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史觀
公元前91年,因巫蠱之禍被冤枉的劉據,在起兵失敗之後,不堪受辱,自殺身亡。劉據自殺前,壺關三老令孤茂曾上書為太子鳴冤,讓漢武帝不要再征討劉據,漢武帝雖有所醒悟但並沒有下詔赦免劉據。所以當他得知劉據自殺身亡後,心中肯定是又心疼又後悔的。到了公元前90年,經查許多的巫蠱案都是人們相互誣告,並不屬實,再加上田千秋又上奏為太子鳴冤,漢武帝才真正醒悟,把誣陷太子和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都滿門抄斬,又修了一座思子宮和歸來望思之臺來寄託自己的哀思。但無論怎樣,太子起兵是事實,雖然被田千秋輕描淡寫成是“子弄父兵”,但事實卻更是“臣弄君兵”,就是造反。漢武帝雖然用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兒子的哀思,卻並沒有為他平反,劉據的孫子劉病已也是戴罪之身,襁褓之中就在坐牢。後來在漢武帝快不行的時候,才把劉病已放到掖庭養著,給了他皇室身份。這都是漢武帝對兒子劉據的補償,要說把皇位傳給劉病已他是想都沒想過的。
從感情上來說,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一個連面都沒見過的曾孫根本就沒什麼感情的,對他僅有的一點照拂也是出於對兒子劉據的感情。當時的漢武帝尚有三個兒子在世,所以他當然不會越過兒子來立重孫。
再者,當時的劉病已才三、四歲,怎麼當皇帝呢?漢武帝選儲君,肯定是以對自己的江山最有利為先決條件,怎會為了補償兒子而不顧自己的江山社稷呢?就連選劉弗陵也是他的無奈之舉。漢武帝共有六個兒子,彼時太子劉據、齊王劉閎、昌邑王劉髆都已去逝。只剩下了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和後來的漢昭帝劉弗陵。而燕王劉旦在漢武帝病重時上書皇帝要進京戍衛,遭到漢武帝的厭棄,失去了繼承權,劉胥又是個就知道吃喝玩樂的主,所以漢武帝只好把皇帝傳給了他認為長大後定會出息的小兒子劉弗陵。此時的劉弗陵只有八歲,主少而國疑漢武帝不是不知道,但最好的繼承人太子劉據已死,他也只能傳位劉弗陵了。
事實也證明傳位給劉弗陵也並不是明智之舉,劉弗陵在位期間就是一個傀儡,並沒有漢武帝所期待的那麼英明神武,不僅如此他還不長壽,二十多歲就死了,也沒留下後代。而由於劉弗陵年少繼位,造成了霍光專權,使大漢的江山歷經風雨,最後還是劉病已讓漢朝興盛起來的!但無論怎樣,當時尚有三子的漢武帝是絕不會立劉病已為帝的!
孔六十三
劉據被逼殺後,他的血脈只剩下了劉病已這根獨苗,即便如此還差點被武帝除了根。後來,武帝雖然幡然醒悟,知道冤枉了兒子劉據,但為時已晚,就連他的三子一女也遭誅連,以致於將來皇位的繼承都成了問題。而倖存的曾孫劉病已還是一個在襁褓中吃奶的嬰兒,自然不可能做為繼承者的人選。
漢武帝去世的時候,劉病已才剛4虛歲,試想讓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即位,會是什麼樣的後果,漢武帝不可能想不到後果的嚴重。更何況漢武帝還有三個兒子健在,所以他根本就不會去考慮劉病已。
漢武帝一共有六個兒子,劉據是衛子夫所生,死於巫蠱之亂;王夫人所生齊懷王劉閎,死於太子之前,身後無子嗣;李夫人生昌邑王劉髆,武帝去世前一年劉髆病故;其餘三子就是李姬所生的燕刺王劉旦和廣陵厲王劉胥,以及趙婕妤(鉤弋夫人)所生的劉弗陵。如果按身份來說,三個兒子都是庶出,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但是武帝更喜歡少子劉弗陵。據說劉弗陵身高體壯,聰明伶俐,武帝常說:“這孩子像我”,喜歡之情溢於言表。
武帝為什麼不喜歡其他兩個孩子呢?
燕刺王劉旦有學問,博覽群書,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但是武帝有一點不滿意,就是劉旦野心太大,還不務正業,聲色犬馬樣樣精通,另外府中藏汙納垢、三教九流,什麼樣的食客都有。劉據去世後,劉旦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派一幫人入京要求守衛,武帝正好沒處撒氣,將來使全部斬首。劉旦碰了一鼻子灰,從此不敢造次。
廣陵厲王劉胥是劉旦的親弟弟,他與劉旦一樣目無法紀,行事荒唐。據說劉胥天生神力,能和項羽一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舉起大鼎,還敢於猛獸空手搏鬥。很明顯,劉胥就是一個地道的莾夫,武帝怎麼可能將江山社稷交給這樣一個兒子呢!
