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巫蠱之禍,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當皇帝,西漢會更強大嗎?

王平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若無巫蠱之禍,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當皇帝,西漢會更強大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更多的是猜測,所以結果必然是三種,分別是“劉據當皇帝西漢會更加強大”、劉據當皇帝取得的成果和劉弗陵當皇帝取得的成果一樣大、劉據當皇帝取得的成果沒有劉弗陵當皇帝取得的成果大。

在這三種結果中,小哥本人傾向於第三種,小哥認為假如劉據當皇帝,取得的成果不會高於劉弗陵當皇帝,下面,我們先分別對兩人做個簡單介紹。



漢武帝嫡長子劉據

劉據是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在此之前,他還有兩個姐姐,劉據出生的時候,漢武帝已經29歲了,這在古代社會,29歲相當於現代的中老年人級別,因為古代人的壽命普遍比較短,漢武帝29歲時才有了第一個兒子,他非常開心,因此對劉據從小就嚴格要求,按照接班人的標準來培養。

劉據為人寬厚仁慈,成年後,就輔助漢武帝劉徹處理國家大事,並且平反了很多冤假錯案,深得民心,漢武帝外出狩獵的時候,朝廷一應行政事務由劉據全權處理,有些事情根本不用漢武帝過問,由此可見,劉據將來繼承皇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劉據處理國家事務的能力非常好。

在漢武帝時期,雄韜偉略的漢武帝重視法度,啟用了一些酷吏來維護國家正統,而劉據本人溫和寬厚,提倡仁義道德,因此和這些酷吏們的理念有衝突,最後,受江充“巫蠱案”牽連,被群臣勾結陷害,太子劉據無奈釋放囚徒起兵,但是最終不敵丞相劉屈氂率領的正規軍,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在逃亡途中消息走漏,官兵追殺而來,劉據為了不連累收留他的農戶,自殺身亡,該農戶也在和官兵的搏鬥中身亡。

劉據逃亡期間,陸續有人上奏漢武帝,深情描述了父親和兒子的關係,最後指明太子劉據起兵是因為江充等人阻斷了皇帝和太子之間的消息,同時心懷不軌的大臣勾結陷害仁德的太子,最終太子為了自保起兵。漢武帝閱讀奏章後大為感動,但是沒有及時頒佈赦免太子的詔書,結果沒幾天,劉據去世的消息傳來,漢武帝老年喪子,悲痛欲絕,他非常痛恨逼死太子的一撥人,重新恢復了自漢文帝時代便廢除的夷族之刑罰,將江充誅殺三族,劉屈氂、李廣利滿門抄斬,還有幾位牽扯此案的人都被滅族。

漢武帝修建了一座“歸來望思臺”,作為對兒子劉據的懷念和期盼。



漢昭帝劉弗陵

劉弗陵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太子劉據去世後,漢武帝三子劉旦上書漢武帝,願意進京護衛皇帝,他想當太子的意圖非常明顯,這讓深陷喪子之痛的漢武帝非常惱怒,他狠狠的批評了劉旦,並且縮減了劉旦的封地。漢武帝的第四個兒子平時遊手好閒,不具備治理國家的才能。漢武帝的第五個兒子劉髆因為是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曾經勾結劉屈氂,陷害劉據,目的是輔助劉髆繼承皇位,劉據事件後,劉屈氂和李廣利均被滅族,因此劉髆也不具備當皇帝的資格。

劉弗陵為漢武帝的第六個兒子,是漢武帝寵妃鉤弋夫人,年僅6歲的時候,就非常聰明有見地,深得武帝喜歡。後來漢武帝傳位於劉弗陵,劉弗陵成為西漢第13位皇帝,號昭帝。

漢武帝託孤於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輔佐劉弗陵。



劉據、劉弗陵時代政治狀況分析

劉據去世的時候,漢武帝已經年老,但是仍然大權在握,並且受漢武帝“酷吏治國”的影響,酷吏和太子劉據之間有著直接理念衝突,如果劉據當皇帝,那麼這些在漢武帝時代耀武揚威的酷吏,他們的身份地位必然會一落千丈,所以說,這類人勾結起來,對劉據形成很強的一股壓力,簡直是你死我活的地步。

