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炎症及抑鬱表型的關聯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免費分享給所有人

第037期

1,標題:炎症及抑鬱表型的關聯:12000餘名患者醫療記錄與腦組織形態上的證據

背景:臨床前實驗以及人類研究表明,慢性炎症與抑鬱表現的產生之間存在相關。之前普遍認為這是因為炎症細胞因子對神經可塑性、神經形成及神經遞質功能的下游效應而發生的。儘管如此,目前對此效應的神經相關性瞭解並不多。

結果:在研究1中,IL-6與海馬體、尾狀核、殼核及杏仁核的體積之間呈負相關。在研究2中,與非重度抑鬱組相比,重度抑鬱(MDD)組更有可能產生炎症症狀加劇。此外,炎症加劇可能是MDD分組的重要預測指標。

結論:本研究結果表明,炎症與無精神問題的女性樣本中和MDD表型有關的腦區體積減少有著橫向相關,並與大型臨床數據庫裡潛在的MDD病例相關。未來的研究可以著手於分辨預測首次MDD發作的特定炎症標誌物。

關鍵詞:杏仁核; C反應蛋白; IL-6;生物標誌物; 海馬體; 邊緣系統.

03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炎症及抑鬱表型的關聯

VBM計算之後的灰質體積與基線IL-6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Ironside, Admon, Maddox, Mehta, Douglas, Olson, Pizzagalli (2019) Inflammation and depressive phenotypes: evidence from medical records from over 12 000 patients and brain morphology. Psychological medicine. doi: dx.doi.org/10.1017/S0033291719002940

2,標題:米諾環素以特質-焦慮依賴的方式改變行為,小膠質細胞和腸道微生物組

嚴重的抑鬱症是世界範圍內殘疾的主要原因,治療選擇尚不完善。然而,目前出現了新的治療方法,從增強策略到針對免疫系統或微生物組-腸道-腦軸的新方法。因此,我們研究了米諾環素,一種具有多效性,免疫調節作用的四環素抗生素,單獨或與依他普侖合用,對行為、前額小膠質細胞密度和腸道微生物組的選擇性增強對高焦慮樣行為(HAB)繁殖的潛在有益作用。

我們研究顯示,伴隨其高先天性焦慮和抑鬱症,HABs造模組在下肢和前肢前額葉皮層中的小膠質細胞數量較低,並且腸道菌群組成與對照組相比有所改變。米諾環素治療三週緩解了抑鬱樣表型,進一步降低了小膠質細胞密度(僅在雄性HAB大鼠中),並降低了促炎細胞因子的血漿濃度。然而,依他普侖單獨給藥不能發揮作用,但可以預防這些由米諾環素引起的作用。此外,米諾環素導致未選擇焦慮型行為的HAB和大鼠的盲腸微生物組成發生顯著變化。米諾環素顯著增加毛螺和梭菌家庭XIII,它們的生產丁酸已知家族的相對丰度,在一個性狀相關的方式的相應增加和正相關血漿中3-OH-丁酸的水平。

因此,我們的數據表明,美滿黴素的抗抑鬱作用是性別和特質。因此,我們的數據表明,米諾環素的抗抑鬱作用是性別和性狀依賴性的,與額葉前額葉皮層中的小膠質細胞數量減少,微生物組成及其代謝物的變化有關。這些結果進一步支持了微生物組-腸道-腦軸作為抑鬱症治療的潛在靶標。

關鍵字:米諾環素;抑鬱症;微生物組-腸道-腦軸

03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炎症及抑鬱表型的關聯

媒介物(Veh)或米諾環素(Min)治療22天后盲腸微生物群組成和血漿3-OH-丁酸水平

參考文獻:Schmidtner, A.K., Slattery, D.A., Gläsner, J. et al. Minocycline alters behavior, microglia and the gut microbiome in a trait-anxiety-dependent manner. Transl Psychiatry 9, 223 (2019) doi:10.1038/s41398-019-0556-9

3,標題:近期有自殺企圖的抑鬱青少年自我面孔加工的杏仁核功能連接

目的:自殺是青少年第二大死亡原因,然而,自殺風險的客觀的生物標誌物是缺乏的。異常的自我面孔加工的杏仁核活動與自殺觀念有關,並且其與自我加工的神經區域(例如內側前額葉皮層)的連接性可能是自殺的危險因素。

