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9月8日,重慶3名初中女生,手牽手從18樓跳樓自殺。


事發地為重慶九龍坡區某小區內,3名女孩跳下後摔到了一樓遮擋平臺上。

消防員、警察、120趕到後,因為消防通道堵塞,雲梯沒能及時送到,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救援,才把三人送上救護車,遺憾的是,當時三人已無生命體徵。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究竟是什麼原因,三個才12、13歲大的花季女孩,會這麼想不開。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是抑鬱?是壓力太大?還是受了外在某種蠱惑?如果是第三種,那就太可怕了。這些年,學生圈當中時不時流傳著某種自殺遊戲,讓人不寒而慄……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01

這三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無論在家庭還是學校,一定遇到了幾乎相似的困境。沒有方向,缺乏家人和其他同學的理解,只能三個人互相傾訴,抱團取暖,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非常差,她們一定是隻能承受卻沒有能力排解,直到不堪重負,縱身一躍。

十三四歲的年紀,大部分女孩都倍受家人寵愛,活潑開朗,從小學進入初中,逐漸走入青春期,尤其女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家人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要相對應的改變,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她心理上的變化和困惑,如果面對孩子的一些變化一味的質疑甚至指責,就會讓孩子與家長的關係變得僵化,會給孩子一些錯覺,家對於孩子不再是那個溫暖的地方,父母也彷彿有些陌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冷漠的捧著手機。

現在各個家庭的工作生活壓力都非常大,很多父母疏於對孩子的關心,也會導致孩子的迷茫。父母的責任,養和育,都非常重要。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這些是和我們青少年的自殺率有關的一些數字。

大家看到社會新聞上出現了一些極端狀況,會想那個東西離我非常遠,但是事實上很多青少年的極端抉擇都是一個非常臨時的決定,這是因為他們前額葉皮質的執行和判斷功能沒有發展好,抑制衝動的能力沒有發展好。

02

那怎樣能夠讓大腦前額葉功能好好發揮作用呢?

首先我們來談談生理層面的調節。

前額葉皮質有它自己的發展節奏,雖然某種程度上這令我們的人生多少有些無奈,但是在另一個層面上它的發展也是可以被各種方式所激活的。

1.通過運動調節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左邊的大腦是一個人坐在那裡不動,一段時間之後,他開始做題目,他的腦電圖的樣子。右邊是他散步了20分鐘之後做同樣的題目,他的腦電圖成像就完全的不同。

大家會看到激活的比率面積等等都非常不一樣。一個簡單粗暴的結論就是——當孩子不想做作業的時候,或者執行、判斷功能有問題的時候,去動一動,有些時候是有幫助的。

2.通過睡眠調節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上面這張圖講的是我們大腦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叫做“修剪”。我們白天會看到很多的東西,比如聽到了一個響雷,覺得非常害怕,如果這個響雷在我的頭腦當中反覆出現,就會影響我的狀態。

我們的大腦很聰明,它會在你睡覺的時候把很多不需要的東西剪掉。這個過程和做夢也有關係,做夢其實是你的大腦在幫你做一些和修剪有關的工作,以免第二天還無時無刻不想著雷。

所以睡覺對我們來講很重要,睡眠幫助我們大腦的方式就像一個CPU一樣,騰出儘可能多的內存去跑更多的程序。所以說睡眠對於調節大腦前額葉皮質的發展也非常重要且有益。

3.飲食調節

近幾年醫學界的研究發現,腸道就像是人類的第二大腦,腸道的很多菌群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會不會得抑鬱症,會不會得阿茲海默症。相關研究顯示,當科學家在腸道里面植入一些健康的菌群時,被植入的宿主的情緒狀態會有一個明顯的好轉。

所以,如果感覺到自己或者孩子情緒不太好時,稍微調節一下飲食結構,也可以讓自己情緒變得好一些。

03

讓大腦前額葉功能好好發揮作用,除了生理層面的調節,下面這兩點,也是我們父母大有作為的地方。

給青春期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支持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左邊這個大腦是身心比較健康的大腦在學習下的狀態,右邊的這個大腦,是一個常年被虐待的孩子的大腦皮質在工作和學習時的狀態。這個大腦中間黑色的斷開就是表明了前額葉皮質功能性上的一個明顯的缺失。

有一些孩子可能一段時間學習成績下降了很多,或者可能體驗到和周圍關係出現一些緊張的感覺,或者長期處在一段有害的關係當中。

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階段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並因此而表現不良,那麼父母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給予彌補和引導。

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漏洞仍未得到修補,那麼他/她的一生將很難與幸福、健康、快樂結緣。

從多年治療與諮詢的經驗中不難看出,無論是高考減壓,還是親子關係,或是早戀、逃學、網癮、叛逆等,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階段給予正確的引導與關愛,上述大部分問題都有解決的可能。

可如果將之推延幾年。對,只是短短的幾年後,當這些問題背後的心理因素如病毒一樣貫穿於孩子們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成為終生難愈的腫瘤,再治起來,不僅成本極高,而且治癒的可能性相當低。原因是,他們已經定型了,“炎症”已經發展為“癌症”!

