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普,兩彈一星科研,你知道的有哪些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

桃李不用言


在溫飽線掙扎的我,怎麼可能知道這麼高大上的知識[捂臉][捂臉][捂臉]


PZLPYXWLJ


一個國家只有軍事力量強大了,那麼百姓方能安穩,強國必先強軍,強軍必能安國,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因為我們擁有原子彈,擁有氫彈,擁有許多世界一流的武器,所以當今世界上中國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在國際的舞臺上,中國的聲音成了能不缺少的重要一票。曾經有23位獲得了“兩彈一星”榮譽稱號的國寶級科學家,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驕傲,因為他們,讓中國的國防走向強大,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越來越大。但是歲月不饒人,曾經的23人,現在只有5位還健在了,願他們長命百歲。

程開甲:是中國最早核武器研究者之一,從核武器研製到試驗成功程老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3年再次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可以說是集榮耀光環於一身的資深科學家。2017年7月,被授予“八一勳章”。

程開甲:是中國最早核武器研究者之一,從核武器研製到試驗成功程老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3年再次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可以說是集榮耀光環於一身的資深科學家。2017年7月,被授予“八一勳章”。

周光召: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中作出貢獻。

孫家棟:1958年 畢業並獲得全蘇斯大林金質獎章,這在當時可是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耀,孫老回國後立即投入到中國導彈的研製工作中。1960年 擔任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1967年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技術負責人。這麼多年來,從一頭烏髮到白髮蒼蒼,見證了這位科學老人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光輝歷程。

王希季:中國早期從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製和組織者之一,採用先進技術,研究衛星返回的關鍵技術。先後獲得了國家多項科學技術進步獎項,在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于敏:這位科學老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為中國的氫彈創造了世界上僅有的存放構型,于敏構型。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科學家錢三強曾給予于敏這樣的高度評價,他說于敏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諾貝爾獎得主、核物理學家玻爾也這樣評價道:“于敏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是中國的氫彈之父”。美軍一退役上將曾說道,中國的于敏,比一個核武器庫還要厲害。

于敏老先生從未出過國,他覺得喝過洋墨水的肚子裡未必有真貨,只要肯努力,國外並不是唯一的鍍金廠。為了中國核武器的成功研製和保密工作,于敏老先生不惜隱姓埋名30餘載。美國用了7年時間研製出氫彈,蘇聯用了6年,而在於敏老先生的帶領下,中國僅用了2年,這一記錄,世界至今無人能破。向這些老一輩科學家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用無私的奉獻和不懈的努力讓中華民族傲立群雄,挺直了腰板,為強大的國防播種下了堅強的種子。儘管他們有的已經離開了我們,有的已經老了,但是他們的精神永存,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我是小猛


獲得“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有23位,他們分別是:

1、截至2019年4月,仍在世的元勳有3人,分別是: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

2、在世前授勳的元勳有13人,分別是:程開甲、于敏、錢學森、吳自良、陳芳允、楊嘉墀、彭桓武、朱光亞、黃緯祿、王大珩、屠守鍔、陳能寬、任新民。

3、去世後授勳的元勳有7人,分別是: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擴展資料

23位元勳中只有于敏和錢驥沒有留學經歷。從21位元勳的留學國來看,美、英、法、德、蘇是他們的主要留學地。其中去美國者最多,達11人,居半數以上。其次是英國,有5人。

從“兩彈一星”元勳們的留學或在國外居留時間來考察,21位有留學經歷的元勳們平均在國外時間為7年,其中時間最久的是錢學森,1935年出國,1955年歸國,在美國整整20年。

“兩彈一星”元勳們的外語水平普遍較高。除了較長的國外留學經歷外,他們中的一些人在中學和大學讀書時,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


靜姨


諾獎一定是獎勵科學發現的,也有一部分是獎勵重大科技發明的,無論是對理論發現的獎勵還是對技術發明的獎勵,都有一些基本要求。

如果是理論發現,你要把發現理論的推導、實驗、現象、預測等過程寫成詳細的論文,發表到學術期刊上,由同領域的研究者對你的實驗進行重複驗證,進行同行評議。

如果是技術發明,你要公開你的設計原理,圖紙等詳細資料。

兩彈一星是我國重大國防項目,技術資料是絕密級別的,而且不屬於理論發現,所以兩彈一星是無法獲得諾獎的。


己所甚欲勿施於人


1979年鈕經義代表人工合成胰島素團隊曾競逐諾貝爾化學獎,這是與兩彈一星齊名的震動世界的科學成就。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化學組主席蒂斯尤里斯教授來到中國參觀了中科院生物化學研究所,認為這是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島素,十分令人振奮。但中國學者的成果發表較晚,中國學者率先取得胰島素拆合實驗的突破後,由於要求保密,他們並未及時發表成果。


號火分享


不清楚諾貝爾科學獎的標準。我認為,對中國來說,研發出緊缺重大技術勝過諾獎,許多諾獎的技術我中國不是太急用。


董雙應


術業有專攻,好多專業上無法比較,你去看看國外牛B科學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好多都堪比諾貝爾獎的科研。計算機好像有個圖靈獎,數學有菲爾茲獎等都是很NB的。


牛肉燉土豆加蔥


氫彈原理應該算,人類第一次實現聚變,畢竟以前發現裂變原理的有諾獎。但這個聚變工程實現的原理絕對無法公開化。


素食的貓


楊振寧與李政道發現“弱作用下不守恆”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在瘧疾中的治療作用”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水母玩家


親,這個…這個。唉!我不曉得啊![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