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不让最有才干的八皇子继位,这其中有个隐秘原因

八皇子胤禩,无疑是康熙皇子中最优秀的人之一,不但贤名在外,又有文韬武略,还广受支持,为何却被康熙严厉打压呢?学者和清史爱好者们都分析过许多原因,不过我发现,有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可能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康熙不让最有才干的八皇子继位,这其中有个隐秘原因


在康熙24个成年皇子中,胤禩出身不算好。不过短板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胤禩聪明好学,不光精通满汉蒙多种文化,而且在骑射上也成绩优异。好学生人人爱,康熙有儿如此,自然对他颇为看重。

在胤禩7岁时,康熙便让他随驾出巡,有意让他开拓视野,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待胤禩17岁时,康熙便将他封为贝勒,成为众皇子中受册封最年轻的一个。此后,康熙有意栽培他的政务处理能力,让他和胤祉共同办理政务。胤禩不光学识高,能力强,他还是众皇子中,最为谦逊有礼的人。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奴仆侍从,他都亲切随和,丝毫没有做皇子的骄纵之气。对皇兄皇弟们,也是兄友弟恭,尽力相帮。因此,他是诸皇子中口碑最好的皇子,朝廷内外都称他为“八贤王”。

康熙四十七年,做了28年的太子胤礽因罪被康熙废黜了太子之位。早就觊觎太子之位的皇长子胤禔,自认为自己有军功,又是长子,理当被立为太子。康熙却说他“秉性躁急愚钝,岂可立为皇太子”。 胤禔眼见自己争储无望,便向康熙推荐了胤禩,并表示愿意替康熙诛杀胤礽。康熙听闻,勃然大怒,狠狠地责骂了一通胤禔,连带着也认为胤禩与胤禔有阴谋。太子之位的空缺,让有才干的皇子们拉帮结派,都想争位。甚至不顾兄弟情谊,暗中勾心斗角。康熙眼见皇子们颇有“兄弟相残“的举动,为了平息这种局面,再加上他也的确是在胤礽身上花费了许多心血,另外又念在胤礽的生母孝庄文皇后是他最为情深的人,种种原因,导致他想复立太子。

此后,康熙在与大臣交谈的时候,暗示了想复立胤礽的意思,并且多次看顾胤礽。说巧不巧,朝中大臣也多次上奏康熙,请求以国本为重,早立太子。康熙以为大臣们都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便问满朝文武:“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康熙的话说完,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一众朝中重臣纷纷称赞胤禩,并保奏他为储君。康熙见此,大为意外。便以“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为由,结束了立太子的话题。

胤禩的才干和学识,康熙是知道的。胤禩的贤名在外,康熙也不会不知道。朝中重臣和皇长子、皇十子几人都支持他为储君,照理,康熙应该将他列为储位候选人名单才对,可是康熙为何此后偏偏要处处打压他呢?

康熙不让最有才干的八皇子继位,这其中有个隐秘原因


原因是很复杂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什么原因呢?

满清自从统一中原后,一度强迫汉人“剃发易服“,为此还发生了好几起屠城事件。可以说,当时的汉人对满清充满仇恨,这种仇恨直到康熙年间还在。许多汉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与清廷作对。汉人中有骨气的读书人,更是恨透了满清侵略者,与满清颇有势不两立的架势。因此,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多以满人治天下,打压汉人中的知识分子。而这,无疑再次加大了双方的仇恨。在这样的背景下,胤禩居然得到了以他的老师何焯为首的江南文人的支持,并且在江南文人中口碑极好。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胤禩能得到江南文人的支持,绝对不是他擅于拉拢能得来的。他对文人多尊重,比如他的老师何焯就是他极为尊重的文人之一。他不仅与何焯感情甚厚,还在何焯父死时,代他照顾幼女,并常让何焯从江南购书。而何焯只是他尊重的文人之一,因此在江南文人中,他又被称为“实为贤王”。康熙素来对汉人提防,担心满清江山会易主,因此才会一直打压汉人中的知识分子,很少给他们做官的机会。为的就是永保江山万万年。如今,朝中为官的汉人也和那些王亲大臣们结成统一战线,一致拥护胤禩,这显然是康熙最不愿意看到的。这样不但威胁到了他至高无上的王权,而且他还担心胤禩继成大统后,会重用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