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王勃:如流星劃過夜空,絢爛了整個蒼穹

公元650年到676年,那是整個大唐帝國蒸蒸日上的時代。

貞觀之治的滌盪,讓整個社會都呈現出一種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布衣可以干政,平步可以青雲,人人都生出一種“拾青紫於俯仰,取公卿於朝夕(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的豪情。

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位叫王勃的才子走完了自己短短26載的辰光。

他就像一枚流星劃過大唐的夜空,絢爛了整個蒼穹……

王勃:如流星劃過夜空,絢爛了整個蒼穹

01

盛世前的昂揚巨響

公元617年,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李淵、李世民,起兵太原,挾著風雷之勢,宣告了隋的落幕。

一個名為大唐的王朝,如同朝陽冉冉升起,開始了自己傳奇的書寫。

最初裹挾初唐文壇的,是一種名為“上官體”的詩風。

這種詩風內容上侷限於宮廷、應制詠物,追求詩的聲辭之美,然而情感過於纖弱單薄,而缺乏慷慨的激情。

便在這時,以王勃為代表的“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大踏步走向了歷史的舞臺。

王勃:如流星劃過夜空,絢爛了整個蒼穹

他們懷著變革文風的自覺意識,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唱響了盛世到來的昂揚之音。

如王勃《遊冀州韓家園序》所說的:

高情壯思,有抑揚天地之心;

雄筆奇才,有鼓怒風雲之氣。

無論是追求對偶工整、聲律協調的五言律,還是較少受格律束縛的古體和歌行體,他們都寫得氣勢宏大、跌宕流暢,字裡行間透露出一股自負的雄傑之氣和慷慨情懷。

如王勃最有名的一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雖是送別詩,字句間卻不見抑鬱傷懷,反而有一種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英雄氣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更是以其豁達昂揚的情懷,在千百年後,仍時常吟哦於人們口中。

王勃:如流星劃過夜空,絢爛了整個蒼穹

這首詩寫於王勃早年在長安做官之時,詩中所折射出的豪縱不羈、明朗樂觀的情懷,既是少年王勃意氣風發的呈現,也是他短暫一生性格的主基調。

王勃的仕途走得並不算通暢,詩文中也時有低沉哀怨的情調,然而構築他作品基本風貌的,卻始終是:

昂揚壯大的氣魄、叱吒風雲的豪氣、開闊深遠的意境……

02

鵬鳥待高飛,天地多羅網

少年時的王勃,才情縱橫,他懷揣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大抱負,急切盼望著踏入仕途。

正是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15歲時,王勃就藉著右相劉祥道巡行關內的時機,向他上書——《上劉右相書》。

在上書中,王勃既不歌功,也不誦德,反而猛烈抨擊朝政,反對用兵高麗。

在當時,統治者是把平突厥、定高麗的赫赫武功,看作自己的無上功績。而年少氣盛的王勃,卻站在下層人民的立場上,指責朝廷用兵高麗,是“圖得而不圖失,知利而不知害;移手足之病,成心腹之疾”的愚蠢行動。

這樣的一番切中時弊、一針見血的言論,在當時一眾或唯唯諾諾、或緘默不言的士人之中,不啻為平地驚雷。

這塊稜角分明、鋒芒必露的敲門磚,狠狠一敲,果然敲開了劉祥道這道大門。

劉祥道稱他為神通,並向朝廷力薦,就這樣,王勃年未及冠,就已經成功躋身朝野。

王勃以為這將會是他飛黃騰達的開始,卻不知,原來這已是結束!

此後,王勃又接連通過一些王公大臣之手,向高宗皇帝進獻了《乾元殿頌》、《九成宮頌》、《拜南郊頌》等。

他想要仿效司馬相如與漢武帝的故事,希望高宗看重自己這隻展翅待飛的鵬鳥,幫他擊水摶(tuan)空,助他扶搖直上。

可惜,唐高宗終究不是漢武帝。王勃那些歌功頌德的華彩辭章,換來的並不是讚賞的目光,而是警惕的白眼。

那是總章二年(669)的春天,極其平常的一天,陽光一如既往地溫柔,可誰又會知曉那溫柔裡暗暗蘊蓄著怎樣的寒霜。

在王勃上《拜南郊頌》後不久,沛王李賢和英王李哲進行了一場鬥雞遊戲。

當時王勃是沛王府的修撰,深得沛王歡心。為了助興,王勃遂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

歷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夢魂;

遇風雨而膠膠,最足增人情思。

處宗窗下,樂興縱談;

祖逖(ti)床前,時為起舞。

肖其形以為幘(ze),王朝有報曉之人;