劉據時代,漢武帝五子劉髆,他的支持者為丞相劉屈氂和大將軍李廣利,這方勢力也對劉據形成了非常大的壓力。

劉弗陵時代,漢武帝已經為他掃清了所有皇位爭奪潛在威脅,同時為劉弗陵選拔了最優秀人才來輔佐他,這也就是為什麼年僅8歲就繼位的劉弗陵,能夠鎮得住群臣的重要人物。後來在漢昭帝十二歲的時候,朝廷權臣矛盾激化,最後劉弗陵聯手霍光,將以)上官桀、燕王劉旦誅殺。



所以說,單單以兩人所面對的政治環境而言,劉據所面臨的政治環境遠比劉弗陵面對的政治環境要兇險,同時,劉弗陵時期發生的“鹽鐵會議”“減免賦稅”“罷免不急之官”等休養生息的政策,和皇帝安心放權、重臣忠於朝廷、辦事大公無私有關,如果把年幼的劉弗陵換成劉據,相信劉據並不會如劉弗陵一般,讓歷史出現“霍光專政”的情況。

皇帝不放權,臣子心懷各意,參考歷代帝王,成就如何,可想而知。

所以小哥認為,如果無巫蠱之禍,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當皇帝,西漢不一定會更強大,最好的狀態就是減免賦稅、休養生息。


古梁鏞


想再現漢武帝巔峰時期的西漢估計比較困難,但是作為一個守城之君應該還是可以的。

在漢武帝長達54年的帝王生涯中,經過多年的戰爭,改變了漢初70餘年的漢匈態勢,使得“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但是戰爭的勝利是靠著錢財堆出來的。到漢武帝末年,西漢經濟出現了大衰退的局面,前期的積蓄被揮霍殆盡。

因此,在漢武帝晚年,他發佈了著名的輪臺之詔,宣佈不再窮兵黷武。為挽救經濟,漢武帝在位期間曾採取一系列政策,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加強對經濟的控制。

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如果沒有無巫蠱之禍,由劉據繼承皇位。按照歷史發展軌跡,漢武帝留下了一大批可用之才,如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等人,如果此時由劉據繼位,由於劉據已經年長,此五人不會再充當輔政的角色,但是依然會在相對於的位子上發揮自身的能力和貢獻。鑑於劉據與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的關係,此五人將不會對劉據有二心,只會精心盡力。因此,劉據作為一個守成之君是必然的,他大概率會繼續沿著漢武帝晚年的各項政策和沿用當時的人才。

但是,根據歷史記載,劉據是一個性格相對柔軟之人,對於帝王而言只能算一箇中庸之君,守成有餘,開拓不足,漢武帝達到的高度是一般帝王難以企及的。因此,對於劉據而言,如果能安穩的繼承帝位,按照漢武帝的佈置繼續走下去就行。


史海小白丁


這個不一定,衛子夫的兒子劉柱性格敦厚,寬以待人,但不見得很會招攬人才,如果呀身邊有很得力的人才,不至於被江充的巫蠱之禍害,逼得起義。漢武帝能上位成功,除了他自身的比較聰明機敏,有機遇外,還有能人異士協助他,反觀太子劉柱似乎缺失這類現象!再就是拳夫人的兒子劉弗陵,年紀輕輕就能識人斷是非,要不是英牛早逝,他也會有一番成就。可見衛夫人的兒子當皇帝不一定就能興旺漢朝。

再就是歷史的車輪已經滾過,而且討論起來意義也不是很大,就當茶餘飯後的消遣吧!