方法:將青少年(11至17歲;N=120)分為四組:健康對照組(HC),自殺意念低的抑鬱患者(LS),自殺意念高的抑鬱患者(HS)和自殺未遂抑鬱患者(SA)。被試在掃描儀中完成了情緒化(快樂,悲傷,中立)的自我面部識別任務。通過心理生理相互作用分析確定雙側杏仁核任務依賴性功能連接。研究比較了不同群體對於自我和其他面孔對於不同情緒和半球之間的連通性。對體素結果進行閾值化(p <.005>

結果:與LS相比,HS和SA的杏仁核與背外側前額葉皮層、背內側前額葉皮層和楔前葉的連接性更強,均比HC表現出更強的連接性。與所有其他組相比,在SA中觀察到左杏仁核-前扣帶回皮層(rACC)的連接性更高,而HS,LS和HC中右杏仁核-rACC的連接性更高。

結論:杏仁核與其他區域之間的更高連接性與自我面孔處理有關,從而區分了不同的自殺觀念和自殺企圖群體。劑量依賴性反應表明,最近一次自殺嘗試與自面部處理過程中更大的rACC-左杏仁核連接有關,但自殺意圖與更大的rACC-右杏仁核連接性相關。

關鍵詞:自殺企圖;杏仁核;自我面孔加工

03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炎症及抑鬱表型的關聯

杏仁核與吻側前扣帶皮層在不同群體會讓半球之間的功能連接。HC=健康對照組; HS=自殺意念高的抑鬱患者; LS=自殺意念低的抑鬱患者; SA=和自殺未遂抑鬱患者。

參考文獻:Gabriela Alarcon et al. 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uring Self-Face Processing in Depressed Adolescents With Recent Suicide Attempt.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9;58(2):221–231.

4,標題:25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青少年的抑鬱和焦慮症狀與水果和蔬菜攝入量相關

背景:水果和蔬菜攝入量(FVI)已被證明與患抑鬱症的風險呈負相關。但是,對來自中低收入國家(LMIC)的和青少年之間的證據還不足。另外,關於焦慮風險的FVI知之甚少。因此,作者研究了25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青少年之間的這些關聯。

方法:對來自Global School-based Student Health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共包括65267名12-15歲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對過去12個月中的抑鬱和焦慮症狀進行了自我報告,並收集了過去30天內FVI的頻率。然後通過多變量logistic迴歸和基於國家的薈萃分析對以上數據進行了分析。

結果: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患病率分別為30.3%和9.8%。薈萃分析表明,FVI <5次/天的與抑鬱症狀的風險增加相關(OR = 1.10;95%CI = 1.02-1.18)。當水果蔬菜攝入量與焦慮症狀混合分析時差異並不顯著,當分開分析時,水果攝入與降低的抑鬱和焦慮症狀風險顯著相關;而蔬菜攝入量與抑鬱症狀的風險降低顯著相關,但與焦慮症無關。

侷限性:本研究只包括上學的青少年,橫截面設計無法揭示因果關係,未根據金標準的診斷標準測量結果。

結論:本研究提供了基於多個國家的證據,即FVI對中低收入國家青少年的抑鬱和焦慮症狀存在保護作用,這可以使決策者能夠基於此解決全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水果;蔬菜;抑鬱症;焦慮;青少年;中低收入國家

03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炎症及抑鬱表型的關聯

參考文獻:Ming-wei Liu, et al.,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in relation to depressive and anxiety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 in 25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61 (2020) 172–180.

5,標題:利用網絡分析模型分析單項抑鬱症症狀,炎症標誌物以及個體差異變量之間的聯繫

背景:在目前眾多有關於抑鬱症症狀及炎症標誌物之間聯繫的研究中,出現了許多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結果,這很有可能是由於兩個因素導致的。第一,多數研究都沒有考慮到炎症標誌物與個體差異變量之間的聯繫。第二,不同的單項抑鬱症症狀可能對應的是不同炎症標誌物的變化。我們通過使用網絡心理測量學技術(network psychometrics)試圖解決這兩個因素對於實驗結果的影響。

方法:我們使用了七個不同的標準化混合圖像模型(Mixed Graphical Models),分析荷蘭抑鬱及焦慮數據庫(Netherlands Study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NESDA)中的2321項數據,以探索在以下幾個因素中的共同差異:(1)焦慮程度,抑鬱總分(depression sum-score),九項DSM-5症狀,以及28項單項抑鬱症狀;(2)炎症因子CRP(C-reactive protein),IL-6(interleukin 6),以及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3)性別,年齡,BMI,是否鍛鍊,是否吸菸,是否飲酒以及是否有慢性病。

