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巫蛊之祸,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当皇帝,西汉会更强大吗?

王平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若无巫蛊之祸,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当皇帝,西汉会更强大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更多的是猜测,所以结果必然是三种,分别是“刘据当皇帝西汉会更加强大”、刘据当皇帝取得的成果和刘弗陵当皇帝取得的成果一样大、刘据当皇帝取得的成果没有刘弗陵当皇帝取得的成果大。

在这三种结果中,小哥本人倾向于第三种,小哥认为假如刘据当皇帝,取得的成果不会高于刘弗陵当皇帝,下面,我们先分别对两人做个简单介绍。



汉武帝嫡长子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在此之前,他还有两个姐姐,刘据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29岁了,这在古代社会,29岁相当于现代的中老年人级别,因为古代人的寿命普遍比较短,汉武帝29岁时才有了第一个儿子,他非常开心,因此对刘据从小就严格要求,按照接班人的标准来培养。

刘据为人宽厚仁慈,成年后,就辅助汉武帝刘彻处理国家大事,并且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深得民心,汉武帝外出狩猎的时候,朝廷一应行政事务由刘据全权处理,有些事情根本不用汉武帝过问,由此可见,刘据将来继承皇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刘据处理国家事务的能力非常好。

在汉武帝时期,雄韬伟略的汉武帝重视法度,启用了一些酷吏来维护国家正统,而刘据本人温和宽厚,提倡仁义道德,因此和这些酷吏们的理念有冲突,最后,受江充“巫蛊案”牵连,被群臣勾结陷害,太子刘据无奈释放囚徒起兵,但是最终不敌丞相刘屈氂率领的正规军,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在逃亡途中消息走漏,官兵追杀而来,刘据为了不连累收留他的农户,自杀身亡,该农户也在和官兵的搏斗中身亡。

刘据逃亡期间,陆续有人上奏汉武帝,深情描述了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最后指明太子刘据起兵是因为江充等人阻断了皇帝和太子之间的消息,同时心怀不轨的大臣勾结陷害仁德的太子,最终太子为了自保起兵。汉武帝阅读奏章后大为感动,但是没有及时颁布赦免太子的诏书,结果没几天,刘据去世的消息传来,汉武帝老年丧子,悲痛欲绝,他非常痛恨逼死太子的一拨人,重新恢复了自汉文帝时代便废除的夷族之刑罚,将江充诛杀三族,刘屈氂、李广利满门抄斩,还有几位牵扯此案的人都被灭族。

汉武帝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台”,作为对儿子刘据的怀念和期盼。



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太子刘据去世后,汉武帝三子刘旦上书汉武帝,愿意进京护卫皇帝,他想当太子的意图非常明显,这让深陷丧子之痛的汉武帝非常恼怒,他狠狠的批评了刘旦,并且缩减了刘旦的封地。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平时游手好闲,不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刘髆因为是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曾经勾结刘屈氂,陷害刘据,目的是辅助刘髆继承皇位,刘据事件后,刘屈氂和李广利均被灭族,因此刘髆也不具备当皇帝的资格。

刘弗陵为汉武帝的第六个儿子,是汉武帝宠妃钩弋夫人,年仅6岁的时候,就非常聪明有见地,深得武帝喜欢。后来汉武帝传位于刘弗陵,刘弗陵成为西汉第13位皇帝,号昭帝。

汉武帝托孤于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佐刘弗陵。



刘据、刘弗陵时代政治状况分析

刘据去世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年老,但是仍然大权在握,并且受汉武帝“酷吏治国”的影响,酷吏和太子刘据之间有着直接理念冲突,如果刘据当皇帝,那么这些在汉武帝时代耀武扬威的酷吏,他们的身份地位必然会一落千丈,所以说,这类人勾结起来,对刘据形成很强的一股压力,简直是你死我活的地步。

刘据时代,汉武帝五子刘髆,他的支持者为丞相刘屈氂和大将军李广利,这方势力也对刘据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

刘弗陵时代,汉武帝已经为他扫清了所有皇位争夺潜在威胁,同时为刘弗陵选拔了最优秀人才来辅佐他,这也就是为什么年仅8岁就继位的刘弗陵,能够镇得住群臣的重要人物。后来在汉昭帝十二岁的时候,朝廷权臣矛盾激化,最后刘弗陵联手霍光,将以)上官桀、燕王刘旦诛杀。