瀟木南


歷史規律是物極必反

從歷史大進程看,一個大的朝代達到頂峰就開始走向衰落,基本上是隻有一次高潮,沒有第二次高潮。我之前寫過一篇二代皇帝論,大意是第二個皇帝如果是明君,可以延續朝代100年,如果第二個昏君,直接滅國。我們可以扳著指頭算一算,頂峰基本只有一個。

秦朝,開國秦始皇,二代秦二世滅國。

西漢,開國劉邦,二代算是呂后,然後文景之治,漢武帝到高峰,後來走下坡。

東漢算是漢代的延續,但整體後面就不行了。

三國兩晉南北朝屬於大混亂時期,不算大的朝代。

隋朝,開國楊堅,二代隋煬帝楊廣殘暴,滅國。

唐朝,開國李淵,但實際上李世民很早就出來掌權了,後經武則天,到唐玄宗時期達到頂峰,後走下坡。

宋代,開國趙匡胤,弟弟趙光義是第二個皇帝,頂峰宋徽宗時期,後走下坡,南宋只是苟延殘喘。

元朝,不說了,跟我們有啥關係哦。

明朝,開國朱元璋,第二個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最後被朱元璋的二子朱棣篡權,算是達到了鼎盛,後期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

清朝,入關後第一個皇帝順治,後來康雍乾達到頂峰,後期走下坡。

即使劉據當了皇帝,西漢還是不會強大

所以從上面的歷史軌跡來看,即使劉據當了皇帝,西漢還是不會強大。大的規律就在那裡放著,漢武帝太牛了,牛到了極致,後面的皇帝基本上只能望塵莫及,物極必反,西漢也只能走向衰落。也許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有驚世之才,但是,歷史的規律是無法打破的。從另一點來說,劉據被殺,說明劉據在帝王之家,沒有學會明哲保身,這樣的人,即使繼承大統,也很難在爾虞我詐中保證自己的絕對權力。縱觀歷史,哪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不是強勢的,一個弱者,一個不能集中權力的人,很難在歷史中有所作為。所以劉據當了皇帝,西漢也不會更加強大,只能讓衰落變慢。


若晴


西漢會更強大嗎?

感謝提問,一家之言,不當之處還請列位批評指正。

我的回答是,劉據會作為一個守成之君,西漢會更強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除親戚奪相權,皇權更進一步集中。

前情提要:經過文景兩代皇帝,先後削弱了同姓諸侯國的勢力,平定“七國之亂”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採取黃老之治,體恤民生,修養生息。武帝時,採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理念,並頒佈“推恩令”,削弱同姓王勢力,強化中央政府權力武帝時分為內廷和外廷,內廷直接聽命於皇帝本人,是皇帝的親信。武帝對外朝這塊兒拿捏得死死的,外廷為文武百官,延續“三公九卿制”,並做了較大改動,比如將丞相府從決策執行機構逐漸演變為了單獨的執行機構,收回了決策權。

太子劉據的姨夫丞相公孫賀,受大俠誣告及兒子事牽連,被誅殺。之後不起眼的太守劉屈剺上位。巫蠱之亂後,劉屈剺也因謀立太子及禱祝事被腰斬。

後續分析:外戚是武帝敏感的神經。漢初呂后干政,文帝竇太后一直到武帝繼位6年才交權。當時衛青霍去病均已過世,又經過一系列的動作,公孫賀被除掉,不會以外戚身份干政,衛皇后這一派算是沒人了。這一點也可以從後來武帝賜死昭帝母親“鉤弋夫人”看出。丞相等三公的權力被削弱,朝廷上有相互制衡的力量。

武帝巡遊,軍國諸事交太子處理,說明太子還是有一定的能力的。按照祖上定下的規矩,各安其職,按部就班地過日子就行了。

2,內強經濟外外攘四夷,國力更進一步強盛。

前情提要:武帝時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收歸中央。並實行鹽鐵專營,這是開創了歷史先河,直到現在依然是國家獨佔。

舉國之力南平諸越,並將當地民眾遷徙到江、淮地區,防止再次作亂。北拒匈奴,出現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西征西域諸國,徵大宛,降車師、樓蘭,驚龜茲,更立莎車王等一系列勝利。東征朝鮮設“漢四郡”。郡縣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

