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攸樂古茶山歷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基諾山古名曰“攸樂”,攸樂即基諾的音譯,是明清以來漢文典籍中對基諾山專用名字和對基諾族的稱呼。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臘縣境,位於景洪市轄區內,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其面積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較廣的。攸樂山海拔在575-1691米米之間,土壤磚紅壤和紅壤之間,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森林覆蓋率較高,有機質含量高。大部分為林茶混交林,屬雲南大葉茶種,葉型分為長葉型和橢圓型兩種。芽葉分為紅梗綠芽和綠梗綠芽兩種。攸樂古茶山古茶樹資源最豐富的是所處地亞諾山海拔1691.6米處的龍帕大寨。龍帕是基諾族阿哈部落的曼坡母寨和曼飄父寨的兒女寨,居於攸樂山的後半山(攸樂山分為前半山和後半山)。清初時,龍帕是製茶中心,茶葉生產也是極為興盛。即使是當下的龍帕,也是攸樂古茶山古茶樹最為豐富,且古樹茶產量最高的村寨。攸樂古樹茶主要產自龍帕村、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寨子。今龍帕村、巴來村遺存的古茶園面積約為2900畝,保留很多幾百年的古茶樹,古茶園海拔在1300~1400米,年產古樹茶十餘噸。

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正在萎凋的茶葉

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記載攸樂山歷史的石碑

攸樂山種茶年代久遠,相傳茶是孔明遺種,故尊奉孔明為茶祖。史籍記載,清朝雍正年間(1729),普洱府曾在基諾山設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樂同知,派五百兵丁駐防。清末年間,古茶園面積有1萬畝左右,1942年國民黨軍隊開進攸樂茶山,燒殺搶掠,茶農四逃,茶山荒蕪,茶葉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幾經滄桑,大部分茶園茶樹被毀,古茶園荒蕪面積達70%以上,全鄉古茶園面積只有2900多畝。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救濟茶農、扶持茶葉種植生產使攸樂山茶葉產量得到逐步上升。到1993年攸樂茶山產茶1942石(約97000多公斤)。現在攸樂茶山有3200畝,採摘面積1400畝。基諾鄉土地總面積622.9平方公里,其中國家自然保護區、國有林53萬多畝,佔全鄉總面積的57%,是典型的純山區農業鄉。古茶園面積2900多畝,新式臺地茶園面積7299畝,採茶面積9260畝。

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現居住在攸樂古茶山的基諾族人民還保持著傳統的飲茶方法:吃飯的時候,他們就會採來一些一芽一葉的新鮮茶葉,在地上挖一個小坑,用“冬葉”墊上,將採來的茶葉放進去,加上鹽、辣椒等調料,用山泉水一衝,做成一道“涼拌茶”,既當“飲料”,也當下飯的“菜”。“火燒茶”更是基諾族每家必備的茶葉,基諾族幾乎每家都是應用這種方法制作茶葉。每當有貴客來臨,好客的主人就會到村子旁邊的古茶園中採新鮮茶葉用野生的“冬葉”將新鮮的茶葉包起來,放在火炭上進行灼烤,當外面一層“冬葉”被烤乾能聞到茶葉散發出來的清香時就把茶放到茶壺裡,加水煮沸後飲用。用這種方法制作的茶茶湯清澈透亮,苦澀味輕,清香撲鼻,回味甘甜。

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涼拌茶菜

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冬葉

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常年不滅的火塘

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烤茶

攸樂古樹普洱茶的口感特點:

茶色澤較深,香揚水柔,舌面苦澀感稍高,口感聚攏,茶性較烈,茶氣強。攸樂古茶喝下後舌根處苦重,但回甘非常好。

雨夜茶話——攸樂山古茶

攸樂山茶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