所以说,单单以两人所面对的政治环境而言,刘据所面临的政治环境远比刘弗陵面对的政治环境要凶险,同时,刘弗陵时期发生的“盐铁会议”“减免赋税”“罢免不急之官”等休养生息的政策,和皇帝安心放权、重臣忠于朝廷、办事大公无私有关,如果把年幼的刘弗陵换成刘据,相信刘据并不会如刘弗陵一般,让历史出现“霍光专政”的情况。

皇帝不放权,臣子心怀各意,参考历代帝王,成就如何,可想而知。

所以小哥认为,如果无巫蛊之祸,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当皇帝,西汉不一定会更强大,最好的状态就是减免赋税、休养生息。


古梁镛


想再现汉武帝巅峰时期的西汉估计比较困难,但是作为一个守城之君应该还是可以的。

在汉武帝长达54年的帝王生涯中,经过多年的战争,改变了汉初70余年的汉匈态势,使得“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但是战争的胜利是靠着钱财堆出来的。到汉武帝末年,西汉经济出现了大衰退的局面,前期的积蓄被挥霍殆尽。

因此,在汉武帝晚年,他发布了著名的轮台之诏,宣布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如果没有无巫蛊之祸,由刘据继承皇位。按照历史发展轨迹,汉武帝留下了一大批可用之才,如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等人,如果此时由刘据继位,由于刘据已经年长,此五人不会再充当辅政的角色,但是依然会在相对于的位子上发挥自身的能力和贡献。鉴于刘据与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关系,此五人将不会对刘据有二心,只会精心尽力。因此,刘据作为一个守成之君是必然的,他大概率会继续沿着汉武帝晚年的各项政策和沿用当时的人才。

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刘据是一个性格相对柔软之人,对于帝王而言只能算一个中庸之君,守成有余,开拓不足,汉武帝达到的高度是一般帝王难以企及的。因此,对于刘据而言,如果能安稳的继承帝位,按照汉武帝的布置继续走下去就行。


史海小白丁


这个不一定,卫子夫的儿子刘柱性格敦厚,宽以待人,但不见得很会招揽人才,如果呀身边有很得力的人才,不至于被江充的巫蛊之祸害,逼得起义。汉武帝能上位成功,除了他自身的比较聪明机敏,有机遇外,还有能人异士协助他,反观太子刘柱似乎缺失这类现象!再就是拳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年纪轻轻就能识人断是非,要不是英牛早逝,他也会有一番成就。可见卫夫人的儿子当皇帝不一定就能兴旺汉朝。

再就是历史的车轮已经滚过,而且讨论起来意义也不是很大,就当茶余饭后的消遣吧!




潇木南


历史规律是物极必反

从历史大进程看,一个大的朝代达到顶峰就开始走向衰落,基本上是只有一次高潮,没有第二次高潮。我之前写过一篇二代皇帝论,大意是第二个皇帝如果是明君,可以延续朝代100年,如果第二个昏君,直接灭国。我们可以扳着指头算一算,顶峰基本只有一个。

秦朝,开国秦始皇,二代秦二世灭国。

西汉,开国刘邦,二代算是吕后,然后文景之治,汉武帝到高峰,后来走下坡。

东汉算是汉代的延续,但整体后面就不行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属于大混乱时期,不算大的朝代。

隋朝,开国杨坚,二代隋炀帝杨广残暴,灭国。

唐朝,开国李渊,但实际上李世民很早就出来掌权了,后经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达到顶峰,后走下坡。

宋代,开国赵匡胤,弟弟赵光义是第二个皇帝,顶峰宋徽宗时期,后走下坡,南宋只是苟延残喘。

元朝,不说了,跟我们有啥关系哦。

明朝,开国朱元璋,第二个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最后被朱元璋的二子朱棣篡权,算是达到了鼎盛,后期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

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后来康雍乾达到顶峰,后期走下坡。

即使刘据当了皇帝,西汉还是不会强大

所以从上面的历史轨迹来看,即使刘据当了皇帝,西汉还是不会强大。大的规律就在那里放着,汉武帝太牛了,牛到了极致,后面的皇帝基本上只能望尘莫及,物极必反,西汉也只能走向衰落。也许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有惊世之才,但是,历史的规律是无法打破的。从另一点来说,刘据被杀,说明刘据在帝王之家,没有学会明哲保身,这样的人,即使继承大统,也很难在尔虞我诈中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力。纵观历史,哪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不是强势的,一个弱者,一个不能集中权力的人,很难在历史中有所作为。所以刘据当了皇帝,西汉也不会更加强大,只能让衰落变慢。


若晴


西汉会更强大吗?

