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盧照鄰:穎水知君苦,波擁沉痾人

歷史上文人命運多舛者多多,有懷才不遇,有貧困潦倒,有疾病纏身,三者佔其一便算是悲催了,但有一人把三者全部擁入懷中,生死兩茫然,最後是在絕望中自沉穎水而死,這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

盧照鄰是我知道的文人中最為悲慘之人,明代張燮《幽憂子集題詞》有言:“古今文士奇窮,未有如盧升之之甚者。夫其仕宦不達,則亦已耳,沉痾永痼,無復聊賴,至自投魚腹中,古來膏肓無此死法也。”

正史對盧照鄰的介紹極為簡略,僅區區兩百餘字,對他的生平散見於唐人筆記或其它傳記中,雜和在一起,在我們面前呈現的是一個命運無比悽慘,催人淚下了一個詩人形象,直讓人感嘆世事弄人,天道不公。

盧照鄰,字升之,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人,即今天河北省涿州人,“初唐四傑”之一,出身范陽盧氏,博學能文,曾任益州新都縣尉,現成都市新都區,不久便因病辭官,後病重不堪忍受,投穎水自盡,卒年40歲,著有《盧升之集》。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范陽盧氏在隋唐之時可是“五姓七宗”的望族,遠祖可溯到三國時的盧植,可能是基因強大,盧氏家族中在唐初就出了多位名人,然而,他似乎同其它“四傑”的三位相比,要相對晚熟一些,因為那幾位都屬“神童”,而盧照鄰並無這方面的記錄。

盧照鄰聰穎過人是必須的,他自幼聰穎,讀書刻苦,十歲就跟著曹憲等名師學習,後來又被鄭王李元裕任為典籤,史載:“十歲從曹憲、王義方授《蒼》《雅》。調鄧王府典籤,王愛重,謂人曰:此吾之相如。”

曹、王兩位老師俱是大才之人,也是朝廷高官,盧照鄰跟著這些名師學習,自然學問精進,迅疾成為當時出類拔萃之人,名聲亦隨之響亮了起來,17歲時被李元裕看重並委以重任。

這李元裕可別小瞧了,他是李淵第17子,李世民同父異母的兄弟,他任命盧照鄰這一職務看似官階不高,但卻權力重要,典籤一職源於劉宋時期,皇子被委以一方職後,皇帝都是用地位低下的寒門來擔任典籤,乃皇子近人,主要任務是替諸王起草或批閱公文,所以,雖為小吏而實為心腹。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可惜的是,他在鄭王府一直沒甚起色,一直熬了11年,熬得鄭王都駕鶴西歸了,還是個典籤,落魄地離開了鄭王府,此時的他已28歲了。

三年後,唐高宗李治即位,讓盧照鄰去四川新都當了個縣尉,相當於副縣級的公安局長,他本是一文士,如何擔任這一職務,真是不懂當時吏部任命官員的依據是什麼。但不幸的是,正是在新都這一時期,他患上了疾病,不得不離職辭官,從此告別仕途,以保命為人生第一要務了。

盧照鄰很早就有詩名,他的詩既大氣磅礴,卻又有情感細膩的一面,最大的特色是想象豐富,很有時空穿越感,他有一首著名的《梅花落》,最能體現其風格特徵: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匈奴幾萬裡,春至不知來。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梅花雪花,匈奴邊塞,天山梅嶺,脂粉妝臺;這空間跨度實在是讓人目不暇接,由雪壓梅花想到天山徵人,從風舞亂妝臺而思夫盼春歸,作者從小處入手,以細膩的筆觸,將閨中思夫的情感婉轉地表達了出來,全詩無一“思”字,而卻處處有“思”,是從另一個角度對戰爭的一種反思,同王昌齡的那首“閨中少女不知愁”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的詩名在初唐也是盛極一時,給他帶來榮耀是七言歌行《長安古意》,這也是他的代表作,從創作手法來看,這更象是一篇漢賦,極盡鋪陳渲染之能事,文字優美,辭章華麗,就象是一幅長安風景畫,以俯瞰的視角氣勢磅礴地展開長安的全方位畫卷,也是一幅詩歌版的《清明上河圖》。

這首詩所描繪的場景有大有小,有近有遠,盡詳長安城的風貌,通過對城市街景的描繪和各色人等的刻畫,張顯了長安大氣輝煌的恢宏氣派,猶如一個攝影師,用手中的鏡頭,搖、切、換、轉,將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依次展示在觀眾的眼前。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詩中的名句多多,最為人稱道的就是這“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其實在這首詩中,這兩句本是描寫歲月場上的生活,從一夜歡娛到露水夫妻,因而引發出妓女們的感嘆和期盼,是她們的內心深處的糾結之情。

但這兩句又實在是契合男女之間對愛至死不渝的心境,所以,後世常將其用於戀愛誓言,如白居易《長恨歌》中“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一般。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詩讓盧照鄰聲名鵲起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災難,其中一句“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被認為是譏諷當時不可一世的武三思,他因為是武則天的侄兒,當時被封為梁王,朝野想晉階之人都巴結他,於是就有小人進讒言,悲催的盧照鄰被投進了大獄。

