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稱乾隆朝為《飢餓的盛世》?

康雍乾盛世的真實情況,可能會完全顛覆掉您對於中國歷史上盛世的印象。在乾隆朝,到底發生了什麼?是不是真像電視劇裡演的那麼繁榮昌盛。

帝王家的孩子跟普通家的孩子不一樣,以至於康熙很久都根本沒見過乾隆這個孫子,還是在雍正的運作下,10歲的乾隆才和康熙見了一面,這已經是一種殊榮了,要知道康熙一共97個孫子,能見過面的不超過一半。當時老皇帝一見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就覺得這孩子非常大氣。

其實當時乾隆的背景不好,因為他媽是鈕鈷祿氏,並不是什麼顯赫的家族,進入雍正王府,估計只是個丫頭。所以乾隆這樣的身世不太會引起別人的注意。而當時康熙最喜歡的孫子是太子的長子,康熙也知道當時的太子不堪重用,但礙於喜歡這個孫子,所以才遲遲下不了決心,而雍正為了得到皇位,所以故意在自己的兒子裡選了一個最出色的,介紹給康熙,希望藉此扭轉局面。

為何稱乾隆朝為《飢餓的盛世》?

後來,果然事情朝著雍正希望的方向發展,康熙竟然把乾隆帶在了身邊。在此之前也只有太子長子有這樣的特殊待遇,後來祖孫兩打獵,乾隆遇到一隻熊,康熙打了一槍,黑熊倒地,乾隆一下子愣住了。

在康熙的提醒下,他才猶豫著騎馬向前,誰想到黑熊突然又站起來撲向了乾隆,這時候事出緊急,康熙馬上開了第二槍,打死了黑熊。

這時候康熙突然意識到可能冥冥中有天意,為什麼偏偏這時候乾隆猶豫了一下,如果他要直接上前,可能就被黑熊所傷。覺得這是乾隆的福氣所在,這點讓康熙深信不疑。然後各種史料記載,康熙不斷誇乾隆是個有福之人。

後來也確實如此,乾隆一直活到89歲。一直活到了1799年才去世,而跟他同年去世的還有美國的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而華盛頓通常被視為是一位近代的總統。一個古代的皇帝跟一個近代的總統同一年去世,恰恰也說明了,中國在這一時期已經遠遠落後了世界一個時代。

在朝鮮的李朝實錄裡記載,後來康熙爺病重,在病榻之上,立雍正胤禛為嗣皇,特意點名雍正第二子弘曆英雄氣象,封太子。所以,雍正得到皇位,確實跟乾隆有很大關係,而且清朝中期這幾個皇帝都挺有意思,從康熙開始,雍正乾隆嘉慶基本死前都沒什麼徵兆,特別是雍正,白天還好好的,晚上就不行了。

年僅58歲就掛了。

後來史學家們一致認為,雍正是因為吃了太多丹藥,最後很可能是汞中毒。所謂不作不死。當時雍正死的突然,甚至沒有立太子。但其實老謀深算的雍正,早已經秘密的將密詔藏在了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後來在重臣張廷玉主持下,25歲的乾隆繼位。他也是清朝到現在為止,唯一一個順理成章繼承大統,而沒有血雨腥風爭奪皇位的皇帝。所以現在說回去,康熙說這孩子有福氣,確實不假。

康熙當年的風格是寬仁,而雍正的風格是嚴謹,所以歷史的評價康熙更高。大家也都更喜歡康熙皇帝,但其實康熙晚年由於太過寬鬆,一度導致朝政廢弛,要不是雍正工作狂一樣嚴謹的態度,恐怕大清早就衰落了。所以別被甄嬛傳給騙了,歷史上的雍正哪有那麼多閒心去光顧後宮,他一年就給自己放一天假,一天批閱奏章無數。

平均下來每天要寫8000到1萬字,你算算這工作量,還要上朝,議政,會見大臣和看書。基本一天排的滿滿的。大家之所以不喜歡他,編排他,是因為他太嚴格了。所以明明是康雍乾盛世,後來大家就說成了康乾盛世,反而把雍正的功勞給抹殺了。

這些其實乾隆都看見了,所以他上臺之後就意識到,不能再像他父親一樣吃力不討好。甚至還要唱反調,比如他把得寵的那些道士全都趕走了,這其實就是當眾打雍正的臉,還有雍正定下的國策,鼓勵百姓開荒,結果很多地方官為了升官發財,亂報數字,結果老百姓的賦稅跟著土地走,數字上去了,土地卻沒開墾,百姓的賦稅越來越重,乾隆上來就說,誰在瞎報數字,我就弄他。之前亂報的,也要一一核查。這一舉措確實深得人心。

為何稱乾隆朝為《飢餓的盛世》?

乾隆接了一個好攤子,是帝國蒸蒸日上的年代,而歐洲也在開始工業革命,還沒有力量顧及東方。所以他命真的很好。乾隆用了很多前朝重臣,像張廷玉,鄂爾泰這都是幾朝老臣,甚至一些被雍正判了刑的,被判了死刑的,也都讓乾隆給放出來了。2000多名官員被他從輕發落。乾隆又回到了康熙寬仁治天下的老路上。

乾隆還很孝順,特別是對那個丫鬟出身的親媽,一向節儉的乾隆,給老太太辦壽宴卻竭盡奢侈了一把,對太后尊重,但也不是全無戒心,乾隆決不許後宮干政。

對於太后身邊的親戚也是打壓。對親兄弟也是如此,他沒有像雍正那樣把政敵兄弟全都下獄,事實上他的兄弟也不是政敵,所以好吃好喝養著你,但絕不允許你碰政治。他還把那些叔叔輩的親王們,踢出了軍機處。從這開始,親王基本就遠離政治了,直到慈禧的時候,親王才重新回到政治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