感谢提问,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请列位批评指正。

我的回答是,刘据会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西汉会更强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除亲戚夺相权,皇权更进一步集中。

前情提要:经过文景两代皇帝,先后削弱了同姓诸侯国的势力,平定“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采取黄老之治,体恤民生,修养生息。武帝时,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理念,并颁布“推恩令”,削弱同姓王势力,强化中央政府权力武帝时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是皇帝的亲信。武帝对外朝这块儿拿捏得死死的,外廷为文武百官,延续“三公九卿制”,并做了较大改动,比如将丞相府从决策执行机构逐渐演变为了单独的执行机构,收回了决策权。

太子刘据的姨夫丞相公孙贺,受大侠诬告及儿子事牵连,被诛杀。之后不起眼的太守刘屈剺上位。巫蛊之乱后,刘屈剺也因谋立太子及祷祝事被腰斩。

后续分析:外戚是武帝敏感的神经。汉初吕后干政,文帝窦太后一直到武帝继位6年才交权。当时卫青霍去病均已过世,又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公孙贺被除掉,不会以外戚身份干政,卫皇后这一派算是没人了。这一点也可以从后来武帝赐死昭帝母亲“钩弋夫人”看出。丞相等三公的权力被削弱,朝廷上有相互制衡的力量。

武帝巡游,军国诸事交太子处理,说明太子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按照祖上定下的规矩,各安其职,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就行了。

2,内强经济外外攘四夷,国力更进一步强盛。

前情提要: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收归中央。并实行盐铁专营,这是开创了历史先河,直到现在依然是国家独占。

举国之力南平诸越,并将当地民众迁徙到江、淮地区,防止再次作乱。北拒匈奴,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西征西域诸国,征大宛,降车师、楼兰,惊龟兹,更立莎车王等一系列胜利。东征朝鲜设“汉四郡”。郡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汉人担任。

虽然武帝多年征战,大量耗费国力,但有乱必有治,发布罪己诏后,启用了一大批治国人才,国家逐步走向了正规。

后续分析:可以说,汉武帝好大喜功,但也为后人解决了现实问题,并提供了实用的办法。武帝后的君王,不需要再扩边强军了,守好边疆就可以了。后世评价“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着实令人惋惜。“汉军将至,勿动,动则灭国”,“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与“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更是激起无数汉家男儿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3,通西域交四海,人民更加安居乐业。

前情提要: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将中国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汉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波斯)、身毒(即印度)、于阗、扜罙、犁轩等诸国,其中最远到达古罗马的埃及行省亚历山大港,这是汉朝使节到达的最远地区,当然一些商人到达的地方会更远了。因此横跨欧亚非的丝绸贸易就此成型。

从西域引进了胡(黄)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萝卜、葡萄、等作物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改良国内马匹。西域的乐曲、魔术也传至中国,长安城里熙熙攘攘,胡汉交好。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历史意义重大。东西双方互通有无,汲取对方先进文化和技艺,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后续分析:人民安居乐业,只要不是大的天灾人祸,能吃饱饭过得下去,谁去干那些掉脑袋的事呢?所以不会闹发农民起义、盗贼频发的现象。

总结:如果没有巫蛊之乱,太子刘据上位后,会进行宽养生息,防止外戚专权,权臣坐大,国家沿着武帝既定政策运行,做一个守成之君是没有问题的。俗语讲“富不过三代”,至于刘据之后的皇帝能不能守住守好,就不好说了。

但是,虽然刘据遭受巫蛊之祸,但是他的孙子从民间长大,了解民生艰难疾苦,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宣帝曾讲:“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也最终成为了一代明君,和昭帝朝并称昭宣中兴,大汉朝依然盛世如昔。


云山雾海天蓝蓝


导读:这个问题我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其实殊途同归。历史上虽然卫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杀,但是汉昭帝刘弗陵之后依然是刘据的孙子刘询登基史称汉宣帝。在汉武帝之后,刘弗陵和刘询接连行使休养生息的政策极大缓和了汉武帝对完征战所带来的的国力损耗。昭宣中兴是自汉武帝以后西汉王朝国力的再次复兴,国力已经超过了汉武帝时期。如果说卫太子刘据直接继位的话也未必有昭宣二帝做的好,因为刘据继位的话就轮不到汉宣帝刘询当皇上了。没有这位第六位第七位明君,依照卫太子刘据生前表现出来的才能西汉经济恢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能否让西汉更强大我看够呛。


历史大势浩浩汤汤,两汉是我国历史上国祚最长的王朝。而刘秀能够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重新以刘汉宗室的身份再次统一建立东汉,绝对和汉朝深入身心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扣除昏君以外,从刘邦开始到汉宣帝刘询的连续七代明君的作为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下汉武帝之前有文景之治,后面有昭宣中兴。所以昭宣中兴给西汉的再次兴盛奠定了推进器的作用。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如果卫太子刘询能够继位的话,西汉能否再次比历史上的西汉更加强大?个人认为这个恐怕很难。


