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齐也有大智慧:举荐胤禩、顶撞胤礽、违背旨意向康熙帝建议立储

在《雍正王朝》中有三位上书房大臣备受大家关注,而人们往往谈论佟国维和张廷玉较多,却常常忽略马齐。

比如佟国维那一番“老眼昏花”的言论,那“不一条路走到黑”的处世哲学,确保了佟家的长盛不衰。比如张廷玉火烧老八胤禩奏折,慧眼识别调兵假手谕,还有他那“君子不党”的处世哲学,最终得以配享太庙。

这样一对比,更显得马齐微不足道,甚至有人认为,马齐能做到上书房大臣,完全是沾了他是满人的光,那么真相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能做到位极人臣,马齐也不是吃素的,他才是真正的职场老狐狸!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222期:雍正王朝:马齐的大智慧,明知康熙反感,他为什么仍建议立太子?

马齐也有大智慧:举荐胤禩、顶撞胤礽、违背旨意向康熙帝建议立储

一、

要知道马齐能做到上书房大臣,且历经三朝而不倒,这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马齐的女儿嫁给了康熙帝第十二子胤裪,这位皇子没有参与夺嫡之争,活了77岁。马齐的侄女就是后来的孝贤纯皇后,是乾隆帝的结发妻子,这些足可见富察氏家族之强盛。

马齐去世后,乾隆帝评价他:

“历相三朝,年逾大耋,举朝大臣未有及者。”

由此可见,马齐绝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么简单,可是在剧中马齐做的几件事,为什么看起来比较愚蠢呢?

比如太子第一次被废,举荐新太子的时候,马齐为什么要跟着佟国维走,在明知康熙帝反感的情况下,又为什么据理力争自己举荐老八胤禩没错?

再比如后来太子胤礽复立,康熙帝南巡,留下太子监国,马齐为什么明知道太子在气头上,却还替八爷党成员求情,故意激怒太子呢?

还有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后,西北战事不利,他明知道康熙帝下有明诏,不再立太子,他为什么还哪壶不开提哪壶,冒着被打成八爷党的风险建议康熙帝立太子呢?

要不怎么说他是老狐狸呢,他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非但不愚蠢,还恰恰是聪明的表现,下面我们来一一剖析。

马齐也有大智慧:举荐胤禩、顶撞胤礽、违背旨意向康熙帝建议立储

二、

在举荐新太子一事上,马齐实际上一直处于劣势,他既没有佟国维的消息灵通,也不像张廷玉一样,在热河参与了整个废太子的过程。所以,从揣摩圣意的角度考虑,马齐就是一只无头苍蝇,他没办法整合资源,做出最佳判断。

做不出最佳判断的时候,哪条路才是对的呢,那就是跟着出头鸟走,在神秘道士“八大王”事件中,康熙帝对上书房三位大臣还有老八胤禩讲:

“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一概视为妖言,因为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

当时佟国维是恍然大悟的神情,张廷玉却是低头不语,而马齐就是看向佟国维的,以此表明他追随佟国维。

所以后来佟国维给马齐泡奶,他们俩还讽刺张廷玉,讲奶要趁热喝,凉了再喝就不好喝了,其实就是讽刺张廷玉不早点押宝老八胤禩。

虽然是讽刺,但马齐心中还是认为张廷玉会按照旨意举荐的,所以当张廷玉另掏出奏折时,他是惊讶的:

“什么?你单独有一个密折,我怎么不知道?”

到这时他才慌了,摆在他面前的就两条路,临阵改变主意,这是大忌。一条道走到黑,那就成了佟国维的同党,所以他必须表明自己完全是服从康熙帝的:

“就是因为废了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才有了推举新太子这个事,怎么可能再推举废太子呢?”

一番争论之后,马齐把自己塑造成完全是为朝廷着想的人,是按照标准选的,不是因为佟国维,这样就摆脱了八爷党的嫌疑,仅仅领了这么一个罪:

“你的罪在于见事昏聩,随声附和。”

马齐也有大智慧:举荐胤禩、顶撞胤礽、违背旨意向康熙帝建议立储

三、

这次举荐新太子风波之后,佟国维下台,张廷玉顶上首辅位置,马齐被降了级。

貌似马齐吃亏了,其实他这恰恰是旱涝保收的决策,因为后来老四胤禛当了皇上,假如是老八胤禩当上了皇上,张廷玉的后果可想而知。

但是马齐此时的处境也不好过,他已经得罪了太子胤礽,此时康熙帝南巡,太子胤礽重新监国,留下了马齐辅政,咋办?