節其狀以作冠,聖門稱好勇之士。

文章寫得鏗鏘有韻,才情卓絕,很快就傳遍了京城。

然而高宗看了這篇文章後,卻大發雷霆道:“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行諫諍,反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是交構之漸。”

從唐王朝開國始,兄弟攻訐(jie)、諸王爭位就沒有消停過,因而高宗皇帝對此十分在意,而王勃的《檄英王雞文》卻恰巧撥動了這根敏感的神經。

王勃不幸地成為了政治交鋒裡的犧牲品。

王勃:如流星劃過夜空,絢爛了整個蒼穹

懷著經國安邦的宏願而來,一紙無足輕重的遊戲之文,卻將他仕途騰躍的幻想打破。

此後他開始了蜀中三年的漫遊,徜徉山水,然而內心深處卻始終鬱結著一股憤懣不平之氣。

他於是長嘆道:

天地不仁,造化無力。

授僕以幽憂孤憤之性,稟僕以耿介不平之氣。

頓忘山嶽,坎坷於唐堯之朝;

傲想煙霞,憔悴於聖明之代。

《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

在王勃看來,生於這樣聖明的時代,是不應該遭受坎坷的。既遭受坎坷,便不免多了幾分鬱結之氣,但仍不至於頹唐、蕭瑟。

於是文章中又時時可見到他飄逸、曠達的胸懷:

搖頭坐唱,頓足起舞。

風塵灑落,直上天池九萬里;

丘墟雄壯,傍吞少年五千仞。

裁二儀為輿蓋,倚八荒為戶牖(you)。

榮者吾不知其榮,美者吾不知其美。

《山亭興序》

氣勢可鯨吞日月,文章欲經緯天地,讓人頓生叱吒風雲的豪情。

03

負不世之功勳,必折而不悔

三年的川蜀之行,壯麗的風景滌盪了他的心胸,也讓他得以遠遠審視詭譎莫測的官場,心中萌生了退意。

重返長安後,他拒絕了禮部侍郎裴行儉的舉薦,不久求補虢(guo)州參軍。

在虢州,他人生的第二場風雨在猝不及防間迅猛襲來。這一次,他差點丟了性命。

虢州參軍任上,有一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王勃出於同情,便將罪犯藏匿了起來。可是後來風聲漸緊,王勃害怕走漏風聲,便又殺死了曹達以了事。

隔著蒼茫的歲月,事實真相如何,我們已無從知曉。但足夠確切地是,這次飛來橫禍,徹底宣告了王勃仕途的終結。

王勃:如流星劃過夜空,絢爛了整個蒼穹

雖王勃僥倖遇上國號改立、大赦天下,但他的父親卻因此受到連累,被貶謫到了南海交趾。

在《上百里昌言疏》裡,王勃坦誠自己錐心刺骨般的悔恨心情:

嗚呼!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碎骨以謝君父,復何面目以談天下之事哉?

“灰身碎骨”四字,可謂王勃第二次遭遇官場挫敗後的真實心情。

但歸終,王勃並沒有在這種極端痛苦、悔恨的自責心理下消沉下去,而是盪開一筆,以人生禍福相依、窮貴轉化,作自我慰藉。

是以君子不以否屈而易方,故屈而終泰;

忠臣不以困窮而喪志,故窮而必亨。

生死一遭走過,他加倍珍惜這劫後餘生。

富貴比於浮雲,光陰逾於尺壁,

著撰之志,自此居多。

……

在乎辭翰,倍所用心。

至溺水身亡前的兩年多時光,是王勃一生創作最宏富的時期,他先後撰寫了《周易發揮》五卷、《唐家千歲歷》、《百里昌言》十八篇等,並寫了大量詩文。

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途中路過南昌滕王閣,遂有了一曲流傳千古的絕唱——《滕王閣序》。

王勃:如流星劃過夜空,絢爛了整個蒼穹

披繡闥(tà),俯雕甍(méng ),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yū)其駭矚。

閭(lǘ)閻(yán) 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zhú)。

雲銷雨霽(jì),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lǐ)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景緻幽幽靜靜,氣勢浩浩蕩蕩,即便是回首半生坎坷際遇,情感也同樣激越昂揚。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那種渴望建立不世功勳的抱負,那種折而不悔的豪邁,那種沖決天地的氣魄,那種盪滌寰宇的胸襟......

王勃所留給我們的,並不只是一座華美的樓閣。

次年春,王勃踏上歸程,在南海的風急浪湧中,不幸溺水,驚悸而死,年26歲。

王勃:如流星劃過夜空,絢爛了整個蒼穹

多年後,若你有幸登上滕王高閣,望著長江滔滔滾滾、不知斷絕的流水,也許還能聽見詩人悠悠的吟唱——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如流星劃過夜空,絢爛了整個蒼穹


參考文獻

伊賽梅.王勃駢文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