所以最終,武帝立了霍光等四位輔政大臣,將皇位傳予了少子劉弗陵。但是劉費陵的母親並沒有母以子貴,而是因福得禍。武帝一輩子最忌憚子幼母壯、外戚弄權,所以就賜死了鉤弋夫人。因此,既然有兒子繼位,武帝自然就不會將皇位傳於曾孫,而關係到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大計,誰也馬虎不得。
不過十幾年家後,漢昭帝去世,霍光又從民間將劉病已接回,並擁立為帝,是為漢宣帝。劉據一脈也算得到了補償。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西漢皇帝劉詢,流落民間之時叫劉病已,是劉徹的太子劉據的孫子,登基之後名為劉詢,他本身是皇族,但是漢武帝晚年昏庸,居然因為巫蠱一事牽連多人被殺,就連他的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也牽連其中,最後太子因為無法自證起兵失敗自盡,但是劉徹沒有打算就此結束。
當時劉據其實已經有了子嗣,甚至他的孫子劉病已也出生了,不過太子一家還是被誅殺殆盡,只有當時還在襁褓裡的劉病已活下來了,因為按照律法,嬰兒是不會被處死的。劉病已因此活了下來,被丙吉收養,但是這個時候劉徹是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的。之後巫蠱一事被查清,證實了太子等人的清白,劉徹這才幡然醒悟,發現是自己害死了妻兒之後更是悲痛不已。但是古代講究君臣父子,武帝和劉據既是父子更是君臣,不論劉據冤不冤,他都與武帝兵戈相向了,這就是大逆不道。作為父親,武帝可以思念這個兒子,但作為皇帝,他卻不能說劉據真的沒錯。
還有就是劉徹此時已經時日無多了,他已經沒有時間去管這個流落在外的孩子了,其次,現在他已經封了劉弗陵做太子,這個時候他要是恢復劉病已的身份,那麼皇位的繼承就會出現問題,畢竟太子劉據本來就是他的嫡子繼承人,而且劉病已又是劉據的嫡系,劉弗陵又是個庶出的,劉病已是可以和他爭皇位的。
Sylar弈
漢武帝悔殺太子為什麼不立皇孫補償?
對漢武帝晚年的行為進行分析,繞不開“巫蠱之禍”,“輪臺罪己詔”,他後悔了嗎?又在後悔什麼?
“巫蠱之禍”後,高寢郎田千秋上奏“兒子擅自動用父親的刀兵,其罪該笞,天子的兒子誤殺了人,又該怎麼定罪?”應該笞責,卻被逼自殺,還是自己的兒子,以情動人,武帝始有悔意。在湖縣修“思子宮”,於宮內築“思子臺”。又將“巫盅案”中的參與者已死者夷三族,生者殺掉,這說明他後悔了嗎?
太子無辜被陷害,起兵抵抗。父子之間,君臣之間關係緊張險惡到何種地步?虎毒尚不食子,康熙“九龍奪嫡”,廢太子也只是“圈禁”而已。為什麼太子的反應如此激烈?除了太子性情剛烈,父子毫無親情,君臣刀劍說話順昌逆亡怕是主要原因。最關鍵的是太子失敗之後奪門而逃,流落江湖兩年之久,被“邀功”的小吏圍捕自殺而亡。兩年了,有沒有一天想到過,自己還有個兒子(繼承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直到人死不能復生,後悔了。築臺,修宮以表哀思,對天子來講,走這個形式是容易的,反躬自省,認為罪在朕躬,就太困難了。
所謂“輪臺罪己詔”,接近“歸罪於己”含義的有兩處,第一處,“曩者,朕之不明…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派遣貳師將軍興兵西域,是“不明”,但先有上奏,後有朝廷公議,“不明”在朕,集體決策責任又怎麼能一個人背?第二處,“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誰“苛暴”?誰“擅賦”?前文有“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今朕不忍聞。”看清楚了,“當年遠征西域是當官的把我忽悠了,現在又奏請屯田輪臺,這是擾民,我不答應”。哪裡有“罪”?何談悔意?
興兵西域罪不在朕,那死了幾萬人(包括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丞相公孫賀,太僕公孫敬聲,皇孫劉病已(後來的漢宣帝)尚在襁褓之中被下獄…)的“巫蠱之禍”罪責由誰承擔?有人說,這是歷史上惟一一個誅自己“三族”的皇帝。築思子臺,修思子宮,“思”,而已。
“巫蠱之禍”源起武帝身體不適,幻聽幻視,以為有人行“巫蠱”之術謀害自己。他就一個辦法,殺了再說,或者殺了也不說…殺人如韭不聞聲。人死不能復生,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從以後的事情來看,他認為,殺人是最好的辦法。
他立劉弗陵為太子,馬上殺了太子的母親,鉤弋夫人,說是擔心外戚奪權,蹈呂后覆轍。然後把大權交給大將軍大司馬霍光等幾名顧命大臣。
沒有任何人能夠制約,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他的殺戮。俯視人間,他偶爾“思”之。補償?需要嗎?