按照本来历史的进程推断卫太子刘据继位后的情况

首先在巫蛊之案发生后,太子一党被清洗。虽然事后武帝幡然悔悟,但是大错已经铸成。汉武帝临死前立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霍光为辅政大臣。这里我们要说一下霍光,霍光本来只是小官。但是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冠军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去病的母亲是卫子夫的妹妹卫少儿。所以霍光的母亲不姓卫,只是名义上是卫太子刘据有表亲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而霍光也是在霍去病临终推荐下才获得了升职。

(霍光剧照)

霍光在昭宣两朝有巨大的影响力,汉宣帝刘询(卫太子刘据的孙子)也是霍光拥立的。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霍光起在巫蛊案中做了什么,但是本着谁受益最大谁有嫌疑的方法推断至少霍光没有起什么好作用。所以即使太子刘据真正继位,霍光也不会成为其得力助手。霍光也是不错的人才,可惜即使刘据当政也不会成为其助手。

根据历史记载,汉武帝对卫太子寄予厚望。不但派大儒尽心教导,而且在刘据成年以后,汉武帝专程为太子在长安城南修建博望苑让刘据交往宾客之用。刘据得以在这里结交了很多不问出身的人才。太子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这点和武帝的杀伐果断有很大差异。但是武帝依然对刘据非常信任,如果不是后来的巫蛊案这一对父子属于典型的父慈子孝的典范。

(卫太子刘据剧照)

那么假若刘据能顺利登上皇位,按照仁慈宽厚的性格推断也是一位守成之君。应该比昭宣两位帝王不会强到那里去。随着频发战争的结束,经济依然会复苏。但是李广利、刘屈氂、商丘成、张富昌和李寿等历史上参与诬告太子刘据的人依然和刘据有矛盾,不会对刘据的新皇朝起到什么好作用。如同《雍正王朝》中八爷党类似,新皇登基他们也不服暗中搞破坏。这些人可手握大权,很容易对刘据形成威胁。如果刘据进行清洗,也会对新朝形成动荡。

(刘屈氂剧照)

那么假若刘据客服了种种困难理顺了王朝内部,那么刘据百年之后应该是皇长子刘进继位。但是刘进因巫蛊案被杀的时候才24岁,所以他的品性如何我们因为史料缺失无法推断是否贤明。即使贤明,他也不会把皇位传位后来的汉宣帝刘询。因为刘询不是嫡长子,如果汉宣帝刘询不能顺利继位那么接下来谁敢保证继位的是明君。那么西汉历史上可能明君不足七位,国力能超过昭宣中兴时期的西汉?这个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即使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当皇帝,西汉也不一定更强大。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历史没有轮回,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留给后人多少是真,多少是假,我们现在知道的关于西汉历史的答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关于西汉如果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当上皇帝,国家就一定强大之说,也未必。

在古代,国家如果强大,不受外欺,基本上重武轻文占绝对优势,古代和现代有区别,没有什么现代化科技,国家强大一定靠能征善战,强悍勇武。宋朝为什么会被金人灭,就是因为宋朝重文不重武,所以才导致骇人听闻的靖康之耻,野蛮战胜文明。所以,那时候,当皇上的一定要有野心,能征善战,重武轻文,才具备优势。而汉武帝就是一位有野心,有气魄,会谋略,能征善战的皇帝,所以当时的国家强大繁荣。而刘据呢?是不是和汉武帝一个风格呢?据记载“太子敦厚好静,性宽厚温和”和汉武帝性格不像。但是,太子刘据勤政爱民,宽容慈仁,富有进取心。汉武帝好多次外出出巡,都会把国家大事交给刘据去办理,太子办理的也很得汉武帝的认可和大臣们的支持。如果太子刘据当皇上应该也会是一个好皇帝。至少会是天下太平,繁荣昌盛。



天蓝色的回忆


任何一位汉武帝的儿子继位,西汉同样强大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几代人共同创建的,皇子从小又经历过严格的教育,从小就受到王者的培训,汉武帝任何一位皇子都有具备承载帝位的能力,即便资质平庸,汉武帝建立的政权机制完全能够支撑到下一任明君的继位,西汉的强大不是刘据的强大,而是整个西汉国家机制的支撑,西汉一任皇帝是败不了家的!


西汉的女人都比较强大,一任接一任,一任胜一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