還有12篇論文發表在bioRxiv、medRxiv等生物學、臨床研究領域的預印本(未經過同行評審)平臺上。上述文章均由英文撰寫。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由美國麻省醫學協會出版的同行評審性質的醫學期刊,是醫學期刊中擁有最高影響因子的刊物,被稱為四大頂級醫學期刊、世界四大權威綜合醫學雜誌。

這並非因論文引發的首次爭議。1月21日,南開大學教授高山科研組在中文核心期刊《生物信息學》上發表了論文《武漢2019 病毒序列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存在大量的可變翻譯,從分子水平揭示了該病毒變異快、多樣性高的特點,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提供了依據。

一經發表,復旦大學教授張永振就指控其未經同意採用了他研製出並公開的數據。高山則對此回應稱已經公開的數據即意味著失去版權,其他人都可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