70黑板報
漢武帝是後悔,但他無法洗刷事實。
戾太子公開叛亂,導致長安百姓死傷數萬。這個責任,依舊要劉據來承擔。
戾太子巫蠱於前,再假皇令斬殺大臣,終與母親衛皇后一起,徵衛隊、調兵馬,開府庫、發放武器,欺騙召集百姓入伍,對抗政府軍,他是想做什麼?
哪怕後面劉病已掌握權力,也沒敢洗白祖父劉據的行為。
所以,漢武帝思子,不代表劉據無罪。
既然有罪,戾太子的後代自然不能當繼承人。
何況劉病已是漢武帝玄孫,歷史上從未出現如此傳遞皇位的先例。能夠下令將劉病已釋放出來,收入宗譜,給予讀書,已是漢武帝給戾太子的特殊政治待遇了。
四川達州
要理解漢武帝,首先要將其放在君權社會下,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漢武帝。
太子劉據是因何而死?其實說白了,無論理由再多,他終究是造反了,無論是誰,造反都是大罪。這是一個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臣、子都必須欣然赴死的時代。
這一點,劉據作為臣,作為子,都是沒有做到。
我們作個假設,如果劉據沒有自殺,而是被漢武帝抓獲,就算父子兩說清來龍去脈,抱頭痛哭,他的太子之位依然會被漢武帝擼掉。
老爸都被擼掉了,作為孫子的劉病已又有什麼資格作皇帝呢?
就算是明朝朱元璋,喜愛孫子朱允炆,想將皇位傳予他,也是先通過立朱允炆的父親為太子來實現。
下面我們再看看漢武帝是否真的後悔?
我認為他沒有後悔,畢竟在他看來兒子犯錯謀逆在先,最多漢武帝會覺得有一點遺憾,遺憾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接班人到頭來心血全部白費。
至於最後漢武帝晚年發佈的《輪臺罪己詔》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也不過是表示一種姿態,為其繼位者鋪平道路,意思是過往的一切都因我而起,隨著我去世就讓他煙消雲散。
倒是十七年後,霍光廢黜劉賀,立劉病已為帝,史稱漢宣帝,也是正是幼時流落民間,瞭解民間疾苦和吏治得失,在位二十五年勵精圖治,成就了“孝宣中興”的盛況。
這也不得不說是歷史的神奇之處。
海豚老爹
漢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太監蘇文。以巫蠱之禍誣陷太子。太子認為若聽之任之,皇族將被屠戮殆盡。太子先發制人,誅殺江充。漢武帝派丞相劉屈氂平叛。太子兵敗自殺。太子、衛子夫被滅族。
太子劉據被巫蠱之禍滅族。漢武帝才是罪魁禍首。
因為漢武帝寵信法家思想。韓非子認為,國君立太子後,太子和母親便希望國君早死。非愛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眾,則人主危。
漢武帝把太子、衛皇后視為死敵。欲除之而後快。斷不會有絲毫的後悔。
之後,漢武帝把法家酷吏江充滅族。完全是也推卸責任。韓非子謂之:事成則君就其功。事敗則臣就其罪。
楊朱學派
帝制時代的皇位傳承必須是“父死子繼”,皇帝沒有兒子繼位再考慮“兄終弟及”,或者以血緣親疏遠近從宗室選兄弟輩或侄子輩。繼承製度必須嚴格,否則皇族成員很容易覺得都是皇帝的子孫後代,憑什麼我當不得皇帝?那天下非大亂不可。漢武帝晚年太子劉據冤死,劉據幾乎門戶死絕,只有襁褓裡的孫子劉病已倖免。漢武帝是有其他兒子可以繼承皇位的,當然不會考慮傳位給重孫子劉病已。漢武帝死後幼子漢昭帝繼位,漢昭帝英年早逝又沒有兒子,侄子劉賀被擁戴上皇位,可惜劉賀僅在位27天就被廢了,劉賀的侄子輩劉病已被擁戴上皇位,史稱“漢宣帝”。雖然這三位皇帝不是直系三代血親,但一代晚一輩,實際上也是在遵循“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製度
立志成蟲
並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其實漢武帝也算的上是一位深謀遠慮的明主,他深知如果傳位劉病已,對於一位剛滿4歲的無知孩童來說不是意味著權力的擁有,而是讓他成為爭權鬥爭中的傀儡,甚至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同時漢武帝知道劉據之事真相後,可能也希望他唯一的血脈能夠遠離宮廷鬥爭,而當時劉病已也並不是唯一的皇位繼承人選。
Ray3245
補償?帝王之家還有補償?你在想啥?為了江山的穩固兒子都可以全部殺光的都有,古代觀念是很強的,父輩最大,何況帝王之家,只有謀略和誠服,親情其實很少,皇帝的兒子多是不可能去特別親近一個的,除非是小時候還好一點,這樣會容易在朝廷上形成黨派,電視劇其實還是蠻誤導人的,希望你能客觀的看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