雖然武帝多年征戰,大量耗費國力,但有亂必有治,發佈罪己詔後,啟用了一大批治國人才,國家逐步走向了正規。

後續分析:可以說,漢武帝好大喜功,但也為後人解決了現實問題,並提供了實用的辦法。武帝后的君王,不需要再擴邊強軍了,守好邊疆就可以了。後世評價“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著實令人惋惜。“漢軍將至,勿動,動則滅國”,“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更是激起無數漢家男兒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3,通西域交四海,人民更加安居樂業。

前情提要:漢武帝時期,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第一次將中國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漢使到達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波斯)、身毒(即印度)、于闐、扜罙、犁軒等諸國,其中最遠到達古羅馬的埃及行省亞歷山大港,這是漢朝使節到達的最遠地區,當然一些商人到達的地方會更遠了。因此橫跨歐亞非的絲綢貿易就此成型。

從西域引進了胡(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蔔、葡萄、等作物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改良國內馬匹。西域的樂曲、魔術也傳至中國,長安城裡熙熙攘攘,胡漢交好。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歷史意義重大。東西雙方互通有無,汲取對方先進文化和技藝,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後續分析:人民安居樂業,只要不是大的天災人禍,能吃飽飯過得下去,誰去幹那些掉腦袋的事呢?所以不會鬧發農民起義、盜賊頻發的現象。

總結:如果沒有巫蠱之亂,太子劉據上位後,會進行寬養生息,防止外戚專權,權臣坐大,國家沿著武帝既定政策運行,做一個守成之君是沒有問題的。俗語講“富不過三代”,至於劉據之後的皇帝能不能守住守好,就不好說了。

但是,雖然劉據遭受巫蠱之禍,但是他的孫子從民間長大,瞭解民生艱難疾苦,輕徭薄賦整頓吏治。宣帝曾講:“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也最終成為了一代明君,和昭帝朝並稱昭宣中興,大漢朝依然盛世如昔。


雲山霧海天藍藍


導讀:這個問題我來說說自己的理解,其實殊途同歸。歷史上雖然衛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被殺,但是漢昭帝劉弗陵之後依然是劉據的孫子劉詢登基史稱漢宣帝。在漢武帝之後,劉弗陵和劉詢接連行使休養生息的政策極大緩和了漢武帝對完征戰所帶來的的國力損耗。昭宣中興是自漢武帝以後西漢王朝國力的再次復興,國力已經超過了漢武帝時期。如果說衛太子劉據直接繼位的話也未必有昭宣二帝做的好,因為劉據繼位的話就輪不到漢宣帝劉詢當皇上了。沒有這位第六位第七位明君,依照衛太子劉據生前表現出來的才能西漢經濟恢復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能否讓西漢更強大我看夠嗆。


歷史大勢浩浩湯湯,兩漢是我國曆史上國祚最長的王朝。而劉秀能夠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重新以劉漢宗室的身份再次統一建立東漢,絕對和漢朝深入身心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扣除昏君以外,從劉邦開始到漢宣帝劉詢的連續七代明君的作為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來看一下漢武帝之前有文景之治,後面有昭宣中興。所以昭宣中興給西漢的再次興盛奠定了推進器的作用。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如果衛太子劉詢能夠繼位的話,西漢能否再次比歷史上的西漢更加強大?個人認為這個恐怕很難。


按照本來歷史的進程推斷衛太子劉據繼位後的情況

首先在巫蠱之案發生後,太子一黨被清洗。雖然事後武帝幡然悔悟,但是大錯已經鑄成。漢武帝臨死前立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霍光為輔政大臣。這裡我們要說一下霍光,霍光本來只是小官。但是他還有一個身份是冠軍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弟,霍去病的母親是衛子夫的妹妹衛少兒。所以霍光的母親不姓衛,只是名義上是衛太子劉據有表親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而霍光也是在霍去病臨終推薦下才獲得了升職。

