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爵制下武帝通缉太子,擒杀者赏千金封万户侯有何依据?

少卿之殇


这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正史似乎没有捕杀太子赏千金封万户侯的说法;第二,汉武帝时不是军功爵制。


首先说说捕杀太子赏千金封万户侯的事情。正史之中似乎没有捕杀太子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的记载,只是在班固的《汉书》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都有这样一段:(武帝)乃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所以没有赏千金封万户侯的直接描述。

千金暂且不提,万户侯是极高封赏,以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为例,只有曹参10600户、张良10000户,其他封户都没有超过万户的。连萧何都只有8000户。而刘邦之后,由于不再是开国功臣,封户就更少,一般都是几百户,能达到1000户的已经很少,三五千户就算凤毛麟角了,武帝会因为有人抓到太子就给个万户侯吗?我不太相信。

当然,由于太子刘据后来是自杀的,所以不好验证,但如果真的有人捕杀太子,应该封侯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肯定没有万户。证据就是参与平定太子叛乱的几个功臣确实封侯了。“侍郎莽通获反将如侯,长安男子景通从通获少傅石德,可谓元功矣。大鸿胪商丘成力战获反将张光。其封通为重合侯,建为德侯,成为秺侯”。他们能封侯,那如果真的捕杀太子自然封赏更高。说不定有个一两千户。


其次说说西汉的爵位制度。很多百科类网站对历史的总结会很有问题,比如西汉的爵位制度,他们会告诉你,汉承秦制,也是军功爵制。实际上,西汉根本不是军功爵制,只是在初期有保留一部分军功爵制的特点,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面目全非,以公孙弘拜相为标志,你再也不能说西汉是军功爵制了。所谓军功爵制,是起源于战国时期,是各国变法后改变了西周和春秋时世卿世禄,由血缘决定地位的模式,改由军功决定爵位、食邑、官职。如果没有军功,即使是贵族,也不能获得很多特殊权力和待遇。执行的最完善的自然是秦,其标志也就是二十等爵位制度。从最低级的公士到最高级的彻侯。爵位高低决定了你有多少田地、房屋、仆人等等。用战争中砍杀的敌人首级来获取爵位,哪怕是贵族也必须如此。不过汉朝建立后,这一现象其实已经改变了。

虽然汉朝延续了秦朝的二十级爵位,但首先,汉朝在最高级彻侯之上又加了王爵。最初是以韩信为首的八大异姓王,他们或为刘邦麾下军事统帅,或为在反秦和楚汉战争中起到作用的六国贵族后裔,倒也算是军功获得爵位。但此后,随着刘邦对异姓王的防范,最后各诸侯国全部换成了同姓,都是刘邦的兄弟子侄。这部分也就是恢复了周代以血缘决定爵位地位的状态。所以,此后,汉朝已经不是纯粹的军功爵了。

当然,最初,诸侯王只是少数。刘邦晚年白马之盟,规定“非刘不王,非功不侯”。虽被吕后一族一度破坏,但汉文帝刘恒即位后还是恢复了。从这个角度,也算是军功爵制。汉初,能够获得封侯(彻侯)的确实都是功臣名将,更有丞相一职必须由彻侯担任的惯例。也就是说,能够位居三公之首,掌管全国政务的官员必须是身负军功。诸如曹参、灌婴、周勃、周亚夫父子,无一不是战功赫赫,即使诸如萧何、陈平等文臣也无一不是在反秦、楚汉战争、反吕等大事件中履历功勋。可是,汉武帝继位以后,其实一切都变了。


由于汉武帝即位时年轻,早期的两任丞相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都是外戚。尤其是田蚡,没有显赫的出身(窦婴至少还是功臣后代),几乎都靠着姐姐王太后才得以上位,这就已经不是什么军功了。这些也就算了,毕竟外戚靠着血缘,勉强和皇族一样,也算皇亲国戚。但是直到公孙弘拜相,就彻底让军功爵制形同虚设了。


公孙弘是汉武帝时第五任丞相,原本是博士,也就是彻彻底底的文官。出身狱吏,后来还犯法被免职,后来因为精通诗书被征召为博士,专门研究《公羊传》。他完全没有战功,是靠着研究儒学一步步升官,最后成功做到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并最终坐上丞相之位。但是按照惯例,丞相必须从列侯(汉武帝刘彻即位后为避“彻”字讳,彻侯改为列侯)中选择,而公孙弘做宰相时没有爵位。结果,武帝大笔一挥,封平津乡650户给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也就是说,公孙弘是先拜相后封侯。自此,汉朝的丞相不再规定由军功列侯中选取。

公孙弘一个文官,自然不存在任何军功在身。他的封侯,已经完全打破了军功爵制。所以说,自武帝朝开始,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封爵。公孙弘处在的年代,是武帝要大力推行儒学的时代,所以他的儒生背景让他能够获得武帝垂青,加封爵位。而对太子的态度也是一样。巫蛊之祸中,刘彻认定太子谋反,盛怒之下,愿意封平定叛乱的人为侯,合情合理。这时候,也就不必考虑什么军功了。毕竟平定叛乱,保证国家安定,也是一种大功。


伊耆角木


汉代中期之后就不是严格的军功爵制了,比如武帝时期的公孙弘出任丞相,就自动获封列侯。还有一些外戚,无尺寸之功就得以封侯,卫青的几个儿子还在襁褓之中也得到了高级爵位。这一切都是“朕即天下”的背景所决定的。

西汉的皇权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顶峰,以至于汉武帝可以跳出汉朝原本的二十等爵制,另创武功爵,只是这一套爵位系统没有被记载下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自汉武帝时期是没有什么事情皇帝做不了的。

而巫蛊之祸的缘起就是皇帝受到了奸臣的挑唆,逼迫戾太子起兵自卫。而在通缉太子的过程中定下赏格也是皇帝的意志。但具体的并不是赏千金封万户侯,在《汉书》当中的记载是:“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也是因此才封了擒拿戾太子的两人为侯,所以说汉武帝的很多举动依据的就是皇权,没有什么制度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