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利率下調的背後邏輯解讀

【#央行開展4000億元MLF操作# 利率降5個基點】

MLF利率下調的背後邏輯解讀

MLF全稱是“中期信貸便利”,對於中國貨幣市場,2014年9月由中國人民銀行創設,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簡單來講就是,央行借錢給商業銀行,希望銀行多放點錢到市場。

MLF利率下調的背後邏輯解讀

市場之前普遍預期MLF下調機會較小,這次調低算是超預期。“我央行借你商業銀行的錢便宜了,是不是你借給企業的錢也要便宜些呢?”這就是內裡的邏輯,所以市場稱為變相“降息”。何況是中期而不是短期工具,有利於穩定預期,“要借的趕緊啊!”央行喊話了。

美聯儲年內三次降息,國內利率下調一直遮遮掩掩,欲說還休,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當下,此時貨幣更鬆一些有合理性,而且和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們仍有空間。

降息對股市構成一定利好,但是如今有股票的還有多少呢?

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大剛剛發表的一份長達76頁的《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有數據顯示,家庭總資產配置中,房產佔比高達77.7%,金融資產配置僅佔11.8%,股票佔比不到1%。

MLF利率下調的背後邏輯解讀

昨天,孫宏斌在2019 中國不動產金融年會上的發言上稱:在當前語境下,我們這個行業是不講理的行業,大家要理解這次調控。未來的形勢是錢不能進房地產,房地產不能成為刺激經濟的工具。未來國家的政策核心是,以人民為核心,房價不能漲。我們絕不能小看調控,認為它是短期的。

其實,在《報告》中呈現的是,人民手中大把房地產啊!而且學歷越低,年紀越輕和越老的人房產配置比例越高,“學歷與房產配置負相關,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的家庭,房產佔比高達80.9%;高於本科及以上的學歷家庭,房產佔比76.2%”。

我之前說過,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邏輯是“劫貧濟富”,在大類資產價格走勢分化時,你的資產比例和投資能力將決定下一個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財富佔位。

優化資產配置,在合理比例下,尤其是在專業指導下增配股權、股票、債券、保險等金融資產,鎖定區間高收益以及長期收益穩定的年金類產品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