好在盧照鄰是個小人物,武三思也不願在他身上費功夫,這樣一個有名聲的文人對自己又毫無威脅,所以,也並沒有太為難盧照鄰,時間不長便將盧照鄰放了出來,但本來就疾病纏身的盧照鄰經此一難,悲傷與失落相伴,心痛和病痛緊隨,身體更加地孱弱,於是,他便離開了長安,開始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他先是在離長安不遠的太白山居住,求醫問藥,但病情不見好轉;後又去了登封附近的少室山,此時的他已是貧困之極,據清代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載:“其病廢以後,與洛陽名流朝士乞藥直書,至每人求乞錢二千,其貧亦可想見,蓋文士之極坎坷者。故平生所作,大抵歡寡愁殷,有騷人之遺響,亦遭遇使之然也。”

好在他還有些聲名,得到了一幫文人朋友的贊助,給他贈銀送藥,但病情愈加嚴重,不但一隻手殘廢得不能動,而且兩隻腳也不能直伸,徹底地成為 一個廢人了。

繼而他又遷到了具茨山,也就是今天河南新鄭市境內,他用朋友贊助的銀子購置了田產,修了房屋,準備長期在此隱居了;無奈病情是越來越重,天天折磨得他是痛不欲生,於是,他為自己提前修建了墳墓,並躺進去感受死後的情景,歸來後,寫下《五悲文》,並告之親朋好友自己的現狀,與之訣別後,遂投穎水而死。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盧照鄰的一生似乎命運總是在捉弄他,好機緣總是同他擦肩而過,據《新唐書》載:“照鄰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後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

就是說,他總是在主流外徘徊,高宗尚吏治,他卻在成天研究儒家學說;武則天推行法治,他又在弄老子那清靜無為;及至聲名遠播,朝廷屢次選拔賢良之士時,他又成為廢人了。這最後不怪他,但前兩個時段有點不識時務了,為何總是不入流呢。

盧照鄰的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邊塞詩上可以說是有啟先聲之功,他的邊塞詩歌大氣磅礴,氣象雄渾,即有拋家為國的豪邁,又有別親思鄉的悲憫,通過對具象的描寫,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將士們高昂的鬥志和獻身精神。

虜騎三秋入,關雲萬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漢月明。

高闕銀為闕,長城玉作城。節旄零落盡,天子不知名。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這首《雨雪曲》雖然沒有後來的岑參和高適的邊塞詩出名,但對惡劣環境的描寫卻不輸岑高,尤其是最後一聯,隱隱地告訴人們全軍也許沒有一人生還這個殘酷地事實,而且誰也不知其名,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每一個都是那深閨夢裡人。

他的送別詩也很有特色,情感豐富,雖離別傷感,卻也充滿著自信,這也許是初唐之時豪邁之氣象使之然,後世李白杜甫等一眾名筆大家受其影響是很大的。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東。相看萬餘裡,共倚一徵蓬”,這是他的一首五言詩節選,對比李白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我們是不是能看出些端倪,我是不敢說李白有盜版之嫌,只能說李白在他詩作的中,化用了他的詩句。

難怪清代大名士沈德潛在他的《唐詩別裁》中評論說:“前人但賞其起語雄渾,須看一氣承接,不平實,不板滯。後太白每有此種格法。”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歲將暮兮歡不再,時已晚兮憂來多”,盧照鄰應該是歷代詩人中命運最為悲慘之人,懷才不遇,貧困潦倒,身患重症,人生幾大不幸都與他交集,他對這個世界來說,就是上蒼讓他帶著痛苦來人間看一下美好,然後帶著遺憾離開,這對盧照鄰來說,何其不公。

“天妒英才時常有,人生少見幸福臨”,盧照鄰所患何病史無記載,有說他從小就得了小兒麻痺,有說他是患的是“風疾”,有人說是誤用丹藥中毒; 他曾在《五悲文》中描述過自己的病情:“骸骨半死,血氣中絕,四支萎墮,五官欹缺。皮襞積而千皺,衣聯褰而百結。”從症狀來看,他得的就是“麻風病”,這在當時來說,可謂是不治之症。

對盧照鄰來說,得了這個病,餘下的就是個等死的過程,他和他的家人及親戚朋友為治他的病也傾其所有,四處求醫,但他這病實在是太嚴重了,甚至神醫孫思邈對此也束手無策。他後半生一直是被病痛所折磨,生不如死,他遠離親友,苦熬度日,但內心再強大也抵擋不住病魔的兇殘,這是怎樣的一個悽慘悲愴。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歲去憂來兮東流水,地久天長兮人共死。”這每個字都是用淚鑄就,哀婉悽楚。這一聲聲絕望的吶喊,讓我們感受到盧照鄰在生死選擇上的彷徨,當他躺在為自己挖好的墓穴中時,那是何種心情。

最終,他拖著殘軀,一步步地挪到了穎水邊,我不知道腿腳萎縮的盧照鄰挪了多長時間才到了穎水邊,但肯定是萬分地艱難,此時的他,來這裡是向這個世界告別。

他曾經熱愛這個世界,他熱愛生活,他熱愛自己的親人,但是,這個世界給予他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他留戀這個世界,卻忍受不了無盡的折磨,他仰望星空,寫下了最後的絕筆,

東郊絕此麒麟筆,西山秘此鳳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這是他絕筆《釋疾文·粵若》中的最後四句,寫完這首訣別詩後,盧照鄰便投入了激流,瞬間,一切復歸平靜。

歲將晚,時已暮,身難動,心飛翔,盧照鄰走了,帶著遺憾,帶著傷感,吟著“地久天長兮人共死”走了,他解除了自己的痛苦,卻為我們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

盧照鄰:一位天才詩人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殺,他究竟得了什麼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