(霍光劇照)

霍光在昭宣兩朝有巨大的影響力,漢宣帝劉詢(衛太子劉據的孫子)也是霍光擁立的。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霍光起在巫蠱案中做了什麼,但是本著誰受益最大誰有嫌疑的方法推斷至少霍光沒有起什麼好作用。所以即使太子劉據真正繼位,霍光也不會成為其得力助手。霍光也是不錯的人才,可惜即使劉據當政也不會成為其助手。

根據歷史記載,漢武帝對衛太子寄予厚望。不但派大儒盡心教導,而且在劉據成年以後,漢武帝專程為太子在長安城南修建博望苑讓劉據交往賓客之用。劉據得以在這裡結交了很多不問出身的人才。太子劉據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這點和武帝的殺伐果斷有很大差異。但是武帝依然對劉據非常信任,如果不是後來的巫蠱案這一對父子屬於典型的父慈子孝的典範。

(衛太子劉據劇照)

那麼假若劉據能順利登上皇位,按照仁慈寬厚的性格推斷也是一位守成之君。應該比昭宣兩位帝王不會強到那裡去。隨著頻發戰爭的結束,經濟依然會復甦。但是李廣利、劉屈氂、商丘成、張富昌和李壽等歷史上參與誣告太子劉據的人依然和劉據有矛盾,不會對劉據的新皇朝起到什麼好作用。如同《雍正王朝》中八爺黨類似,新皇登基他們也不服暗中搞破壞。這些人可手握大權,很容易對劉據形成威脅。如果劉據進行清洗,也會對新朝形成動盪。

(劉屈氂劇照)

那麼假若劉據客服了種種困難理順了王朝內部,那麼劉據百年之後應該是皇長子劉進繼位。但是劉進因巫蠱案被殺的時候才24歲,所以他的品性如何我們因為史料缺失無法推斷是否賢明。即使賢明,他也不會把皇位傳位後來的漢宣帝劉詢。因為劉詢不是嫡長子,如果漢宣帝劉詢不能順利繼位那麼接下來誰敢保證繼位的是明君。那麼西漢歷史上可能明君不足七位,國力能超過昭宣中興時期的西漢?這個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所以即使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當皇帝,西漢也不一定更強大。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歷史沒有輪迴,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去,留給後人多少是真,多少是假,我們現在知道的關於西漢歷史的答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關於西漢如果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當上皇帝,國家就一定強大之說,也未必。

在古代,國家如果強大,不受外欺,基本上重武輕文佔絕對優勢,古代和現代有區別,沒有什麼現代化科技,國家強大一定靠能征善戰,強悍勇武。宋朝為什麼會被金人滅,就是因為宋朝重文不重武,所以才導致駭人聽聞的靖康之恥,野蠻戰勝文明。所以,那時候,當皇上的一定要有野心,能征善戰,重武輕文,才具備優勢。而漢武帝就是一位有野心,有氣魄,會謀略,能征善戰的皇帝,所以當時的國家強大繁榮。而劉據呢?是不是和漢武帝一個風格呢?據記載“太子敦厚好靜,性寬厚溫和”和漢武帝性格不像。但是,太子劉據勤政愛民,寬容慈仁,富有進取心。漢武帝好多次外出出巡,都會把國家大事交給劉據去辦理,太子辦理的也很得漢武帝的認可和大臣們的支持。如果太子劉據當皇上應該也會是一個好皇帝。至少會是天下太平,繁榮昌盛。



天藍色的回憶


任何一位漢武帝的兒子繼位,西漢同樣強大

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幾代人共同創建的,皇子從小又經歷過嚴格的教育,從小就受到王者的培訓,漢武帝任何一位皇子都有具備承載帝位的能力,即便資質平庸,漢武帝建立的政權機制完全能夠支撐到下一任明君的繼位,西漢的強大不是劉據的強大,而是整個西漢國家機制的支撐,西漢一任皇帝是敗不了家的!


西漢的女人都比較強大,一任接一任,一任勝一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