結果:在修正個體差異變量之前,抑鬱總分與IL-6以及CRP呈關聯性,而在修正變量後,其僅與IL-6有關。我們使用Jokela et al.論文中的數據重新評估了九項DSM-5症狀以及CRP之間關聯,發現在修正個體差異變量之前,CRP與睡眠問題,能量等級,以及體重/食慾改變呈關聯性;而在變量修正之後,CRP僅與睡眠問題和能量等級呈關聯性。在加入全部38個變量的保守模型分析中,抑鬱症症狀與炎症標誌物之間呈非相關性。根據之前心理測量學的研究,我們非標準化地重新評估了該模型,結果顯示:抑鬱症單項症狀,失眠,嗜睡,以及不適和疼痛,與所有炎症因子均呈正相關性。

結論:我們發現了炎症標誌物,抑鬱症單項症狀以及個體差異變量三者之間的不同聯繫。在修正個體差異變量之後,抑鬱症單項症狀與炎症因子之間的關聯性減弱;BMI及性別因素則依然與炎症標誌物呈強相關性。

關鍵字:BMI,抑鬱,單獨的抑鬱症狀,炎症,網絡分析

03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炎症及抑鬱表型的關聯

利用網絡分析技術分析不同抑鬱症狀、炎症因子以及個體變量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Fried, E. I., & Haslbeck, J. (2019). Using network analysis to examine links between individual depression symptoms,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covariates.

6,標題:少數民族身份和社會背景對抑鬱和焦慮發展的影響:對波多黎各族裔青年的縱向研究

迄今為止,很少有縱向研究探討處於劣勢地位社區的少數民族地位,是否會為個體帶來負面的心理健康結果的風險,以及可能導致這種風險的機制。我們在一個種族同質的波多黎各青年樣本中,調查了少數民族身份是如何影響四個發展性心理健康結果的。

我們在兩個地點,對由青年(5-13歲)轉變為成年早期(15~29歲)的波多黎各人進行了測量,這兩個地點其中一個是這些青年長大的地方(波多黎各島),另一個是他們作為少數民族的一部分時所處的位置(紐約南布朗克斯),測試內容包括重度抑鬱障礙(MDD)和廣泛性焦慮症(GAD)、抑鬱和焦慮症狀(DAS)和心理困擾的風險模型。

在基線水平上,從兩個地點中對2491名波多黎各青年進行分層抽樣。基線測量(第1階段)過後,每名青年參與者和一名他的照料者,每年都會接受評估測量,測量時間共計兩年,評估時間點有三個(第1-3階段)。從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我們聯繫參與者對其進行了第四輪訪問,共計2004名15至29歲的年輕人參加了評估(根據被試是否合格調整後的測量應答率為82.8%)。

我們採用準實驗設計,評估了少數民族身份對MDD、GAD、DAS和心理困擾的影響。通過中介分析,我們探索了所觀察到的關係的潛在機制。1863名波多黎各青年(在第1-3階段測量期間排除了患有MDD或GAD的人)的數據表明,波多黎各青年的少數民族身份與其在第4階段測量時,較高的終生和過去一年時間患有GAD、DAS,以及過去30天的心理困擾率之間存在聯繫,而且即使經過調整,少數民族身份與MDD也有相關的邊際趨勢。

兒童社會支持和同伴關係能夠部分解釋這種差異的存在,跨文化衝突、鄰里歧視和年輕人的不公平待遇也解釋了這種差異。依照本研究中的結果,我們發現個體作為一個少數群體成長的經歷,似乎增加了其患上精神疾病的風險,而社會關係的差異和社會壓力的增加是這種關係的中介因素。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鄰里環境層面而不是個人層面的干預,可能是減少少數民族青年情緒障礙發生風險的重要手段。

關鍵字:少數民族身份,社會背景,抑鬱,焦慮,心理困擾

03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炎症及抑鬱表型的關聯
03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炎症及抑鬱表型的關聯

apath分析提示的第4階段心理健康結果的中介因素

參考文獻:Alegria M, Shrout P E, Canino G, et al. The effect of minority status and social context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uerto Rican descent youth[J]. World Psychiatry, 2019, 18(3): 298-307.

校對/排版:Simon/小時 (brainnews編輯部)

前文閱讀

1,

2,

/<.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