研究證明,青春期被家庭迫害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殺率相當高。除此之外,這些受害者還要發展出自虐、自殘、自貶、自卑等特質,這一切,均玷汙了美麗聖潔的青春期,但此時的孩子還無法離開父母而獨立生存,因此,他們還會被迫承受來自父母的壓力與傷害。並帶著這些傷疤走向他們的下一站:社會。

家長們,請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後的機會,人生是個單程旅行,沒有回頭路可走!

幫孩子找到自己真實的存在

研究證明,由於屏幕過多的光聲電刺激使得現代人前額葉成熟期推遲,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的00後跟90後的一個特別大的區別在於現實與虛幻世界的邊界不同。

00後由於缺乏了很多與現實世界的連結,不少孩子會在面對構建真實關係的時候遇到問題。

孩子在現代化的電腦世界裡生活,現實感很弱。他們在虛擬的世界體會到真實感,在真實的世界裡有虛擬感,這就是他們的特徵。

曾經有一次有個重點中學高中的學生,她帶了一個手機給我們看,她說,“老師,我們在玩這個東西”,我一看嚇一跳,玩什麼?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嗎?這種行為我們怎麼理解?這就是現實感缺乏的表現,他必須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真實的存在。

想象一下,當他進入大學和同學一起住宿舍,當他開始要談戀愛,開始要走入公司去面試,開始面對很多人生真實抉擇的時候,他就會非常的不知所措。

在青春期成長最艱難的幾年中,青少年們需要輔導、支持、良好的榜樣,以及最重要的,得到理解。

04

最後,要想與青春期孩子建立高質量的關係,父母牢記以下兩句話:

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的長大

“在父母眼裡,子女不管長到多大都是孩子。”這句話乍聽起來很溫馨,但卻是子女的一道魔咒。

前段時間有一條段子被廣泛轉載,內容是當孩子說“爸媽,我出門了”,各國父母的不同反應:

意大利父母:“放開玩吧。”

美國父母:“玩得開心,孩子。”

法國父母:“去吧孩子。”

中國父母:“你和誰出去?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怎麼整天就知道出去玩,咋不多陪陪父母?在外面不要亂吃東西......”

不少網友轉載這一段子的時候都表示:這太真實了。

中國父母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太緊張自己的孩子了,從衣食住行到學習、興趣、就業、婚姻乃至整個人生,什麼都想管,就是不願面對孩子已經長大這一現實。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家長愛偷看孩子的日記,偷聽他們與朋友的通話,認為他們不應該有自己的秘密。

著名影星黃磊在接受訪談的時候就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這些秘密是孩子內心最寶貴的財富。孩子的日記本、手機,我絕不會偷看。不用說上鎖,哪怕日記本放在桌上,我也不會看!”

因為窺探就等於摧毀孩子對我們的信任,只會讓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離。

如果家長總是不肯放手給空間他們成長,孩子就會有被約束和被控制的感覺,對成長也是不利的。

學者周國平曾說:“想要孩子信任家長,首先家長要去尊重孩子。”

想要重新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父母首先要調整好心態,接受孩子的成長,尊重他們並給予一定的私人空間。

只有在孩子信任我們的前提下,他們才會願意親近我們。

學會聆聽,做孩子的朋友

大兵老師曾採訪過一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學霸。她這樣描述與父母的相處:“我的父母跟我一直都是像朋友一樣相處的,他們從來不會拿家長的威嚴來壓我,而且總是很及時地聆聽我的問題,並給予引導。”

想要接近孩子,學會聆聽是很重要的一步。這能讓孩子知道我們在乎他,重視他身邊發生的大小事。

有些家長只會在孩子談論學習的時候仔細聽,而在分享別的事的時候興趣寥寥,顯得敷衍。這種做法很容易打擊孩子,讓他們失去和你溝通的慾望。

無論是大事小事,我們都應該好好聆聽,並給予及時的回應。

而且,我們在發表意見的時候,也要注意姿態,像對待朋友一樣,以尊重為前提對孩子提出建議,並且做好意見不被接受的準備。

畢竟,當我們向普通朋友提出建議,對方也不一定會百分百按我們所說的去做的,何況是孩子呢?

追求獨立自主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個明顯特徵,在這個階段他們可能會不同程度地疏離父母。父母可以在放手的同時,學會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成長,換一種模式去跟他相處,這也是作為家長的一門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