改为投靠太子胤礽?这一定是死路一条,毕竟之前已经站位老八胤禩,这时就算改,太子也不会收。也会被其他同僚嗤之以鼻,喷他是“墙头草”、“毫无主见”,那就真坐实了康熙帝的评价“见事昏聩”,政治生涯到此结束。

继续站位老八胤禩?这也是死路一条,康熙帝的态度说明一切,老八胤禩无缘皇位,再站位就是死!况且太子胤礽监国,正在处理八爷党的官员,这时候死心不改,就是愚蠢。

那么剩下的一条路,仅有坚决站在康熙帝一边了,怎么实现?

激怒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大肆打压八爷党成员,一堆大臣跪倒在太子宫前,他们看到马齐来了,求他替自己做主,结果马齐回答:

“好,我明白了,我这就跟太子去说!”

什么人才能去求情?只有跟他们不是一类人才能去求情,如果是一类人,那么大臣们完全可以自己求情。

马齐也有大智慧:举荐胤禩、顶撞胤礽、违背旨意向康熙帝建议立储

四、

要知道康熙帝留下马齐的目的,就是为了规劝太子,辅助太子,为国做事,所以马齐必须要在这个前提下动作,不能让康熙帝有任何的怀疑。

所以,马齐虽然答应了众臣,但并没有替他们求情,反而激怒了太子:

“谁当太子也得以国事为重,像太子爷您现在这样,何以向皇上交代?”

马齐把国事放在第一位,拿皇上的标准来要求,完全是正大光明为朝廷办事,毫无问题,当然结局也注定:

“跪在外面,听候发落!”

马齐此举既没有站位老八胤禩,也没有站位太子胤礽,完全做到了中立观点,也保全了自己。

后来老四胤禛火烧百官行述的时候,也是把马齐拉过来做见证人,此时的马齐就是代表着康熙帝。也从侧面表明,马齐成功地把自己从八爷党中撕扯了出来!

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没有结党心思,马齐在西北战事开始之后,再一次施计谋表明了一下态度。那是在康熙帝跟小弘历练剑之后,感慨自己“垂垂老矣”,结果马齐马上接话:

“要说到老,皇上还真没老……皇上,自从废太子以后,朝野都在期盼着储君!”

咦,他明知道康熙帝有旨意不立储了,他为什么还要问?

马齐也有大智慧:举荐胤禩、顶撞胤礽、违背旨意向康熙帝建议立储

五、

果然,不仅我们疑问,康熙帝也很纳闷:

“马齐呀,朕早有明诏,不立太子,你怎么又说开了?”

是啊,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时局是怎样的呢?

当时老十四胤禵掌管兵部,老八胤禩掌管户部,一方面催传尔丹出兵,一方面又不供应粮草,眼睁睁地看着传尔丹兵败。康熙帝焦急,上书房大臣们也着急,连邬思道都看出来了:

“西北用兵看起来打的是兵马,实际上打的是钱粮是后援……他的失败不在敌军,而是败在自己人手里。”

也就是说,朝中人,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西北战事就是老八胤禩在捣鬼。此时马齐站出来讲这话,很容易被人看出来,这肯定是老八胤禩指使的,马齐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马齐不是傻子,康熙帝都下明诏了,他为什么还要明知故问,这不是抗旨吗?

当然不是,因为康熙帝反问了马齐之后,马齐并没有跪下请罪,而是大呼两声: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这就是马齐宁可自己抗旨,也要告诉康熙帝,自己是坚定地站在康熙帝身边的。西北战事就是老八胤禩捣的鬼,康熙帝确实需要考虑储君的问题,如果不想老八胤禩当,那就要早做准备,以免被动。

康熙帝立马就心领神会,马上就让众皇子选举大将军王,分裂八爷党势力,为老四胤禛最终上台做好了准备。

而马齐,也通过此举,成功洗刷自己是八爷党嫌疑,反其道而行,反而全身而退,成为了托孤大臣之一。

马齐也有大智慧:举荐胤禩、顶撞胤礽、违背旨意向康熙帝建议立储

所以,马齐这个人,一点都不简单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