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的十三爷,为何还能斗赢八爷党和隆科多等

历史上雍正五年前,八爷党和隆科多就已经被消灭了,当时的十三爷胤祥还算建康(除了有点腿疾之外)。编剧刘和平老师通过艺术加工,将八爷党和隆科多的存在延长到雍正十年左右,以增强艺术冲击力。

病入膏肓的十三爷,为何还能斗赢八爷党和隆科多等

《雍正王朝》剧照

《雍正王朝》的高潮算是八爷党联合隆科多,勾结关外的旗主王爷发动兵谏,希望通过“八王议政”架空雍正,推弘时上位。最终是病入膏肓的十三爷力挽狂澜,带兵夺回丰台大营的兵权,瓦解“八王议政”的阴谋。有人认为,为什么八爷党蓄谋良久,勾结了关外的王爷和隆科多的九门兵力,还是敌不过病入膏肓的十三爷?其实关键因素,在于以下几点:

1.权力的核心在于大小,不在于人数多寡。

雍正上台后,除了他一人是皇帝,皇权至上,十三爷胤祥算是第二号人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核心的权力—兵权,自然是十三爷掌握。十三爷是兵权组织架构中的金字塔顶端,而其他的掌兵者不过是金字塔的某一基点而已,这和十三爷的建康程度没有多大关系,除非他死了,对于兵权的掌握,一定是最牢实的。

病入膏肓的十三爷,为何还能斗赢八爷党和隆科多等

《雍正王朝》剧照

《雍正王朝》里八爷党发动兵谏虽然演得很精彩,其实是不合常理的。关外的旗主王爷带兵进京,首先必须要通报十三爷和雍正,这是最基本的程序,帮助丰台大营整顿兵务,并非能够直接指挥军队,要是发动兵变,丰台大营的将官都是十三爷的人,怎么会轻易听从关外刚到的官军?所以,这只是编戏,无论如何,京畿要地的驻军不会被其他人随便插手,所谓整顿兵务,也不敢代替将官。没有十三爷的指令,丰台大营的将官是不会乱动的。

第二个不合常理的事,关外带来的兵力总数不过4000人,而丰台大营的常驻军应该在2万人以上,莫说是这么重要的军营军官不会听从关外将官的指令,就算是听,只要十三爷一声号令,立马就会被丰台大营“包饺子”,根本动弹不得。

病入膏肓的十三爷,为何还能斗赢八爷党和隆科多等

《雍正王朝》剧照

所以,从军事指挥系统和兵力来比较,八爷党虽然矫旨暗藏杀机,还勾结了隆科多,事实上是没有胜算的,因为十三爷才是管总的人,没有他的指令,谁都不敢乱动。有一点大家不要忘了,丰台大营的主要军官都是十三爷当年雍正继位的时候提携重用的。他们会不通报十三爷?

2.雍正十三爷防范在先。

雍正即位之后,即刻册封了老八胤禩为总理王大臣,这个总理王大臣虽然位高权重,但实际上是落入到雍正的“软围剿”之中。在新内阁中,十三爷是心腹,张廷玉是打工仔,隆科多是保驾之臣,马齐是皇族代表。老八胤禩被束之高阁,其实是被胤祥张廷玉马齐等看管起来了。雍正这么册封的目的在于防范老八,防范八爷党。

病入膏肓的十三爷,为何还能斗赢八爷党和隆科多等

《雍正王朝》剧照

八爷党当然也时刻没有放松对雍正的攻击,直到发动兵谏。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和十三爷加紧了对八爷党的肃清。雍正说:是脓包迟早要挤了他。说的就是肃清八爷党。

恰巧弘时受老八胤禩的蛊惑,以借助关外旗主王爷的兵力整顿旗务和旗营兵务,推行新政上奏雍正皇帝。雍正对弘时是心存怀疑的,斗争了这么多年,雍正已经敏锐的嗅到了来自八爷党的危险,所以才与十三爷商量,打算利用弘昼这个眼线,来摸八爷党的底牌。

病入膏肓的十三爷,为何还能斗赢八爷党和隆科多等

《雍正王朝》剧照

这些事充分说明,雍正其实是早有准备 ,从即位之初就准备好了。

3.“眼线”弘昼功不可没

弘昼在关键的时刻没有掉链子,反而还促成了肃清八爷党的罪证坐实。在丰台大营,老八胤禩和弘时矫旨,弘昼没有当场拆穿,反而装起了糊涂,让老八胤禩和弘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想想要是弘昼立刻拆穿他们矫旨,八爷党必然警觉防范,雍正皇帝拿不到八爷党罪证,就没办法肃清他们。

病入膏肓的十三爷,为何还能斗赢八爷党和隆科多等

《雍正王朝》剧照

弘昼选择在第二日早朝的机会给十三爷通风报信,这个时机选择十分恰当,这使得八爷党开弓已经没有了回头箭,逼宫乱政被坐实得稳稳的。

所以,看起来八爷党有了九成胜算,实际上一个弘昼就轻松瓦解了八爷党的阴谋。八爷胤禩高估了自己的智谋,低估了自己的侄子,更漏掉了病入膏肓的弟弟,在“墨菲定律”的作用下,死得妥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